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07 08:49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又称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此病以骨骼肌进行性萎缩,肌力逐渐减退最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为主要特征,给患者的身体及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为了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加以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遗传因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病与遗传基因的突变有关。表现为基因缺失、重复和点突变,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不能生成或缺乏,从而引起临床上所见的肌肉萎缩、无力。

  二、基因缺失: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研究最为深入,已经确定是由X染色体短臂上基因缺失所致,该基因编码为一种神经因子骨架蛋白,称为抗肌萎缩蛋白,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神经因子膜上,起支架作用,可保护肌膜抵抗收缩时所产生的力不致受损。

  患儿因为该基因缺失,所以不能产生抗肌萎缩蛋白,肌膜不稳定,在收缩时损伤,所以出现肌肉的变性、坏死,导致肌肉萎缩、无力。

  三、基因作用:如果某种肌肉的基因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变性、坏死,导致肌肉萎缩,引起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肌营养不良的病因相关文章
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3] (一)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
发布于 2024-02-06 04:15
0评论
1.血清酶测定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也可用于检查基因携带者,阳性率为60~80%。 (2)血清肌红蛋白(MB)在本病早期及基因携带者中也多显著增高。 (3)血清丙酮酸酶(PK)敏感,20岁以下正常男女血清PK值为119.00,20岁以上男性为84.30,女性为77.50,以上三项血清
发布于 2024-02-06 04:22
0评论
1.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1)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musculardystrophy,DMD):为最常见的儿童肌营养不良,也是最为严重的致死性遗传性肌病。均累及男孩。肌营养不良症发病率为1/3500活产新生儿,患病率为1/25000,遗传咨询和围生期筛查将显著减少其发病率。 出生后至婴儿期发育尚可,多在3~5岁出现症状,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最初的症状常常被忽视。起病时,肌营养
发布于 2024-12-07 08:22
0评论
肌营养不良多发病在儿童身上,会严重影响患病儿童的上学和生活。可以说,肌营养不良对于患病儿童的伤害是终生的。具体表现在: 危害一: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 肌营养不良呈现进行性发展,随病情进展,肌营养不良症状越来越重,大约12岁左右患儿失去独立行走能力,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止。 危害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患者的生命。 肌营养不良患者会出现走路延迟,动作笨拙,步履摇晃,起蹲或上下楼梯困难。随病情进展
发布于 2024-12-07 08:42
0评论
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致一大类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和肌肉萎缩,不伴感觉异常。这类疾病具有共同的特点:多在儿童、青少年、青年期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无力,肢体近端较为明显,患者往往出现上楼、蹲起困难,上肢上举困难,后期出现肢体远端无力,如双手精细动作影响,肌肉萎缩和肢体无力随时间而缓慢加重,病程中没有肢体的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部分患者存在明确家族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
发布于 2022-10-19 15:49
0评论
发病机制:1、Dysferlinopathy是由DYSF突变导致dysferlin蛋白表达异常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骼肌疾病。DYSF基因编码DYSFERLIN蛋白。2、DYSFERLIN蛋白的作用是修复损伤的骨骼肌细胞膜:生理状态下,肌细胞膜在机械应力的作用下会断裂;若得不到及时修复,肌细胞将变性坏死。3、DYSFERLIN蛋白缺陷导致细胞膜生理性被破坏后修复困难;影响膜稳定性及膜修复的同
发布于 2022-11-24 13:21
0评论
肌营荞不良概括性地包括了几种遗传性的肌肉系统疾病。可以导致肌肉渐进性地无力、残疾甚至导致死亡。在所有类型的肌营养不良中,人们了解最多也是最严重的,是杜兴肌营养不良(DuchennedystropHy)。其早期症状常常在三岁前出现,症状包括爬行和行走困难,渐进性肌肉萎缩消瘦。再继续发展会有用脚尖走路的倾向,小腿肌肉会被脂肪和连接组织所取代,从而使小腿变粗。这样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便需要轮椅,在二十
发布于 2024-01-02 14:50
0评论
肌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是肌肉行使功能所需的基因发生缺陷。因此只有部分或全部纠正基因缺陷,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相关的基因治疗研究方兴未艾,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惊喜。但目前仍需依赖其他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对于DMD,口服激素治疗的地位已经确立,此前已经多次强调。物理治疗、辅助器械、心肺骨骼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也对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有益。这里介绍一些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肌营养不良的辅助
发布于 2022-10-07 14:48
0评论
1.假肥大型 呈性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携带。在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走路年龄推迟,行走缓慢、易跌,跌倒后不易爬起。多数伴小腿肌的肥大,初期肥大肌肌力相对较强。臀中肌受累致骨盆左右上下摇动;跟腱挛缩而足跟不能着地;腰大肌受累致腹部前凸,脑后仰,呈鸭型步态。从蹲位只能靠两手撑着自己身体而逐步站直大腿,逐步挺起身子。骨盆带肌肉受累之后,逐步出现肩胛带肌肉萎缩、无力,两臂不能高举。菱形肌、前锯肌、肩
发布于 2024-01-02 14:56
0评论
一、辨证治疗 1.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调和脾胃。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10~15g、白术12g、茯苓10~15g、炙甘草6~10g。脾虚痰湿盛者,加苍术、半夏、陈皮等;气虚明显者,可以改党参为人参,加用黄芪。 2.气血亏虚:治宜气血双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10g、怀牛膝15g、炙甘草6g。气血亏虚明显者,可加
发布于 2024-12-07 08:3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