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由于骨强度降低,轻微的损伤就会引起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脊柱的胸腰段、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由于骨质较差,骨折后内固定和植入物固定不良,容易松动,骨折后骨愈合过程延迟,以及骨质疏松症本身使得再次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降低了生存期间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髋部骨折和多发性椎体骨折,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升高。在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也不应被忽视。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骨折、身高缩短、驼背和疼痛。对任何拟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人都应常规测量骨矿物质密度,以对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客观评估,并帮助监测和评价治疗效果。应注意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与骨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及其他代谢性骨病引起的骨折相区别。
治疗包括骨折的手术治疗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前者包括骨折复位(闭合或切开)、固定(制动或内固定)以及功能锻炼和功能康复3个阶段,目的是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康复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后者一方面可以增加骨量,改善骨质,另一方面具有降低再骨折风险的重要临床意义。在急性期,由于卧床制动会加速骨质流失,因此宜使用骨吸收抑制剂。在康复期,也可联合使用骨质流失抑制剂和改善神经肌肉协调、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药物。此外,必要的钙、维生素D(包括食品和钙制剂)、阳光照射、户外活动和功能锻炼等都是有意义的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
治疗骨折的骨科医生应注意确定病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并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人再次骨折。对于曾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是完全必要的,以减少再次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