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大約佔所有顱內神經鞘瘤的2%-4%,起源於第Ⅸ、X、Ⅺ對顱神經的神經鞘瘤。臨床上較為少見,臨床處理也較為困難,術後併發症較多。
患者通常在30歲-60歲之間發病,女性更多見,聽力喪失、耳鳴、共濟失調和眩暈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有時還可表現為累及頸靜脈孔區的一組症狀,包括第 IX、X、XI 對顱神經麻痺,稱為頸靜脈孔綜合徵,包括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咽反射喪失、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麻痺,以及舌後 1/3 感覺喪失等。
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來源於穿行頸靜脈孔的舌咽、迷走副神經和舌下神經的神經膜細胞,為生長緩慢的良性腫瘤,其發生率低。
此疾病屬於良性腫瘤,一般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儘可能一次完全切除,同時保護神經功能。但因其位置較深,生長方式多樣且解剖關係複雜,與後組顱神經、腦幹、頸內動靜脈等關係密切,所以手術難度較大。
頸靜脈孔區神經鞘瘤的起病比較緩慢,常易被忽略及誤診,生活中患者一旦出現類似症狀,應積極就醫檢查,切勿忽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