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6 19:01

  養生也稱“攝生”、“養性”,其目的就是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延年益壽。《靈樞?本神》篇中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祖國醫學把“人與天地相應”、“順應自然”作為養生防病的重要指導原則。白露時節將臨,如何做好養生呢?

  白露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節氣,也是九月的第一個節氣。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由於早晚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臨近地面的物體上凝結而成水珠。從一年之中陰陽的消長變化來看,陽氣在夏至達到頂點,而後陰氣開始逐漸興起,白露後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上,呈白色,所以稱之為白露。白露時節白天的溫度雖然仍可能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明顯下降,早晚溫差達十多度,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後,冷空氣開始頻繁南下,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氣溫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根據五行學說,中醫學認為五臟與天氣相適應,五臟功能的強弱虛實與四時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白露時節已入秋,秋季五行屬金,對應肺,肺的功能是主氣、司呼吸,開竅在鼻,主皮毛,秋燥傷肺則咳,此時哮喘、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比較容易發生或加重。秋主燥,氣候肅殺,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人們常常會覺得口乾、唇乾、鼻幹、咽乾、渴飲不止、皮膚乾燥,甚至大便乾結等因“燥”所引起的病症,這就是常說的“秋燥”。白露時節溫差大,早晚涼,也是心腦血管病、關節病等疾病開始發生的時節。此外,白露處於夏秋轉換之際,還可見長夏溼邪、暑溫所導致的多種疾病,如腹脹、洩瀉,以及乙腦等傳染性疾病,並可能為冬季常見的慢性病種下病根。

  所以,白露養生需要根據氣候變化和人體生理特點,做到調飲食、慎起居、戒過勞,防過逸,暢情志。

  扁鵲曾說“安身之本必資於飲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飲食與保健預防息息相關。合理安排飲食可保證人體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實,病邪就沒有機會侵襲肌體,人體也就保持健康的狀態。

  夏季酷熱大汗,常常損耗過多,初秋之際需要進行適當的飲食調養,一來可補充夏季耗損,二來可為抵禦寒冬、冬令進補打下基礎,民間常稱為“貼秋膘”。這一時節飲食宜清補,選用海參、甲魚、鴨肉、蛋、銀耳、蓮藕、山藥、蓮子、芡實、大棗、豆類及豆製品等。同時也要避免進補過度,引起肥胖。

  白露已屬秋季,燥令當時,易傷津液,儘量避免羊肉、狗肉、辣椒、花椒等大溫大熱、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加重“秋燥”。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合理飲水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一個成年人每天的攝水量至少為1500毫升,飲水要多次少量,最好在清晨和臨睡前各飲水200毫升,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還可適當食用當季新鮮多汁的果蔬,如雪梨、鴨梨、蘿蔔、黃瓜、西紅柿、葡萄、香蕉、廣柑、椰子、棗、豆漿等,還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這些食物可以互相搭配,可以煲湯、煮粥、榨汁等,不拘形式。平時還可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病菌,預防腸道疾病。

  白露時節也是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多發的季節,對於那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上述疾病的人群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醃菜、辛辣酸鹹甘肥的食物。

  此外,藥王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秋冬間,暖裡腹”,雖然白露時節白天仍可能氣溫較高,但要避免過多食用冷飲、西瓜等生冷之品,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起居方面,秋季陽消陰長,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因為早臥可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過。白露乃初秋之季,雖暑熱未盡,但上海地區民諺有云“白露身不露”,意思就是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引發感冒,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應注意早晚適當添加衣物。肺主皮毛,皮毛為肺的屏障,潔膚養肺可以作為白露時節養生的必要補充。經常洗澡有利於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這一時節洗澡的水溫最好在25℃左右,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以免引起皮膚乾燥。初秋的早晨也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氣候宜人,天高氣爽,動靜相宜。靜可平臥床上,可進行腹式呼吸,深吸氣,再吐氣,反覆做20-30次,緩緩進行,有助於鍛鍊肺部的生理功能;動可選擇太極、練功十八法等。

  白露時節還需注意情志調攝,“秋心”謂“愁”,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說法。秋主肅殺,這一時節很容易引發消沉的心緒,所謂 “秋風秋雨愁煞人”。大家應保持心境平和,收斂神氣,與飲食、起居等方面的養生結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白露時節是夏秋過渡之時,天氣變化較大,如果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調攝情志,必可安度金秋。

白露如何養生?相關文章
1、睡覺前關窗戶 民間有一個說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隨著夜間的涼意一天比一天明顯,撤掉涼蓆,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 2、腸胃不好的人少吃海鮮 白露來了,秋燥之氣也愈來愈明顯。秋天要防秋燥,養生更主張多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銀耳蓮子粥,山
發布於 2023-04-25 01:10
0評論
一問:白露意味著甚麼 晝夜溫差大:白露時節,晴朗的白晝溫度雖然仍舊可以達到30℃以上,但夜晚會降到20℃左右,其溫差達10℃以上。 不宜赤膊露身:俗語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就不要赤膊赤腳了,以免著涼。 蚊子不露面了:著名天氣預報主持人在微博中感嘆,“俺最喜歡的白露諺語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默默無蚊的時節終於
發布於 2023-04-25 01:16
0評論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嚮往。 白露節氣的習俗之福州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
發布於 2023-04-25 01:23
0評論
年9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禮記》中寫到:“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是表明天氣已經轉涼的節氣。 白露過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
發布於 2023-04-25 01:03
0評論
雨水多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後一場雨,白露前後一場風”,因此立秋後降溫往往是由於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後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
發布於 2023-08-04 05:10
0評論
初秋:防溼熱為重 初秋時期,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此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溼熱、寒溼之邪侵襲機體,可多吃清暑祛溼的食物,如黃瓜、豇豆、西蘭花、鴨肉、蓮藕等。 藥膳:葛根荷葉瘦肉湯 豬瘦肉250克,鮮葛根250克,鮮荷葉15克,精鹽適量。將豬瘦肉洗淨,切小塊,葛根去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熱祛暑,健脾益氣的功效。 中秋:養
發布於 2023-04-14 07:45
0評論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
發布於 2023-04-25 00:56
0評論
水果 更正下你的觀念,世上沒有說吃甚麼最養生這種說法,講究的是營養的平衡,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如肉類蛋類及內臟,吃肉還不如吃魚來得好,魚每週吃一兩次就可以了;多吃綠葉類蔬菜;有助腸道蠕動排出毒素,多食水果補充維生素,但千萬不能把水果當飯吃 更正下你的觀念,世上沒有說吃甚麼最養生這種說法,講究的是營養的平衡,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如肉類蛋類及內臟,吃肉還不如吃魚來得好,魚每週吃一兩次就可以了
發布於 2023-11-28 00:42
0評論
我們不在這裡引經據典,且將歷代文獻中涉及養生文化的記載,綜合歸納而言之,實則為“三觀”理念。即“天人相應”的自然觀、“辨體施養”的個性觀、“陰平陽秘”的平衡觀。在這三觀理念的影響下,古代醫家在長期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步創立並完善了一整套中醫養生理論。例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季養生理論;“順時而養”的晝夜調攝理論;“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後防復”的“上工治未病”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發布於 2023-03-20 21:11
0評論
冬三月,指陰曆十月至十二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那麼冬季該怎麼養生呢? 1、減鹹增苦、飲食宜溫。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2、在寒冷的冬季裡,不應當擾動
發布於 2023-12-26 15: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