發布於 2023-03-02 09:41

  疼痛性靜脈畸形,一般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的體表軟組織內的靜脈畸形,這些靜脈畸形多存在肌肉內或關節周圍,在四肢多見。由於疼痛,往往影響四肢功能,常造成局部功能障礙,甚至致殘,這類靜脈畸形危害最為嚴重,在治療上優先考慮解決患者的疼痛問題。
  接診――臨床表現特點
  [疼痛特點]
  早期、輕度:容易疲勞、局部肌肉酸脹,或關節活動時疼痛。
  中期、中度:運動後腫痛,活動受限,病變位於下肢時出現疼痛間歇性跛行,或關節伸直疼痛明顯。
  晚期、重度:持續的較為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平日生活,部分病變為於下肢患者甚至足跟無法著地。部分觸及皮膚則引發疼痛。
  [體位試驗]
  利用肢體抬高或下垂的方法,造成局部肢體血壓體位性的改變,進而觀察病灶變化。對於皮膚表面可見青紫腫塊的患者,體位試驗常顯著陽性。
  [肢圍測量]
  正常人雙側肢體的肢圍差應小於1釐米,對於疼痛性靜脈畸形患者而言,由於局部病變腫脹及骨骼異常,可表現為肢體粗壯肥大,亦可因疼痛導致肢體廢用性萎縮而變細。
  [好發部位]
  根據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診治97例疼痛性靜脈畸形樣本(男51例,女46例,平均年齡15歲),病變好發於肢體,其中位於下肢最多,為66例(佔68%),其具體部位包括髂部,臀部、手臂、手掌、指端、腿部、膝關節、足底等。
  輔助檢查MRI――病變無處遁形
  因肉眼無法判斷病變具體位置、深度以及與周圍重要組織結構間關係,故所有病例均應行MRI檢查。常規參數選擇包括:軸位、矢狀位、冠狀位的SE或FSE序列T1加權+脂肪抑制、IR和GE序列T2加權。觀察畸形血管的病變結構、大小、累及周圍解剖結構的浸潤範圍。根據MRI反映病灶在軟組織中的具體位置分為:肌肉;肌間隙;關節。其中位於肌間隙的病變較多發生疼痛,其次為肌肉內病灶。
  治療方案――治病還需先治痛
  [疼痛發生機制]
  疼痛性靜脈畸形發生疼痛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限,我們在手術過程中發現患處病灶邊均有較粗大質地較硬的皮神經發布,部分患者局部筋膜增厚變硬,認為產生疼痛的原因可能與局部皮神經異常支配有關。也有實驗發現部分病例中血栓形成和疼痛對應出現,另一部分則為炎症反應和疼痛對應出現,還有一部分病例未觀察到特殊病理表現,提示瘤體內出現血栓和局部炎症反應可能與疼痛有關。其它的有關疼痛學說有:
  1、血流瘀積,導致血管內壓力升高對血管壁的機械性刺激及對周圍組織的壓迫;
  2、血液迴流受阻引起周圍組織尤其是神經缺血;細胞組織缺氧而產生代謝產物引起疼痛;
  3、靜脈內血栓形成,本身可直接和間接地釋放一些可引起疼痛的介質。
  總而言之可歸為局部靜脈異常充盈擴張、擠壓、局部神經異常支配、疼痛介質豐富等因素。
  [治療目的與效果]
  疼痛為最主要的伴隨症狀,部分患者為輕度酸脹、疼痛或壓痛,另有很大部分患者自發出現疼痛或活動後有嚴重疼痛感,並直接或間接導致功能障礙。因此對於治療疼痛性靜脈畸形而言,緩解疼痛、減輕功能障礙是衡量治療體表靜脈畸形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
  由於病變位於肌間隙與肌肉內,常用方法中手術姑息切除易復發,徹底切除則創傷大,出血多,並易造成局部嚴重繼發畸形與功能障礙,且手術後常常發現,殘存瘤體仍有疼痛症狀無法得到徹底解決。
  疼痛性靜脈畸形理想的治療方法應當具備止痛療效可靠、創傷小、形態功能恢復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易復發等特點。
  [疼痛緩解評價標準]
  可根據患者對疼痛主觀感受評價,參考Jadad的疼痛緩解評分(Pain Relief Scale)將治療後效果按疼痛緩解程度分為3級。

疼痛性靜脈畸形是甚麼病呢相關文章
腦靜脈畸形又稱腦靜脈血管瘤、腦靜脈瘤。由於它外形異常,但仍為相應的組織提供功能性的靜脈引流,所以又稱為發育性靜脈異常。靜脈畸形可分為淺表型和深部型。淺表型指深部髓靜脈區域通過淺表髓靜脈引流入皮質靜脈;深部型指皮質下區域引流入深部靜脈系統。發病原因多數認為腦靜脈畸形為先天疾病,源於正常胚胎髮育障礙。妊娠45天,腦的端腦中有許多稱為“靜脈水母頭”的結構,它們由擴張的中央靜脈和許多小的深髓靜脈組成。妊
發布於 2022-10-19 06:39
0評論
腦動靜脈畸形尤其是大型動靜脈畸形因畸形團範圍廣,供血動脈多,引流靜脈粗大且深靜脈引流多,給臨床治療帶來巨大的困難和障礙。開顱手術常會導致致命性大出血,或產生嚴重的後遺症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而巨大型動靜脈畸形不建議首選開顱手術治療。微創介入栓塞治療是通過特殊微導管系統將液態栓塞材料注入畸形血管巢,使血流不再流過畸形血管巢,從而達到治癒效果。然而大型巨大型動靜脈畸形想單純通過一次或數次的栓塞完全治
發布於 2023-01-25 06:17
0評論
軀幹及會陰部靜脈畸形在靜脈畸形發病總數中所佔比例約20%。靜脈畸形有豐富的腔竇及周圍吻合血管,特別是瀰漫性靜脈畸形範圍廣,多呈漸進性向周圍正常組織發展,有呈緩慢“惡性”擴展趨勢,造成局部組織增生及變形,不僅影響外觀形態和功能,而且到後期因侵及範圍大、異常血流通道大而多,與正常靜脈主幹的交通通道增粗及數量增多,增加治療難度。因此,一旦發現確診,宜儘早治療。軀幹靜脈畸形的具有以下特點:1、範圍多較彌
發布於 2023-03-02 09:46
0評論
腦動靜脈畸形是神經外科常見的血管性疾病,也是目前最為複雜,治療最為困難的腦血管病。一般認為腦AVM是一種先天性的腦血管發育異常,在病變部位腦動脈與靜脈之間缺乏正常的毛細血管,動脈通過異常發育的血管網與靜脈相通,形成腦動靜脈之間的短路,併產生一系列的腦血液動力學上的紊亂,從而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腦出血,癲癇和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平均診斷年齡為28.3歲,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
發布於 2023-03-06 06:36
0評論
動靜脈畸形是組成顱內動脈和靜脈系統連接的血管異常,他們之間缺乏毛細血管床。大約有2%的病變為多發,其餘為單發。男女發病率相當。動靜脈畸形是青少年非創傷性顱內出血的主要原因,而且動靜脈畸形是導致小於20歲患者神經功能障礙或死亡的主要原因。1、臨床表現:動靜脈畸形可表現為癲癇、頭痛、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或出血。顱內出血是最具有災難性、最可怕的。2、檢查:CT:可以發現動靜脈畸形出血,增強可見血管畸形的
發布於 2022-12-02 22:36
0評論
靜脈畸形(venousmalformation)過去稱為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s),是最常見的低流速脈管畸形,由大小不等的擴張靜脈構成,病變與身體成比例生長,終身漸近發展,不會自行消退。靜脈畸形的發病率約為1∶5000~10000,約40%發生於頭頸部,絕大多數為散發性,以口腔、氣道和肌肉內多見。不僅影響面容,還可併發疼痛、潰瘍、出血或壓迫、侵及鄰近組織結構,繼之影
發布於 2023-02-15 22:46
0評論
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顱內血管畸形,一旦破裂造成顱內出血會導致生命危險。但是其病理發生機制仍未清楚,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動靜脈畸形的發生、發展和臨床過程。腦動靜脈畸形有可能會逐漸生長變大,結構重塑或消退。腦血管動靜脈畸形的形態學特點是腦動脈與腦靜脈之間直接溝通而沒有正常的毛細血管網。約20%高流量腦動靜脈畸形常伴有血流相關的動脈瘤,這也是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發
發布於 2023-01-25 06:12
0評論
靜脈畸形(Venousmalformation,VM)(以往稱之為海綿狀血管瘤或靜脈性血管瘤)在頭頸部的血管性疾病中,其發生率僅次於嬰幼兒血管瘤。頭頸部血管畸形中,靜脈畸形最為常見。以往命名上的不統一導致靜脈畸形與血管腫瘤混淆,由此出現一些不恰當的治療。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組織學特徵,將脈管性疾病分為兩大類:嬰幼兒血管瘤和脈管畸形。嬰幼兒血管瘤表現為
發布於 2023-02-13 09:27
0評論
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忙碌運轉的城市,各條道路就是大腦內的血管。進入城市的高速公路就是大動脈,而出城的高速公路就是大靜脈。城市裡的路有大的直的主幹道,也有小的蜿蜒曲折的支路。不同的路相互交錯,也相互交聯。大腦的血管也類似,動脈和靜脈盤根錯節,相互連接。城市裡有主幹道直通內外,但大腦內的動靜脈相連卻不一樣,血液一般從動脈流入,要經過毛細血管床後達到靜脈後流出。然而,在先天發異常等特殊情況下,動脈和靜脈直
發布於 2023-02-19 16:41
0評論
概述 腦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疾患,是胚胎髮育過程中腦血管發生變異而形成的。一般認為,在胚胎第45~60d時發生。胚胎第4周,腦原始血管網開始形成,原腦中出現原始的血液循環。以後原始血管再分化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在胚胎早期,原始的動脈及靜脈是相互交通的,以後由於局部毛細血管發育異常,動脈及靜脈仍然以直接溝通的形式遺留下來。 步驟/方法: 1、 由於沒有正常毛細血管的阻力,血液直接由動脈流
发布于 2023-10-28 04:0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