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法:
呼吸運動康復法,是在傳統體育療法中繼承發揚的一種方法。
呼吸運動康復作為養生祛病與康復,在傳統的中醫藥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漢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為中國體療法首創,繼而發展成中國各種體育療法流派,傳到至今,其根本作用改善機體各部分功能,達到疏通筋絡,調和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古代的體育康復療法,稱體育運動為導引。導→指宣導氣血;引→本義為開弓,引伸為伸展,伸展肢體。因此導引就是宣導氣血,伸展肢體,治療疾病強壯肢體的方法。其特點,形、意、氣三結合。即運動身體四肢煉形,鍛鍊呼吸以煉氣,並且以意導氣形,康復肢體功能恢復。
呼吸操作法:通過調通人體之內氣,使之逐步聚集,儲存於身體某一部位,逐步循經絡路線運行,以疏通經絡氣血。採用吸→呼→停→吸→呼→停循環不斷,週而復始,動作配合,意識訓練(意念)排除雜念,使神情進入安靜、精神充沛、調動人體潛在能力,發揮自我調節的功能,操作中肢體放鬆,整個呼吸中要有慢慢地吸,呼吸要輕,不能粗糙,要細微,呼吸要均勻。在練功中,要認真,才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對增強體力,保健強身、防止疾病有獨到之處。
二、特殊法:
臂叢神經損傷後,採用膈神經或肋間神經作為動力神經來修復損傷的神經是常用神經移位術式。在這兩項神經移位術後,由於動力神經原來掌管的是呼吸功能,所以術後的功能訓練需要通過深呼吸來輔助。以膈神經移位修復肌皮神經為例,術後功能訓練的方法為健肢托起患肢的前臂,雙眼注視患肢運動,深吸氣時努力使患肢完成屈肘動作,如患肢無法完成動作,則在深吸氣時在大腦中想象患肢屈肘的動作並同時由健肢帶動患肢完成動作。如此往復,每日二千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