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置換已被證實為治療各種終末期膝關節病的有效手段。TKA術後良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及時正確的康復功能練習,故術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克服恐懼、惰性等不良情緒,儘早進行功能練習。
1、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功能練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後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良好的肌力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以及膝關節良好功能的保證,必須認真練習。
4、除手術肢體適當地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儘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
6、活動度練習後一般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帶有陰影一側為患側。
8、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
早期
手術當天:
1、術後患肢擺放於伸直位,枕頭墊於小腿及足跟下,以抬高患肢預防腫脹。
2、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及踝關節,如可能,即開始踝關節屈伸活動(踝泵練習)。
踝泵練習―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通過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迴流。5分/組,1組/小時。
此練習對於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3、根據情況開始“體外反搏”治療,以進一步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術後1天:
1、踝泵練習10-15分鐘/組,1組/小時。
2、股四頭肌及N繩肌等長收縮練習。(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
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300次/日。
N繩肌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
3伸展練習:足跟處墊高,輕負荷加於膝關節,30分鐘/次,>2次/日。
術後2天:
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術後3天:
拔除引流(根據引流情況)
1、直腿抬高練習: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
2經常保持坐位,不可長時間臥床,以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3、保護下下地站立,患腿微痛範圍內負重,扶助行器保護下短距離行走(僅限去廁所等生活必須活動)。時間不可過長。患者虛弱明顯者暫緩練習。
術後第4天:
1、加強伸展練習
2、負重及平衡練習(站立位重心轉換練習)
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5分/次,3次/日;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5分鐘/次,3次/日。
5、扶助行器下地行走。
術後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步行練習(使用步行器,在保護幫助下進行),並逐漸延長行走距離。
3、練習用拐
4、體位轉移練習:如上下床,椅子上的起坐練習等。
術後1周:
1、加強負重以及站立練習
2、如屈曲角度受限明顯者可根據情況由康復醫生進行被動練習。或在指導下行坐位垂腿:正坐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10分鐘。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1-2次/日,力求屈曲角度每日有所進展。必要時由康復醫生給予手法幫助完成。
3、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中期
術後2周:
1、髕骨鬆動術(拆線後進行):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由康復醫生教授後自行練習。
2、嘗試患腿完全負重。
3、被動屈曲>100度。
4、主動屈曲達到90度。
提踵練習:保護下,雙足分立約10釐米,雙側腿平均分配支撐體重。提踵(即足跟離地,用足尖站立。)至極限處,保持10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術後3周:(每週增長10°左右屈膝角度。如疼痛不明顯,則儘快加大活動範圍。)
1、大腿內收、外展肌練習:開始側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2、床旁抗重力伸膝練習:正坐於床邊,膝關節以下自然垂於床下,用力、緩慢伸膝至儘可能直,保持10秒,緩慢有控制地放下。10―20次/組,2―3組/日。
術後4周:
1、站立位0-30內屈伸練習:
保護下,雙足分立,與肩同寬,雙側腿平均分配支撐體重。雙膝同時屈曲至大約30度,
再緩慢伸直。30次/組,2-4組/日。
2、俯臥位“勾腿練習”,應靜力練習,屈膝至無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組,4組/日。
以沙袋為負荷,在無痛活動範圍內進行,練習後即刻冰敷。如健側腿無痛,可選擇立位“勾腿”練習。
3、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
“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4、VMO練習(最後15度伸膝抗重力練習):
坐位,患膝下墊一硬質枕頭,使膝關節處於屈曲15度位,緩慢、用力伸直膝關節,在儘可能直的位置保持5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5、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後期
術後2月:
1、強化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練習。
2、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
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
30秒,2-4次/日。
3、ADL練習(上下樓梯等):
STEP10釐米―15釐米:即選10釐米高的臺階如圖進行前向及側向的踏上踏下練習。注意完成動作時,使用患腿支撐體重,緩慢用力,體會肌肉的感覺及控制關節的穩定。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術後3月:
經複查後確定可恢復全面活動。
備註:
一、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任選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後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覆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坐(或仰臥)位垂腿: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10分鐘。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2、仰臥垂腿:
仰臥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要求同上。。
3、坐位“頂牆”: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後保持不動,數分鐘後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全過程控制在30分鐘內。
4、主動屈伸練習:(被動屈曲後進行)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二、伸屈的練習方法:
伸展練習中肌肉及後關節的牽拉感及輕微疼痛為正常,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鬆,否則將影響效果。練習中採用負荷的重量不宜過大,應使患膝敢於放鬆,持續至30分鐘,有明顯牽拉感為宜。練習過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則將影響效果。
1、坐位伸膝:
坐位,足墊高,於膝關節以上處加重物。完全放鬆肌肉,保持30分鐘。30分/次,1―2次/日。
2、俯臥懸吊:
俯臥,膝以下懸於床外,踝關節處加重物。要求同上。
3、主動牽伸:
於極限處保持10秒,放鬆5秒。20―30次/組,1―2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