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
1、腹主動脈瘤主要是由於甚麼原因引起的?
腹主動脈瘤的具體病因仍不明確,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主動脈壁的炎性反應可引發動脈瘤,進而導致血管壁薄弱以至於破裂。而這種炎症反應與動脈粥樣硬化(也稱為動脈硬化)及其危險因素密切相關,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菸、高血脂等。動脈硬化使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繼而形成硬化斑塊。這種病變將導致動脈變硬以及管壁強度變弱,久而久之可能會形成動脈瘤。除了動脈硬化,其他增加腹主動脈瘤發生風險的因素包括:年齡超過60歲、男性、直系親屬中有腹主動脈瘤發病史的患者、高血壓以及吸菸。
二、症狀
1、腹主動脈瘤的症狀有哪些?有哪些繼發症狀?
腹主動脈瘤早期,或者在瘤體直徑較小(4-5cm以下)的情況下,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有時僅僅是無意中摸到腹部有一個跳動的包塊,這通常是病人早期發現動脈瘤時的情況。隨著動脈瘤增大就會出現其他症狀了,其中最主要就是腹部或腰部疼痛。有時病人會感覺到絲絲隱痛,這是因為增大的包塊壓到了腹腔內部分器官,所以產生不舒服。直徑較大的腹主動脈瘤,外殼變得很薄了,連按壓也會有疼痛的感覺。突發、嚴重的疼痛往往預示著動脈瘤即將破裂,甚至已經破裂了。當動脈瘤破裂時,患者會突然感到非常虛弱,眩暈甚至完全失去意識。在上述危及生命的關頭,應立即就醫。在較少的情況下,患者會感到腳趾或足部疼痛,顏色改變,這是由於動脈瘤附壁血栓脫落導致的動脈栓塞。
3、腹主動脈瘤是如何診斷?
由於絕大多數患有腹主動脈瘤的病人無臨床症狀,因此一般情況下該病很難被發現。據統計,僅10%的腹主動脈瘤可在體檢時被醫生髮現,而大多數腹主動脈瘤是由於其他原因而行腹部影像學檢查時被偶然發現。因此,對於老年患者,尤其同時伴有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患者,應定期體檢,並行腹部血管彩超進行排查。當發現有腹部搏動性包塊或疼痛不適以及雙下肢突然發涼、疼痛時,更應警惕腹主動脈瘤的可能。對於該病的診斷,主要依據彩超、CT等影像學檢查的結果。
4、腹主動脈瘤需與哪些疾病進行鑑別診斷?
依據病史、症狀及影像學檢查,腹主動脈瘤的診斷通常不難確立。但仍需與其他的疾病鑑別:
(1)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通常以腹部或腰背部劇烈疼痛為首發表現,該病多發於40-50歲的中年人,較腹主動脈瘤患者年輕。之前常有高血壓史且血壓控制多不滿意,發病時通常伴有血壓突然升高。行CTA等影像學檢查可明確;
(2)髂動脈瘤或其他內臟動脈瘤:腹主動脈瘤的搏動性包塊通常在肚臍平面以上被觸及,而髂動脈瘤通常在肚臍平面以下。其他內臟動脈瘤如腸繫膜動脈瘤、脾動脈瘤或腎動脈瘤可也表現為腹部搏動性包塊,通過影像學檢查可鑑別;
(3)非血管性腹部腫瘤:發生於腹部實質性臟器(如胃腸、肝臟、胰腺、膽道)的腫瘤可表現為腹部包塊、腹痛等,但包塊往往無搏動性,多伴有全身症狀如消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黃疸等。
三、腹主動脈瘤的手術與腔內治療
(1)腹主動脈瘤的治療方式有那些?
腹主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保守治療(或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前者主要適用於無症狀的早期動脈瘤,瘤體直徑不大(<5cm)的患者,包括對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控制及治療(如降壓、降血脂、降糖及戒菸等)、定期隨訪觀察(每隔6-12月)瞭解動脈瘤進展程度;後者主要用於症狀性腹主動脈瘤以及瘤體直徑較大(>5cm),有較大破裂風險的患者,包括開放性手術治療以及腔內介入治療兩種。
(2)手術問題?
確診為腹主動脈瘤的病人並非全部都需要手術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治療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患者是否有症狀以及動脈瘤的直徑,此外還應考慮患者的健康情況是否能耐受手術。一般來說,瘤體直徑較小(<5cm)同時沒有症狀的病人,可以暫時不用手術而給予保守治療,但每半年到一年要複查彩超或者cta檢查,來了解動脈瘤的進展速度。當動脈瘤擴張較快(每年動脈瘤直徑增加在0.5cm以上)同時一般情況可耐受手術的病人應考慮手術治療。此外,對於直徑較大(>5cm)或伴有症狀的腹主動脈瘤患者要考慮採取外科干預。因為這個時候,動脈瘤破裂的幾率就比較大了,如不手術危險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