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是動物腦中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用於促進動物的生長。牛的生長激素自然就叫“牛生長激素”了,簡稱bGH。好幾十年前,人們就發現把bGH注射到母牛體內可以促進產奶。不過,這一發現在當時沒有甚麼意義。因為,那時候,bGH只能從死牛的腦袋中提取,其成本會大大超過增加的奶量。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生物技術的發展讓bGH的應用成為可能。把控制合成bGH的基因轉到細菌中,通過培養細菌就可以合成出同樣的蛋白質來。這樣得到的牛生長激素被稱為“重組牛生長激素”,簡稱為rbGH,有時候也用另一個簡稱rbST。
跟社會上各種關於“牛奶激素”的傳說不同,rbGH並不能讓奶牛平白無故地產奶。在奶牛生小牛之後,其產奶量會逐漸增加,通常到70天 達到最多,然後逐漸下降。如果在到達這個最大量之前給奶牛注射rbGH,那麼產奶量的下降就會變得緩慢。這樣,奶農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牛奶。平均而言,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後,產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