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法國皇帝拿破崙發動戰爭,需要大量硝酸鉀製造火藥。當時法國第戎(Dijon)的製造硝石商人、藥劑師庫爾圖瓦利用海草或海藻灰的溶液把天然的硝酸鈉或其他硝酸鹽轉變成硝酸鉀的方法生產著硝酸鉀,發覺盛裝海草灰溶液的銅製容器很快就遭腐蝕。庫爾圖瓦利認為是海草灰溶液含有一種不明物質在與銅作用,於是進行了研究。
庫爾圖瓦利將硫酸倒進海草灰溶液中,發現放出一股美麗的紫色氣體。這種氣體在冷凝後不形成液體,卻變成暗黑色帶有金屬光澤的結晶體。這就是碘,其反應為:硫酸遇到海草灰中含有的鹼金屬碘化物——碘化鉀(KI)和碘化鈉(NaI),生成了碘化氫(HI)。它再與硫酸作用,就產生了遊離的碘:H2SO4 + 2HI ——→ 2H2O + SO2↑+ I2 ↑
1813年,庫爾圖瓦發表了《海草灰中新物質的發現》論文,並把他取得的碘送請當時的法國化學家克萊門、德索梅、蓋呂薩克等人進行研究鑑定,得到他們的肯定。正是蓋呂薩克命名它為iode,來自希臘文紫色一詞。由此得到碘的拉丁名稱iodium和元素符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