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6 04:16

  對於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還可以選擇具有明確治療作用的飲食治療方案,如生酮飲食。生酮飲食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當時人們不瞭解癲癇疾病的真正原因,誤以為是邪魔附體,於是把癲癇患者關押起來,獄中的患者禁食了數天後反而發作減少,從而發現飢餓療法可以治療癲癇。於是一種通過模擬機體在飢餓狀態下的代謝模式發明了生酮飲食,減少碳水化合物而增加了脂肪攝入,使脂肪在肝臟中代謝產生酮體,酮體具有抗驚厥的作用,因而可控制癲癇發作。
  生酮飲食用於治療難治性癲癇至今已有近百年曆史,應用於兒童有效率已得到公認約為50%,近年來才開始逐步用於成人,總體有效率約41%,給無法手術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帶來福音。
  生酮飲食分類:
  1、經典的生酮:生酮比例4:1,脂肪成分主要是長鏈甘油三酯,產酮較高,主要應用於嬰幼兒,飲食控制較為嚴格。
  2、中鏈甘油三酯飲食:中鏈甘油三酯飲食曾用於兒童及青少年,更容易產生酮體,但對部分患兒可產生胃腸道刺激而出現嘔吐、腹瀉、腸痙攣。
  3、低血糖指數療法:生酮比例為0.6:1,主要依賴於攝入升糖指數低於50的食物,如扁豆、全穀物麵包、加工過的燕麥片、橄欖油、柚子、黃瓜等,可按照糖尿病患者推薦的飲食品種選擇。
  4、改良的阿特金斯飲食是近年來新興的飲食療法,不需嚴格限制熱卡、蛋白質和液體量,不用精確稱量食物和調整食物比例,患者容易耐受,但療效稍遜於經典的生酮飲食,一般推薦患者特別是成人患者可以首選改良的阿特金斯飲食,若控制效果不好,可以通過嚴格限制飲食,轉化為經典的生酮飲食治療。
  生酮飲食的適應症:

  各種原因導致的難治性癲癇癲癇綜合徵:嬰兒痙攣症,Lennox-Gastaut綜合徵,Dravet綜合徵,Doose綜合徵等;葡萄糖載體蛋白1(GLUT-1)缺陷症、丙酮酸脫氫酶缺陷症(PDHD)。

  生酮飲食的禁忌症:

  脂肪酸氧化和轉運缺陷症;丙酮酸羧化酶缺陷;肉毒鹼缺乏症;酮體的合成或分解障礙;線粒體疾病;嚴重的肝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病等生酮飲食治療方案開始生酮飲食療法需住院至少一週,由專業的營養師根據患者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飲食開始時需警惕低血糖反應,故而住院期間每天需要監測血糖、血酮變化,飲食額外需要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出院後需要定期複查相應的指標,如血脂、微量元素、電解質等。一般是要求每位患者至少要堅持3個月,這期間由營養師根據患者的情況做一些精細調整以期達到最適合患者的飲食方案而完全控制發作。患者在家中可自己定期測血酮血糖,或通過測尿酮間接判斷血酮水平。部分患者在飲食治療開始後一週內可起效,甚至有飲食治療後完全無發作停止藥物治療的案例出現。無發作兩年或者不用抗癲癇藥物而且無發作一年可以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飲食期間如果減停藥物,要嚴格遵從醫生的指導,不可自行減停藥物。

  生酮飲食不良反應

  低血糖反應,常在飲食開始時容易出現,可有倦怠、出汗、心慌。胃腸道反應(嘔吐、腹脹、腹瀉),有些患者放棄繼續堅持生酮飲食治療大多因為不能耐受胃腸道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可出現高膽固醇血癥,飲食治療結束後可恢復至正常。便秘、體重減輕、乏力、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等較少見。腎結石並不常見,避免同時服用妥泰等易併發腎結石的藥物。過度酮症、酸中毒、胰腺炎較罕見。

  生酮飲食的“委屈”
  生酮飲食也有很多“委屈”,不少患者包括部分醫生對生酮飲食存在偏見,不敢嘗試,是因為對生酮飲食沒有正確認識。
  有人認為酮症是一種壞現象,源於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誤解。狩獵時代我們的祖先常因找不到獵物而數天不能進食,機體會燃燒自身的脂肪提供能量來生存。人體靠儲存的葡萄糖僅能生存三天,而依賴儲存的脂肪則可以生存數週。生酮飲食治療的患者血酮體一般波動於3~5mmol/L,且機體對三大營養物質代謝正常,不會出現酸中毒。從不完全燃燒的脂肪而來的酮症並不是不健康的。
  有人認為脂肪不是好東西,會導致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很多醫生一直強調患者需要低脂飲食。然而有研究發現,使用生酮飲食的患者,進食高脂肪飲食兩年以上,血脂水平波動並不大,即使有部分患者出現輕微的血脂升高,也會在停止飲食治療後恢復正常水平。當然如果是成人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是不適合生酮飲食治療的。
  還有人認為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肥胖。高脂肪飲食同時限制熱量攝入是不會增加體重的。甚至很多成人選擇高脂肪飲食來減肥,改良的阿特金斯飲食就是由此演變而來。

難治性癲癇患者的飲食療法如何選擇?相關文章
甚麼是癲癇?甚麼是難治性癲癇?在民間,癲癇常常被稱為“羊角風”或“羊癲瘋”,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是大腦神經細胞反覆超同步放電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難治性癲癇就是指正規應用抗癲癇藥治療無效的癲癇。一些病人確診為癲癇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抗癲癇治療,癲癇仍然頻繁發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有些病人,病急亂投醫,不正規治療,最後也轉變為難治性癲癇。哪些原因可以引起
發布於 2023-01-10 08:06
0評論
很久以前,有醫學家發現,癲癇患者在飢餓狀態下,癲癇發作會減少。於是,醫生就通過改變飲食中食物的比例,來達到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的目的,從而減少癲癇發作。研究發現,生酮飲食對於癲癇治療有兩個作用:第一是用於急救、止驚;第二是通過飲食,預防癲癇發生。生酮飲食治療癲癇的具體作用機制與抗癲癇藥物不同,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酮體的途徑:(1)酮體可抑制穀氨酸能突觸傳遞,減少穀氨酸釋放,抑制癲癇發作。(
發布於 2023-03-16 05:41
0評論
    兒童是癲癇病的高發人群,一旦2種以上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方案未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從長期來看,再試用其他藥物能終止發作的幾率不足5%。因此,約30%患者即使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發作,最終將發展為藥物難治性癲癇。人群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癲癇兒童中,2年以後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比例為8-10%。而且,進一步隨訪可以發現,一部分原先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兒又會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如果影
發布於 2023-03-16 17:21
0評論
有專家研究認為,癲癇患者經過聯合規律用藥後,仍然會有25%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這些患者在醫學上被稱之為“難治性癲癇患者”。其診斷標準為發病3年以上,經過至少2年抗癲癇藥物正規治療,每月至少發作3次。難治性癲癇嚴重危害患者健康,死亡率高達20%,屬於急危險重性疾病。該病也是備受醫學界關注、研究的重大疾病。在近期出版的《LancetNeurology》(即權威功能神經科《柳葉刀》)雜誌上,結
發布於 2023-01-15 23:56
0評論
很多難治性癲癇患者家屬都癲癇手術後患者會不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痴呆,精神異常等等。可以肯定告訴各位病友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小,顳葉內側癲癇患者大多和海馬硬化有關係的,手術往往需要切除硬化的海馬及顳葉內側結構,海馬和記憶有關係的,術前已經硬化的海馬往往沒有記憶的功能了,切除後不會出現記憶障礙,往往癲癇發作減少了記憶力會好轉的。額葉癲癇的患者手術往往需要埋藏顱內電極監測後確定病灶的切除範圍,手術後醫師會通
發布於 2023-03-16 20:11
0評論
1975年Falconer已應用顳葉切除術治療兒童複雜性部分性癲癇,控制發作以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然而,小兒癲癇手術的選擇標準仍未完全確定。癲癇患者有70%~80%經系統、合理用藥治療可控制或減少發作,預後良好,有學者認為需用藥2~3年以上無效方才應手術;小兒癲癇的部位和形式可隨年齡和大腦發育有出現不斷變化,14歲方固定下來,加上臨床上也觀察到有些小兒癲癇在青春期獲得自然緩解,也有學者提出年齡達
發布於 2022-12-03 00:21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3:03
0評論
傳統定義認為,正規藥物治療兩年,仍沒有效果,可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臨床研究發現,如果明確癲癇分型,採用針對性藥物,那第一種藥物能取得40%的效果。若這一藥物無效,需兩種藥物聯用,可能有20%―30%的效果。如果用到第三種藥,那僅有10%的有效率。可見,用藥兩種以上,藥物控制的效果很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顧碩因此,對癲癇患兒來說,明確癲癇分型後針對性用藥,正規用藥6個月,且兩種藥物聯合無效,
發布於 2023-01-21 03:26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1:13
0評論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Cruz等回顧性評估了難治性癲癇患者手術切除樣本中的病理學變化,並將相關結果發表於近期的《AnnalsofDiagnosticPathology》雜誌上。研究納入102例(女性56例)至少有2次手術經歷(2次手術間隔時間超過60天)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在初次手術切除組織中,最常見的病理改變為局部皮質發育不良(45%)、腫瘤(19%)、海馬硬化(16%)和非特異性改變(13%)。第
發布於 2022-12-18 14: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