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周圍的肌肉從位置上看分別位於脊柱的背側和前外側。它們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脊柱。
1、背側組:主要包括頸、背部的淺層、深層肌及作用於骨盆的臀肌和股後肌
(1)淺層:均起自棘突,止於肱骨上端及肋骨,以運動上肢及肋骨。在項部及背上部有斜方肌、背下部有背闊肌。其前方有肩胛提肌、菱形肌和上後鋸肌。在腰部有下後鋸肌。
(2)深層:深層肌主要維持脊柱的挺伸,分為長肌和短肌。長肌有夾肌和骶棘肌(夾肌包括頸夾肌等),前者自項韌帶和上位胸椎棘突向外下斜行。止於枕骨及頸椎橫突。可使頸後伸、側屈及向對側轉頭;骶棘肌亦稱豎脊肌,起自骶骨和髂嵴,向上分為多肌齒,可止於椎骨、肋骨,最長者可達枕骨。全肌可分為外側的髂肋肌、中間的最長肌及內側的棘肌。一側骶棘肌收縮,使脊柱側屈;雙側同時收縮,使:脊柱後伸、仰頭。短肌有橫突棘肌,位於骶棘肌深層,起自橫突。向內上止於棘突。自淺入深有半棘肌、多裂肌、迴旋肌及橫突肌、棘間肌等。它們可使脊柱挺伸、側旋、側屈。在枕部深層有枕下肌,包括頭上斜肌、頭下斜肌、頭後大直肌及頭後小直肌。它們可使頭回旋和後仰。
(3)臀部和股後部肌:如臀大、中、小肌及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等。可維持骨盆後仰。
2、前外側組
(1)頸部:淺層的胸鎖乳突肌可間接作用於脊柱。進行仰頭、屈項及向對側轉頭等運動。深層則位於脊柱的前方和兩外側。前者有頭長肌和頸長肌。參與頭的前俯和頸前屈。後者包括前、中、後3對斜角肌。它們起自頸椎橫突止於第1和第2肋。前斜角肌可起於第3-6頸椎前結節或後結節。故而第3-6頸神經根一穿過前斜角肌起點外行。當該肌緊張時可牽拉相應的脊神經根。反之,脊神經根處病變時亦可引起前斜角肌緊張甚至痙攣。
(2)腹部:腹前外側群肌如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除容納保護臟器、增加腹壓外,還能使脊柱前屈、側屈和旋轉。腹後壁的腰方肌亦可側屈脊柱。
(3)起自腰椎體、橫突等的髂腰肌向外下走行,止於股骨小轉子,能使脊柱和骨盆前屈。
3、腰部疾患
(1)腰部軟組織勞損
腰部軟組織勞損屬中醫學“腰痛”、“腰脊痛”範疇。常見原因是:①長期彎腰工作或工作姿勢不良。腰肌長時間處於牽伸狀態,形成了積累性的勞損變性。②急性腰肌損傷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損傷組織未得到充分修復而遺留慢性腰痛。③腰椎先天或後天畸形、腰部外傷、腰肌過度疲勞或下肢畸形等也易發生腰肌勞損。在諸原因作用下,首先引起創傷性軟組織炎性反應,到後期則因創傷性炎性反應程度不同而導致軟組織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其結果可以刺激或壓迫感覺神經及營養血管而導致腰痛及放射痛。臨床上腰部軟組織勞損實際上包括腰肌、筋膜、韌帶、髖關節等多種複合組織的損傷。
(2)腰部肌筋膜炎肌筋膜炎又稱纖維織炎
為身體富有白色纖維組織如筋膜、肌腱、腱鞘、肌膜、韌帶、骨膜和皮下組織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多因風、寒、溼所引起,亦可因損傷、感染、風溼熱或寄生蟲感染而發生,前者稱原發性,後者稱為繼發性。腰背部、骶髂部為好發部位。
(3)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損傷
棘上、棘間和黃韌帶都是由密集的膠原結締組織構成,是纖維關節的重要結構。它們將相鄰的骨體連接在一起。它帶有柔性、屈折性,以便於關節活動。另一方面,它有足夠的強力和牢靠性。可以耐受強大的拉力但不能伸長。因此,在急性扭傷時,韌帶易被斷裂;在持續或間斷牽拉時韌帶將鬆弛。一旦韌帶失去彈性就不易恢復原有的力量。
①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損傷是體力勞動者的常見病、多發病。損傷後若得不到及時恰當的治療,常導致慢性韌帶勞損而不能勝任繁重勞動。棘上韌帶是架在各椎骨棘突頂上的索狀纖維組織。據統計,73%止於第4腰椎,22%止於第3腰椎,僅5%止於第5腰椎。由於該解剖特點使下腰較弱,又是最活動區。據報道中年人可有75%的人有棘間韌帶變性,加之局部外傷,故韌帶極易在該處撕裂。在正常情況下。這些韌帶皆受骶棘肌保護而免受損傷。當人體充分彎腰搬移重物時,骶棘肌處於鬆弛狀態,臀部肌肉和大腿後部肌肉收縮。以腰椎為槓桿將重物提起。支點常位於腰骶部,此時因無骶棘肌保護,所以重力全落在韌帶上。當脊柱突然屈時時,極易造成棘上韌帶從個別棘突上撕脫。尤以下腰部和腰骶部多見。
棘上和棘間韌帶由脊神經後支神經末梢分佈,是極敏感的組織,一旦損傷,可通過脊神經後支傳人中樞,雖然範圍很小,卻會造成嚴重的腰痛或伴有腿痛。
②棘間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既有助於脊椎之間的活動。但也給予其一定的限制。它處於相鄰的棘突之間,呈長方形,其腹側與黃韌帶相連,其背側與背肌的筋膜和棘上韌帶融合在一起。這3條韌帶構成一個統一體。在日常生活中,背部的屈、伸動作經常使棘突分開和擠壓、相互摩擦。從而造成棘間韌帶牽伸和擠緊。日常機械性摩擦會引起變性。
棘間韌帶只能在變性的基礎上外力作用下而發生不同類型的破裂和鬆弛。韌帶內含有神經纖維。對痛覺最為敏感,故韌帶破裂或鬆弛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4)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徵
第1、2腰椎後部厚度大於前面;第4、5腰椎與之相反,而第3腰椎的椎體前後厚度相等。第3腰椎的橫突比另外4個腰椎橫突長,因此背部肌肉的牽拉槓桿力最強,尤其是橫突左右不對稱或橫突向後偏斜時。當腰椎左右側彎及扭曲活動時牽拉更甚。附著在橫突上的有腰背筋膜的深層及腰方肌。當這些肌肉單側收縮時。可使腰部向同側前方彎曲。使橫突與肌肉筋膜附著處受傷從而造成多個小肌疝。同時也可因肌肉收縮牽拉而使腰神經感覺支受牽拉而產生疼痛。此病尤以青壯年多見,大多數患者都有損傷史,這與腰部活動範圍廣、負重多有關。特別是經常彎腰或突然扭轉、動作不協調時則更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