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17 16:46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食管巨大粘膜下隆起的患者。該患者外院胃鏡發現距門齒26cm處食管有一大小2.0*1.5cm的粘膜下隆起,超聲內鏡(EUS)提示起源於固有肌層。按照常規,可採取內鏡粘膜下切除術(ESD)進行病變切除,但病變巨大,位置較深,極易發生穿孔,穿孔以後內鏡下閉合難度高。此外,該位置毗鄰心臟、大血管等重要臟器,一旦穿孔則後果不堪設想。面對這巨大的挑戰,消化科萬榮教授決定採用經口內鏡粘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STER是在另一新技術經口內鏡下括約肌切斷術(POEM)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即在距離腫瘤口側3~5 cm建立粘膜下隧道,逐漸顯露包膜,內鏡直視下剝離,完整剝離後,取出腫瘤,用金屬夾閉合隧道口。該方法可一次性完整剝離絕大多數來源於固有肌層的粘膜下腫瘤,同時保持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即使出現穿孔,也可以非常快速輕易閉合隧道口,有效防止氣體以及消化液外漏。相對於既往的切除方式ESD,該手術方式不但可避免術後再次出現消化道瘻和胸腹腔感染,而且手術創面小,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縮短和減少了醫療費用,充分體現了微創的優越性。經過充分術前準備,萬教授順利完成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無出血、穿孔等併發症,不久便可正常飲食。

       作為世界消化內鏡領域最為前沿的技術之一,我院消化科成功開展POEM和STER手術,表明我院消化內鏡中心發展水平已與國際接軌。

食管篇之食管粘膜隆起切除術相關文章
不久前,消化科收治了一位長期飽受病魔困擾的患者。吳女士近八年來出現反覆吞嚥困難、食物反流及嘔吐等不適,經診斷患有“賁門失馳緩症”。八年來,吳女士輾轉就醫,嘗試了許多西藥、中藥,效果均不理想,幾年前還進行了食管支架植入治療,但是仍舊沒有明顯改善。慕名來我院治療,在萬榮教授的帶領下,內鏡中心團隊成功開展了經口內鏡肌切開術(POEM),患者症狀迅速改善,如獲新生。目前該病藥物治療和支架置入不能根本解除
發布於 2023-03-17 16:51
0評論
概述 人們的健康離不開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人們的食道很重要,食道癌這種疾病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總會出現,鄰村的林嬸,今年55歲了,林嬸這人很爺們,林嬸這人辦甚麼事情都大大咧咧的,林嬸在飲食上也很豪爽,林嬸喜歡吃辣椒,不管有沒有別的菜只要有辣椒就可以,林嬸多辣的辣椒都愛吃,林嬸在年前檢查出患有食道癌,一家的年過的也是悶悶不樂的 步驟/方法: 1、 食道癌的病因:人們患有食道癌這種疾病,與人們的日
發布於 2023-10-04 06:05
0評論
腫瘤性息肉(TumorousPolyp)是大腸膜上皮細胞增生的真性腫瘤,其單發者統稱為腺瘤,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生物學行為的不同又可分為腺管狀、絨毛狀和混合性3類。多發性者常見為家族性腺瘤病,其他尚有非家族性腺瘤病及伴有消化道外腫瘤的Gardner氏綜合徵、Turcot氏綜合徵等,它們多有不同的惡變率、被視為癌前病變,因此腺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胃、腸道息肉和早期癌變的治療以往以外
發布於 2023-03-17 16:41
0評論
食管炎是指食管道黏膜由於受到不正常的刺激,發生水腫和充血而引發的炎症。這些刺激有胃酸、十二指腸反嘔上來的膽汁、烈酒、辣椒、太熱的菜湯、過於濃熱的茶,等等。病患本身抵抗力下降而受病毒感染也可導致食管炎。Barre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所替換的一種病理現象。在胃鏡下看到的食管下段各種形態的黏膜紅斑往往都是Barrett食管,當患者伴發食管炎、潰瘍、癌變時會出現相應的反流症狀,
發布於 2023-03-26 17:01
0評論
      胃食管反流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活動,而當這一過程引起嚴重症狀需要醫學治療或者有相關的併發症時,胃食管反流病(GORD)就會發生。在嬰兒和兒童中,由於各種潛在症狀和缺少一種簡單,可靠,並廣泛使用的診斷性檢測,區分這種胃食管反流和GORD這兩種情況是特別困難的。因而,這個問題真正的負擔是難以量化,而且臨床實踐變化極大。受該疾病影響的兒童包括早產兒和足月兒,以及嬰兒和兒童,那些已知的風險因素有
發布於 2022-10-03 20:50
0評論
對於較小的食管平滑肌瘤,我科採用內鏡下手術EMR或ESD技術,對於較大的來自固有肌層的食管平滑肌瘤(有的為間質瘤),為了避免穿孔出血等併發症,我們採用胸腔鏡+胃鏡雙鏡聯合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使用腔鏡下的專用縫合器ENDOSTICH進行食管肌層和外膜的對合。優勢:只要在胸壁上切開3個1cm,1個5MM的小切口即能完成手術,美觀,術後疼痛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後3-5天即可出院),目前我們已對6
發布於 2023-02-03 20:02
0評論
Barrett食管診治共識為了規範我國Barrett食管(BE)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於2011年6月4日在重慶召開了全國第二屆Barrett食管專題學術研討會,就BE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達成以下共識。一、定義BE是指食管下段的復層鱗狀上皮被化生的單層柱狀上皮所替代的一種病理現象,可伴有腸化或不伴有腸化。其中伴有腸上皮化生者屬於食管腺癌的癌前病變。至於不伴有腸化生者是否屬
發布於 2022-11-29 19:56
0評論
當代對於性的認識,與古人的認識有了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逐漸擺脫了傳統道德上對性的諱莫如深。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或者是交叉學科,我們可以客觀地討論性的好處及性研究的進展。說到性的好處,其實無需累述。無論是坊間傳言,還是隨手翻閱,或是上網瀏覽,都不難發現和諧的性生活對於男女雙方都有很多的好處。在男性,可以保護心臟、緩解壓力、增強信心、預防前列腺癌症;在女性可以調節月經、放鬆心情、防止尿漏(增強盆底肌
發布於 2023-03-27 06:56
0評論
近年來.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診斷和論文鋪天蓋地。國內有些學者曾指出.GERD與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裂孔疝[HH]之間有甚麼關係和區別?過去的一些疾病是否可用GERD代替?我國有極豐富的臨床資源.完全有條件對上述問題進行切磋、討論及研究.提出我們的觀點和看法。一、從食管裂孔疝研究看胃食管反流1、HH與下食管括約肌壓力(LESP)的關係:1963年北京協和醫院首次引進HH的X
發布於 2022-10-04 05:50
0評論
食管乳頭狀瘤的內鏡表現與臨床及病理關係目的:探討食管乳頭狀瘤的內鏡下表現、臨床及病理關係。方法:對7320例行內鏡下檢查的患者,其中內鏡下診斷食管乳頭狀瘤患者25例,經病理組織學診斷25例;從臨床特點、內鏡下表現、病理組織學、治療等方面對食管乳頭狀瘤進行分析。結果:7320例患者食管乳頭狀瘤的檢出率為0.34%,高峰年齡41~50歲,男女比例為1:2.57,發病部位多位於食管中段;15例胃內存在
發布於 2022-11-29 19: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