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8 00:51

  橫紋肌肉瘤(RMS)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泌尿生殖道的原發性橫紋肌肉瘤佔20~25%,其中有大約一半的泌尿生殖道橫紋肌肉瘤來源於膀胱或前列腺部。手術仍然是橫紋肌肉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完整的腫瘤手術切除結合不斷改進的化放療方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5年生存率從最初的20%提高到目前的大約80%。但是膀胱前列腺部橫紋肌肉瘤大部分發生在年齡小於5歲的孩子,腫瘤位於狹小的骨盆腔深部,增加了手術切除的難度。

  目前,關於膀胱/前列腺部RMS的手術方式採用根治性手術還是腫瘤部分切除,保留膀胱的保守治療尚存在爭議。儘管化放療等輔助治療手段不斷完善,但保守治療的長期療效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保守治療中化放療的強化及療程延長的長期影響也需要進一步評估。而且,對於術前化療療效欠佳,腫瘤縮小不明顯的患者,延長化放療的劑量及療程並不一定能改善患者預後,甚至可能導致生長髮育延遲,膀胱壁纖維化,以及和成人期的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相關。因此,對於兒童應儘量限制化放療的劑量和範圍,而且需要考慮大劑量放療對膀胱功能損害的遠期影響。

  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泌尿外科,以科主任畢允力教授為領導的腫瘤治療團隊,近年來開展了根治性手術切除腫瘤,結合適當化放療治療兒童膀胱/前列腺部橫紋肌肉瘤,臨床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009.07至2012.05期間,我們共收治了14例小兒膀胱/前列腺部橫紋肌肉瘤患兒,其中女性1例,男性13例。共有12例患者在活檢和術前化療後接受手術,手術時的平均年齡為3.08歲(6月~15歲)。8例行保留膀胱的腫瘤切除,膀胱尿道吻合術,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成形術。術後繼續化療,部分患兒接受放療,術後平均隨訪時間25.5個月(7月~4.4年),隨訪期間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沒有明確的復發患者,臨床療效滿意。而且,對於術後患兒尿控及膀胱功能的臨床評估中,我們在術後門診的定期複查中發現,12例患者中11例術後沒有出現尿失禁,僅1例患者術後出現間歇性白天溼褲,且經過生物反饋的排尿訓練後症狀逐漸消失。即使是全膀胱切除後替代的新膀胱,患兒也可以通過腹壓來自行排空尿液。除1例全膀胱切除,可控性回盲腸新膀胱術的患兒需要清潔導尿外,其餘患兒均能從尿道排尿,且B超檢測沒有明顯殘餘尿,臨床上達到了滿意的尿控效果。

  我們的經驗表明,對於腫瘤較小,侷限於前列腺或膀胱頸部的患兒,可以完整切除腫瘤病灶,保留膀胱。對於在活檢和術前化療後的二次手術中,無法保留膀胱的患者,我們傾向於根治性全膀胱前列腺切除結合原位迴腸新膀胱術的治療方案,術後近期隨訪結果良好,隨訪期間100%患兒無瘤存活,且術後均沒有明顯尿失禁。對於腫瘤浸潤深度達膜部尿道以下進入前尿道的患者,新膀胱和殘留尿道無法吻合,因此完整切除腫瘤後需要行可控性尿流改道,術後自己清潔導尿排空新膀胱,也可以有滿意的生活質量。

  因此,我們認為,對於兒童膀胱/前列腺部RMS,完整的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的主要目標,對改善預後,提高存活率起著重要和關鍵的作用,同時可以減少化放療療程及其相關的副反應。尤其對術前化療療效欠佳,腫瘤縮小不明顯的患者,根治性手術的意義更大。

如何手術治療兒童膀胱/前列腺部橫紋肌肉瘤?相關文章
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是罕見的一種惡性腫瘤,但在小兒實體瘤中發病率較高,其臨床亞型有胚胎型橫紋肌肉瘤(EmbryonalRhabdomyosarcoma,ERMS),腺泡型橫紋肌肉瘤(alveolarrhabdomyosarcoma,ARMS),以及一種罕見的成體變異多形型橫紋肌肉瘤(pleomorphicrhabdomyosarcoma,PRMS)[1,2]。
發布於 2022-10-23 15:44
0評論
最常見的嬰幼兒頭頸部腫瘤主要有血管瘤、甲狀舌管囊腫、鰓裂囊腫、淋巴管瘤、橫紋肌肉瘤、淋巴瘤、甲狀腺腫瘤、組織細胞病X、纖維瘤病等。1、血管瘤:出生1個月即出現,兩歲左右發展快,80%在7―8歲會消失這是嬰幼兒頭頸部腫瘤中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起源於殘餘的胚胎成血管細胞,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可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動脈瘤等。大多數血管瘤在嬰兒出生後一個月左右會出現。到2
發布於 2023-03-04 11:41
0評論
1、橫紋肌肉瘤是軟組織肉瘤中惡性程度較高的,按多形性、胚胎性和腺泡性的順序惡性程度依次增高。橫紋肌肉瘤易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和血道轉移,文獻報道區域淋巴轉移率為15%-25%。血道轉移率可超過50%。血道轉移主要為肺轉移,其次為骨、肝、胸膜和皮膚。葡萄狀肉瘤多局部廣泛浸潤,轉移較少。橫紋肌肉瘤的發生部位也影響預後,發生於頭頸部和泌尿生殖區者預後較好,發生於四肢及軀幹者較差。 2、橫紋肌肉瘤發生於四
發布於 2023-12-10 11:58
0評論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合併膀胱結石的發生率在10%以上[1]。傳統的方法主張行膀胱切開取石同時作前列腺摘除術,也有學者聯合採用恥骨上膀胱切開取石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2],但病人住院時間長、併發症多、創傷大、恢復慢,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隨著腔內泌尿外科的進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同期行前列腺切除和腔內碎石術已成為BPH合併膀胱結石的主要治療方法,
發布於 2023-03-23 02:06
0評論
資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從2011年4月1日起新華醫院兒童腫瘤多學科協作組啟動中晚期及難治性兒童惡性實體腫瘤的個體化分子靶標檢測項目。腫瘤患兒入組標準:按照不同病種給予相應的標準治療方案(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後,經過新華醫院兒童腫瘤多學科協作組討論評估,原發腫塊縮小程度小於50%、或病情進展或出現復發的患者。截至2013年4月共檢測顱外實體瘤38例,腦腫瘤43例。38例顱外實體瘤患兒
發布於 2023-03-05 03:46
0評論
嬰幼兒的頭頸部腫瘤能觀察嗎?答:成人的頭頸部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嬰幼兒頭頸部腫瘤也分為良性和惡性。由於很多孩子年齡比較小,經常無法表達自己的不適之處,容易延誤診斷,因此家長在早期發現小兒患有疾病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當家長觸摸到小孩身上有腫塊時,或者外觀有異常時,應及時至醫院就診,早期診斷,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多數嬰幼兒的頭頸部腫瘤應早期手術治療,有些腫瘤可以暫時選擇觀察,如神經母細胞瘤
發布於 2023-03-04 11:31
0評論
一、手術治療 多數專家贊成行全子宮切除術。但因子宮肉瘤可有宮旁直接蔓延及血管內瘤栓,故應儘可能作較廣泛的子宮切除術,而不一定摘除盆底淋巴結。但Belgred(1975年)主張手術同時應取腹膜後盆部及主動脈旁淋巴結活檢,以瞭解有無淋巴結轉移。如為宮頸肉瘤或宮體肉瘤已侵及宮頸,應作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同時摘除盆底淋巴結。 對子宮內膜基質肉瘤,有主張術前先行宮腔鐳療,再作全子宮切除術。近年來有人認為低度
發布於 2023-03-06 16:33
0評論
膀胱癌是膀胱內細胞的惡性過度生長。最常見的過度生長位於膀胱粘膜。人體空腔臟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細胞構成。例如你的臉頰內面,胃,腸子,膽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每個臟器有它自己的一類上皮細胞.膀胱裡的上皮細胞稱作尿路上皮細胞,由它生成的癌稱作尿路上皮癌,佔到所有膀胱癌的90%-95%。其他不太常見的膀胱癌類型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小孩發生的非常罕見的一類膀胱癌稱作橫紋肌肉瘤。癌細胞從體內
發布於 2023-02-03 01:32
0評論
一、為甚麼會得膀胱腫瘤,與那些因素有關?引起膀胱腫瘤的病因很多,一般認為發病與下列危險因素相關。1、長期接觸某些致癌物質的職業人員,如染料、紡織、皮革、橡膠、塑料、油漆、印刷等,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顯著增加。現已肯定主要致癌物質是聯苯胺、汗蔡胺、4一氨基雙聯苯等。潛伏期長,可達15一40年。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個體差異極大;2、吸菸是最常見的致癌因素,大約l/3膀胱癌與吸菸有關(這是比較保守的數據哦
發布於 2023-01-08 17:26
0評論
95%以上的前列腺癌是發生於前列腺腺體組織的腺癌,其發展通常遵循一定的順序:侷限於前列腺內—>侵犯前列腺包膜—>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腺—>轉移至鄰近區域淋巴結—>轉移至骨骼和其他臟器。另一種重要的前列腺癌類型是神經內分泌癌或稱為小細胞未分化癌,可能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而非前列腺腺體。這種類型前列腺癌一般較早出現轉移和播散,但並不分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且
發布於 2023-12-22 19:5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