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大動脈炎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病,又稱為縮窄性大動脈炎、無脈病。是主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進行性、閉塞性炎症。
因病變累及的動脈不同而可有不同的臨床類型,但以頭和臂部的動脈受累最為常見,常可導致上肢的無脈症,其次是累及降主動脈、腹主動脈所至的下肢無買症和腎動脈受累引起的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也可見肺動脈和冠狀動脈受累。
臨床一般所稱的"主動脈弓綜合徵"、"高安氏動脈炎"、"高安氏病"、"阻塞性血栓性主動脈病"等,其實指的就是本病或本病的不同類型。 本病好發於女性,有資料統計表明,女性患者約佔65%以上,發病年齡為5~45歲,以女性青少年多見,30歲以上者約佔85%以上,從50年代以來,多發性大動脈炎已成為我國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確,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及其他因素有關,其病理改變主要是受累動脈的炎症性改變,從動脈外膜開始,向內擴展,使動脈壁各層均有中度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和結締組織增生,並可伴有彈力纖維和平滑肌斷裂,內層的纖維化和外層的纖維組織增生造成動脈腔阻塞或狹窄,引起血栓形成而閉塞。
現多分為4型,即:Ⅰ型(頭臂動脈型)、Ⅱ型(腎主動脈型)、Ⅲ型(混合型)和Ⅳ型(肺動脈型)。
起病時多有發熱、食慾不振、周身不適、體重減輕、夜汗、關節痛、胸痛和乏力等症狀,少數病例發病前無任何症狀,常因動脈狹窄與閉塞的表現而就診。 頭臂動脈型的表現主要是腦缺血的一些表現,如頭昏、眩暈、頭痛、實力減退等,嚴重者可有抽搐、失語、偏癱或昏迷等;頭面部缺血可至鼻中隔穿孔、上頜或耳殼潰瘍、牙齒脫落和麵部萎縮等。上肢缺血可至上肢無力、痠痛、肢體麻木、甚至肌肉萎縮等。
治療:在內科激素治療的情況下,即血沉正常後,外科手術治療。根據您的情況,主要是針對頭相的缺血的手術治療。根據我的經驗和國際指南,大動脈炎介入治療效果不佳,只有血管搭橋治療唯一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