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30 07:21

患者吴某,男,51岁,病例号XXXX103,于2014年3月24日以 "肛门内容物脱出伴便血5年,加重2个月 "为主因入住我院肛肠科病房。患者入院时,近2个月出血量较多,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7.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8%,红细胞总数3.39*10~12/L,血红蛋白浓度57g/L,血小板总数129*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5.0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0U/L。入院情况 入院后成功进行了痣手术,由于严重贫血,术后进行了输血治疗。

就诊时,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身体虚弱,食欲不佳,大便正常,嗜睡多梦。患者近期有大量失血史,以前没有慢性肝病史,检查时发现皮肤和粘膜有轻度黄染。辅助检查:肝功能系列:直接胆红素12.0umol/L总胆红素50.6umol/L谷氨酸转氨酶458.0U/L天冬氨酸转氨酶286.0U/L谷氨酰转肽酶15.0U/L碱性磷酸酶50.0U/L总蛋白质63.9g/L白蛋白31.3g/L。血凝1+2:凝血酶原时间16.3s凝血酶原活性55.0%INR值1.42R.乙肝五项表面抗体31.60e抗体12.50核心抗体0.06丙肝抗体(-)腹部超声检查:脂肪肝。此次入院时,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血凝素原活性为55.0%,肝功能有丧失的趋势,考虑与肝脏长期失血失氧和输血后再灌注损伤有关。患者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五次乙肝检测显示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因此不排除感染隐性乙肝。

当前诊断: 1.肝功能异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缺血再灌注肝损伤?2、出血性贫血,3、混合痔。

建议: 1完善HBV-DNA检测,隐匿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除外。 2保肝降酶治疗,可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g静滴QD;依折麦布0.456g口服TID。3 避免应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4 加强营养支持,可给予多种维生素补充治疗,促进肝功能恢复。5.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检查。

4月3日复查血常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2.9%,红细胞总数3.39*10~12/L,血色素浓度66g/L,血小板总数122*10~9/L。肝功能系列:直接胆红素13.6umol/L总胆红素30.1umol/L谷胱甘肽237.1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3.7U/L谷氨酰转肽酶18.3U/L碱性磷酸酶81。2U/L 总蛋白62.7g/L 白蛋白32.1g/L 血凝1+2:凝血酶原时间15.6s 凝血酶原活性58.0% INR值1.36R.病人 虚弱和鼻腔功能差改善,可二次排便。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血凝好转,提示肝功能恢复,病情好转,出院后由肝病科随访。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例相关文章
肝切除术后6小时下地,24小时进食,120小时痊愈出院,这不是幻想,这是事实。近日,肝胆三科在李虎城主任的带领下,在全军首次使用Habbib刀为一例罕见低度恶性的肝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术中无出血、损伤小,术后病痛轻、康复快,显现了良好的效果。Habbib刀是新型手术刀,其原理是通过射频电高温凝固肝组织和封闭肝血管,从而避免了手术中“切一刀缝一针”的弊端,使手术出血少甚至不
发布于 2022-12-11 21:42
0评论
本试验对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各种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决定其用于早期诊断肠缺血的可行性。方法用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分为实验组I(=10)和对照组Ⅱ(=10),各组10只,体重250~300g。每只SD大鼠肌注i0%水合氯醛5mg/kg麻醉。对照组仅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实验组沿腹中线打开腹腔,将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游离,用无创动脉夹夹闭60min舌,放开无创动脉夹再灌注60min。分别于术前、术舌15
发布于 2023-03-03 02:41
0评论
前几日,一例手术病人麻醉过程中出现麻醉药过敏反应,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呼吸减弱,血氧饱和度最低40%,大约5分钟,经插管、升压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但意识没有恢复,查体:躁动,呼之不应,可自动睁眼,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刺激双下肢可屈曲,巴氏征阴性,GCS:8分。考虑:定性:缺血缺氧性脑病,定位在皮层。由于刚做完手术,不宜行高压氧治疗,建议:立即予以常压下吸纯氧2小时,同时予以营养神经
发布于 2022-10-01 03:39
0评论
【摘要】随着活体肝移植手术的不断开展,以最彻底的病灶清除、最小的创伤打击、最大程度的肝功能保护和最快的健康恢复为治疗理念的精准肝切除手术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肝脏外科医生所接受和掌握,相关技术也在常规肝脏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肝脏手术中,它可以提高肝脏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和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打击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进一步改善肝外科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关
发布于 2023-01-09 20:46
0评论
膀胱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虽然大多数膀胱肿瘤可经手术切除而治愈,但仍有50%-70%的浅表性膀胱癌在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60%-90%在3-5年内出现复发。因此,辅助性治疗对膀胱癌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常选用膀胱灌注治疗。临床上可选用的药物有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和细胞因子等。Hendricksen等将1000例多为TaG1-2的
发布于 2022-11-29 12:41
0评论
目的: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82例双侧颈动脉中、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行单侧CEA,18例行双侧CEA。结果:82例患者共施行100例次CEA,92例次采用颈动脉补片,94例次采用血管内转流管,均顺利完成。7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例出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因大面
发布于 2022-10-10 22:18
0评论
脑过度灌注综合症(cerebralhyperperfusionsyndrome,CHS)是一种发生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tomy,CEA)后或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angioplastyandstentplacement,CAS)后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额颞部、眼眶周围的搏动性头痛(有时头痛可呈弥散性);眼面部的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
发布于 2023-01-27 00:27
0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下切肝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科2006-2007年10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不超过半肝的规则性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完全阻断切肝术(A组),余65例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肝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切除体积、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术中
发布于 2023-01-09 23:21
0评论
1、肾小管损伤肾缺血或肾中毒时引起肾小管急性严重的损伤,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肾小管基膜断裂,一方面脱落的上皮细胞引起肾小管堵塞,造成管内压升高和小管扩张,致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和少尿,另一方面,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肾小管液回漏,导致肾间质水肿。 2、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缺血和肾毒素能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大量释放、TXA2/PGI2比例增加
发布于 2023-12-04 09:43
0评论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MODS,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治疗中应早期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脏功能衰竭。结论:本病预后差,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发布于 2023-01-06 22: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