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夜裡,打開微信運動的公眾號,走路步數達到五位數的好友比比皆是,少一點的起碼也有三四千,粗粗算下來,一個人一年內起碼得走上一百五十萬步,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各種足踝部的問題會造成行走時局部的不適與疼痛,隨著步數的累積長久下去還可能自下而上對人體的其他部位造成不良影響。
大約四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開始直立行走,自此雙足便起到了承擔人體重量並行走於大地的作用。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我們方才獲得眼前這一雙精美又實用的腳,與此同時,身體的其他結構也逐漸適應了直立的姿勢,使得我們可以優雅而持久地完成行走動作。足踝部位共有28塊骨骼,它們通過多組韌帶、肌肉相互關節,形成一個穩定而又富有彈性的結構,剛可以支撐起整個人體,柔可以緩衝震盪吸收能量,在神經肌肉的協調下實現順暢的步行。正常的步行週期包括站立期與擺動期,站立期約佔整個週期的62%,其始於足跟的觸地負重,隨著人體重心的前移,足底受力點自後向前推進,在對側足趾離地時,站立足單足完全負重,在對側足跟觸地後沒多久進入擺動期,在這一過程中踝關節從蹠屈位過渡到背伸位以準備下一週期足跟觸地。任何累及骨骼、韌帶、關節、肌肉或是神經的問題都可能會引起週期性步行運動的紊亂,導致步態異常,並出現後續的疼痛及功能障礙。
常見的足踝部疾病包括:[外翻畸形、平足畸形、馬蹄內翻足畸形、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甲溝炎、錘狀趾、蹠痛症、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外傷後骨折脫位、韌帶肌腱損傷、踝關節不穩、距軟骨損傷、糖尿病足等。不恰當的鍛鍊、穿著不合適的鞋履、不恰當的治療均可導致疾病的產生或是原有病情的加重,考慮到足踝疾病的複雜性,建議大家在出現足踝部疼痛不適或者行走不便症狀的時候到專業的足踝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