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療方法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年前的周朝,就設有“食醫”的職位,主持皇帝的日常膳食營養和保健工作,中醫最古老的經典著作中就記載著食物可以”補益養正”。
食療具有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和已病補虛,配合治療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兒由於臟腑嬌嫩,五臟六腑的形和氣都不足,機體各個器官的發育都沒有完善,但小兒生機蓬勃,活力充沛,所以小兒既特別容易得病卻也容易康復,而食療由於其藥性的溫和和味道的甘美更易受到家長的歡迎和孩子的親睞。
但是中醫素有“虛者補之” “實者瀉之” “ 寒者熱之” “熱者寒之”的理論,換句話說就是體虛的人我們要用補益的藥物和食物治療, 受邪氣侵襲的人我們要用祛邪的藥物和食物治療, 疾病性質屬寒性的人我們要用溫性的藥物和食物治療, 疾病性質屬熱性的人我們要用寒性的藥物和食物治療,所以我們平時對我們的寶寶進行食療時一定要明白自己孩子的體質和疾病的性質。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醫辨證講究望、聞、問、切,所以平時我們的媽媽們要注意自己寶寶的細小變化,學會幾招體質辨證的小技巧。根據寶寶不同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食物和藥物。
1、氣虛體質辨證特徵:疲乏無力、語聲或哭聲低微、動後易氣急喘促、容易出汗、易患感冒等;肺氣虛還可表現為經常感冒咳嗽;心氣虛還可表現為心慌喜歡嘆氣;脾胃氣虛還可表現為大便溏薄、消化不良或食慾減退,食後叫腹脹等。
2、血虛體質辨證特徵:面色萎黃、指甲發白、口唇色白、睡眠不安、生長髮育遲緩等。
由於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所以氣虛常常伴有血虛,血虛常常伴有氣虛,出現氣血兩虛的症狀。
3、陽虛體質辨證特徵:怕冷喜暖,手腳不溫,面色蒼白,小便多而清長,大便稀薄或色綠舌色淡等。
4、陰虛體質辨證特徵:可見小兒形體消瘦、口燥咽乾、午後潮熱、低熱盜汗、手足心熱、大便秘結、口渴喜冷飲,舌紅少苔。
5、火旺體質辨證特徵:火旺體質有兩種表現:一是陰虛火旺,其特徵同陰虛體質;二是陽盛火旺,主要表現出一種“熱‘的特徵,這類人在民間稱為“熱體”,根據熱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以下幾種表現:1)胃火旺:口臭、口渴、大便秘結多食易餓等。2)肝火旺:脾氣急躁、易哭鬧、大便不暢等。3)心火旺:口舌容易生瘡、睡眠不佳、小便色深,舌尖紅。
6、溼重體質辨證特徵:主要表現為面色發黃,乳食不佳,大便不爽,舌苔白厚膩等。
常用藥膳的介紹
1、黃芪燉雞湯:雞一隻洗淨切塊,黃芪10克,鍋內加水適量燉熟調味適量食用,每週1次,連服5-10次。氣虛、血虛陽虛體質均能服食,但感冒、火旺和溼重體質者不能服用。
2、太子參山查粥:太子參10-15克,山查50克,梗米適量,山查洗淨,剖開去核,與太子參梗米一起加水煮粥,趁熱適量食用。經常容易感冒、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小兒可以經常服食。同樣在感冒發熱時也不能吃。
3、四仁赤扁豆粥:米仁20克、赤豆20克、白扁豆15克(先煮半小時)、冬瓜子仁(去殼)10克、白豆蔻1克(後下),加梗米適量一起煮粥,適量食用。每日一次,進食一週,對溼重體質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可以治療小兒厭食、和咳嗽痰多等。
4、梨粥:鴨梨3個,梗米50克。先將梨切開去核,搗碎濾汁,如常法煮粥,粥將熟時放入梨汁調勻食用。火旺體質的小兒可經常食用。但脾胃氣虛的小兒慎用。
5、蘿蔔燉牛肉:牛肉500克洗淨切塊,胡蘿蔔、白蘿蔔各200克切塊,牛肉燉2-3小時後將蘿蔔放入鍋內同燉,熟後調味,經常服用有補虛清火的作用。
6、生地蒸乳鴿:乳鴿一隻洗淨,生地10克,切細條,納入 乳鴿腹內,隔水蒸熟食用。適用陰虛體質的小兒。
食療時的幾點提醒
1、感冒發熱不能用補益類食療。
2、在食療時最好不要吃生冷和油膩類食物。
3、藥膳不應數種同食。
4、在食療時要注意葷素搭配和各餐之間的營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