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6 19:51

  Dravet 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癲癇性腦病,絕大多數因基因遺傳因素致病。近年來,關於Dravet 綜合徵的遺傳機制和診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一、流行病學資料

  Dravet 綜合徵總是在1歲內發病,生後5個月為發病的高峰,病前患兒發育正常。男女比例約為2:1、目前大約報道了500例Dravet 綜合徵。患病率佔3歲前發病的癲癇病例的6%,發病率約是1/30000。

  二、臨床表現

  Dravet 綜合徵以癲癇發作四連徵為特徵:

  1、早發的嬰兒熱性陣攣性驚厥;

  2、肌陣攣發作;

  3、不典型失神發作;

  4、複雜局灶性發作。

  另外,驚厥、肌陣攣及失神癲癇持續狀態常見“熱性陣攣性驚厥發作、肌陣攣發作、失神發作以及複雜局灶性發作’的典型的四聯徵見於半數以上的病例。其餘的病例可能缺乏其中的一種特徵。肌陣攣發作曾被認為是本綜合徵的典型的發作形式,可以出現在熱性驚厥之前。

  多數難治性癲癇發作一次出現,以及進行性的神經精神功能衰退是Dravet 綜合徵的特點。
  本綜合徵分3個階段演變。
  第一階段(早期):臨床症狀相對較輕微,表現為熱性驚厥和熱性驚厥癲癇持續狀態。
  第二階段(中期):臨床症狀嚴重,表現為多種形式的難治性癲癇發作。
  第三階段(晚期):臨床症狀靜止,癲癇發作改善,但伴有嚴重的精神運動後遺症。

  (一) 以熱性驚厥為主的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早期)時,臨床症狀相對輕微,癲癇發作多伴隨發熱出現,表現為單側或全面性、短暫或持續的陣攣性驚厥發作。

  所有的患者均在1歲內出現驚厥發作(5個月大為發病的高峰期),典型者以熱性驚厥起病。發作由單側和較少見的雙側陣攣性驚厥構成,混有部分強直成分。發作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超過10分鐘),常常(約四分之一的病例)進展為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
  四分之三患兒的癲癇發作常由38℃左右的發熱、輕微感染、疫苗接種或熱水浴促發。其餘三分之一的病例表現為無熱驚厥。孤立肌陣攣發作及更罕見的局灶性發作可能出現在熱性驚厥之前。6―8周內頻繁發作,此後也可能出現無熱驚厥。
  在進展到第二階段前,本階段持續2周到6個月。

  (二)嚴重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中期)時臨床症狀嚴重,出現多種發作形式以及嚴重的神經認知功能衰退。每日都出現熱性驚厥或者無熱驚厥、肌陣攣發作、不典型失神發作以及複雜局灶發作等多種形式的癲癇發作,常常演變為癲癇持續狀態。

  1、驚厥發作(熱性或無熱性)

  此階段的發作與第一階段相似,但是發作更頻繁持續時間更長。

  2、陣攣發作

  常常在1至4歲之間出現,平均距起病1―2年。部分病例可更早出現,有時甚至在熱性驚厥前就出現叢集性肌陣攣發作。肌陣攣發作為階段性或全身性、階段性肌陣攣累及面肌和四肢(遠端為主),全身性肌陣攣主要累及軀幹肌,導致軀幹肌屈曲或伸展,常致跌倒。肌陣攣發作頻繁是本綜合徵的特徵,肌陣攣發作持續狀態時,可以叢集性爆發但是意識障礙不明顯。但是,部分患兒的肌陣攣發作僅見於驚厥發作前數小時或數天。肌陣攣往往比較劇烈,但也可能比較輕,不引起人的注意,或者僅通過臨床檢查或視頻腦電圖才能發現。五分之一的患兒出現輕微的節段性肌陣攣發作。

  3、不典型失神發作

  40%-93% 的患兒有不典型失神發作,持續時間短(5―6秒),出現中度意識障礙,常伴上肢肌陣攣抽動、點頭。

  4、複雜局灶性發作

  近半數患兒出現局灶性發作,其形式多樣,如失張力發作,或伴有偏轉成分,自主神經症狀(面色蒼白和口周發紺)以及自動症。局灶性發作偶可進展為GTCS。

  5、癲癇持續狀態

  肌陣攣、不典型失神、複雜部分性發作及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常見,可單獨出現或組合出現。各種癲癇持續狀態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天之久,可由光刺激、閉眼或圖形模式誘發。

  伴反應性降低的不典型失神發作癲癇持續狀態常常伴有步態不穩、流涎、明顯的共濟失調,以及遊走性輕微肌陣攣,有時也伴有肌張力增高。典型的複雜局灶性癲癇持續狀態較單純局灶性癲癇持續狀態少見。遊走性輕微肌陣攣發作伴陣發性GSWD 腦電圖改變可以持續數小時,數天之久。

  6、 認知和神經功能衰退

  所有的患兒表現出不同的認知功能障礙,通常較嚴重,一般在2―6歲出現(1歲左右為高峰),此後相對穩定。隨之出現進行性神經功能缺陷,如共濟失調、錐體束症狀,也可有陣發性運動障礙。

  (三)第三階段(消退期)

  第三階段(後期)時,臨床症狀靜止,癲癇發作可好轉,但是嚴重的神經心理功能障礙持續存在。通常在11-12歲時症狀不再進展,這標誌著疾病進入第三階段,這一時期癲癇發作改善,但不完全消失。

  1、驚厥發作是持續最久的發作類型。在此階段發作嚴重程度減輕,頻率降低,主要發生在凌晨。發熱仍可誘發驚厥發作,表現為全面強直陣攣性或陣攣―強直―陣攣性發作,發作起始,發作中或終末常常伴有局灶成分。白天出現的癲癇發作可以表現為侷限於面部或肢體某一階段的強直驚厥、隨後出現肌張力降低和入睡。熱性驚厥持續狀態可能持續到青春期。
  2、伴自主神經症狀和張力減低的複雜局灶性發作趨於消失,但也可持續存在。
  3、肌陣攣發作、階段性肌陣攣以及不典型失神發作持續狀態傾向於減少或消失,可因發熱加重。
  認知和神經功能缺陷和體徵可以持續存在,不再加重。

  一、Dravet 綜合徵發作的誘因

  熱性疾病、體溫升高、環境溫度高(熱水浴)是常見的誘因,尤其在發病的初期,也可持續到青春期(熱性驚厥附加症)。體溫升高是誘發因素,而與導致體溫升高的原因無關。光和圖形刺激、運動及閉眼可誘發GSWD、肌陣攣發作及失神發作,其中四分之一病例可在光照刺激下、通過眼前晃動手指誘發或通過圖形刺激誘發。

  二、Dravet 綜合徵

  病因Dravet 綜合徵主要由遺傳因素致病,但是遺傳機制尚不清楚。大約半數患兒有多種癲癇綜合徵(包括特發性全面性癲癇)家族史和熱性驚厥史。

  Dravet 綜合徵患兒 SCN1A 基因突變率高(35%―100%),可能合併其他基因突變,具體機制暫不明確。

  三、Dravet綜合徵的診斷

  目前公認的Dravet 綜合徵不存在代謝異常,線粒體病罕見,但需要除外其他原因導致的進行性嬰兒肌陣攣性癲癇性腦病。

  (一)基因分析

  基因分析不具有特異性,如果存在嚴重的SCN1A基因缺陷,則是診斷Dravet綜合徵的有力證據。Dravet 綜合徵的診斷必須依賴於臨床。

  (二)腦影像學檢查

  腦CT 和MRI 檢查正常或顯示大腦或小腦輕度萎縮。

  (三)腦電圖EEG

  從正常逐漸發展到嚴重異常,呈現進展性變化,與臨床的進展相似。

  1、 發作間歇期 EEG

  最早,發作間歇期EEG多正常。約20%的患兒出現棘波或多棘慢波的陣發性反應。

  三分之二的患兒的EEG在1年內出現明顯異常。 睏倦和睡眠是EEG陣發性異常的主要促發因素。

  2、 發作期 EEG

  發作期的EEG因發作形式而異。肌陣攣發作常常伴有全面性多棘慢波,但並不總是如此。

甚麼是Dravet 綜合徵?相關文章
癲癇發作分類 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補充。新方案雖然總結了近年癲癇學研究的進展,更為全面和完整。 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症狀及腦電圖改變提示“大腦半球某部分神經元首先被激活”的發作。包括單純部分性
發布於 2023-03-30 13:27
0評論
Noonan綜合徵是一種臨床表現多樣的常色體顯性遺傳病,表現為身材矮小、智力發育障礙、性發育不良(隱睪),眼,先天性心血管異常、骨骼發育異常、出血傾向、淋巴管發育不良、粗頸或頸璞、複雜胸部畸形,以及獨特的面部特徵等。Noonan綜合徵有較高的遺傳異質性,已經確定多個致病基因,其中PTPN11(MIM176876)的突變約佔50%。PTPN11定位於12q24.1。據統計活產新生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
發布於 2023-01-21 15:11
0評論
Rasmussen綜合徵是一種特殊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兒童慢性進行性持續性部分性癲癇,伴有進行性偏癱和認知功能障礙。最早於1958年被Rasmussen報道,臨床較少見。它不同於一般類型的癲癇,發病機制、治療原則和預後均有其獨特之處。1、臨床資料患兒,女,4歲,因“發作性左面部、左側肢體抽搐和言語不清五個月”入院。患者於5個月前無明顯原因地突然出現言語不清、流涎,隨即四肢抽搐、呼之不應,持續10秒
發布於 2022-12-26 18:55
0評論
乾燥綜合徵(Sjogren’ssyndmme,ss)是一種以侵犯外分泌腺為主、並可伴有其他系統受累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徵是全身外分泌腺大量淋巴細胞的炎症浸潤導致腺體破壞、導管狹窄阻塞,最終造成腺體分泌功能下降和缺乏。口、眼乾燥為其常見症狀,常同時伴有內臟損害並出現多種臨床表現。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不合並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稱為原發性乾燥綜合徵;繼發於類風溼關節炎(RA)、
發布於 2022-10-06 14:41
0評論
概述 強迫綜合徵是一種神經官能症,屬於輕度的精神障礙,強迫綜合徵患者會經常以一種強迫性的思維來思考,並且總是帶來強迫自己的行為,總是在重複某一個動作。而手機強迫綜合徵就是強迫綜合徵患者總是隨身攜帶手機,即使手機沒有任何的訊息、來電,患者也總是拿出來看,頻率非常之高。患者手機強迫綜合徵的人,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我們來看看。 步驟/方法: 1、 手機強迫綜合徵患者在聽到和自己手機相似的音樂鈴聲時
發布於 2023-05-03 22:09
0評論
大田原綜合徵也稱Ohtahara綜合徵,由日本學者大田原(Ohtahara)於1977年首次報道。在此之前,本綜合徵多數被診斷為嬰兒痙攣症,但大田原綜合徵的臨床一EEG特徵及預後與嬰兒痙攣症確有所不同,故2001年新的癲癇綜合徵分類將其列為一個獨立的綜合徵。病因:多數有嚴重的先天性或圍產期腦損傷,神經影像學常能發現比較大的結構性異常,如明顯的先天性腦發育異常、Acardi綜合徵、腦穿通畸形、Le
發布於 2023-03-16 18:36
0評論
乾燥綜合徵又名修格連氏綜合症,或者舍格倫綜合徵。是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並破壞了自身的分泌腺,包括淚腺、唾液腺等。該疾病是由瑞典的眼科醫生亨利克.餘格倫(1899-1986)發現並記錄下來。乾燥綜合徵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特點為淚腺和唾液腺分泌減少,形成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和口腔乾燥。乾燥綜合徵是一個全球性疾病,好發女性,發病年齡大部分在40歲以上。除去骨關節炎外,發病率佔第一
發布於 2022-10-22 22:59
0評論
甚麼是手足綜合徵:手足綜合徵又稱掌趾感覺喪失性紅斑綜合徵,是卡培他濱等抗腫瘤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首發症狀為手掌和足底皮膚搔癢,手掌、指尖和足底充血,繼而出現指/趾末端疼痛感,手/足皮膚紅斑、緊張感,感覺遲鈍、麻木,皮膚粗糙、皸裂,少數患者可有切指樣皮膚破損,出現水泡、脫屑、脫皮、滲出、甚至潰爛,並可繼發感染,患者可因劇烈疼痛而無法行走,嚴重者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發布於 2022-12-16 16:39
0評論
POEMS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單克隆漿細胞增殖性疾病,病程較為良性,但致殘率高,患者生活質量極差。主要表現按照字母順序為:P多發性神經病變(包括四肢麻木無力,以下肢遠端無力為主)、O器官腫大(包括肝脾大,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活檢病理常為Castleman病表現)、E內分泌異常(包括性腺-性功能減退;甲狀腺-甲減;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糖尿病等)、M血清中存在M蛋白(經蛋白電泳或免疫固定電泳證實,一般
發布於 2022-10-08 09:58
0評論
Lennox-Gastaut綜合徵是一種兒童期三大難治性癲癇性腦病之一,以多種難治性的發作方式為其典型特點,而且病程呈藥物難控制的進行性加重:1、多種形式的難治性發作,以強直、失張力及不典型失神發作為主,並且多見各種難治性癲癇的持續狀態。2、多伴有認知和行為異常,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認知功能。3、EEG顯示陣發性快活動和慢(小於2、5Hz)的全面性棘慢波放電(GSWD)。4、多伴有明顯的精神運動障礙
發布於 2023-03-16 05:4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