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里,抑鬱或焦慮症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情感情緒,是人之常情。任何人在工作或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壓力,不得不面對這些不可能不面對的問題或壓力,當感到自己無力應付這些問題或壓力時,會產生的一些心煩、緊張、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焦慮抑鬱症狀,人們常常通過自我調整自己的心態、放鬆心情就可以緩解,然後振作起來,一般來說,不超過2周;如果這些焦慮抑鬱症狀持續比較長的時間,或時好時壞,或引起軀體的一些不適等症狀,那麼就是處於焦慮抑鬱狀態。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那麼就可能是抑鬱症或焦慮症。
如果超過2周或一個月來、或數月或半年以上,出現:入睡困難、多夢、早醒等睡眠困難、總擔心甚麼事、經常感到心煩或心慌、易激動或緊張、容易著急、易受驚嚇、有害怕或恐懼感、愛想事或琢磨事、高興不起來、情緒低落、興趣降低、感到生活沒有意思、有委屈感或想哭、記憶力有所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症狀,如果有其中一些症狀,那麼你可能具有一些焦慮或抑鬱的症狀,處於焦慮和抑鬱狀態。
在治療上,建議首先自己要調整好自己心態,學會放鬆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心情,當然,說起容易,做起難,但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這種病情是可以治療的,這點非常重要。如果自己不能調整好自己心態和心情,不能緩解,一定要進行藥物治療。許多人害怕藥物治療,認為藥物會損害身體,或認為藥物治療時間長,可以產生藥物依賴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問題,是藥(包括中藥)有三分毒,但有病就必須治療,只要利大於弊,可以通過合理、系統、規範地用藥,就可以把藥物的不良反應降到最低,或不產生不良反應。一般來說,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沒有藥物依賴性,但如果病情沒有穩定住或鞏固好,過早停藥會引起療效反彈,或再次陷入抑鬱焦慮症狀的狀態。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起效都很慢,一般需要二週到四周才開始起效,需要服用的時間較長,當症狀完全消失,還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再鞏固療效一段時間,然後逐漸、緩慢地減少藥無劑量,最後完全停藥,不要馬上停藥,以免療效反彈或復發,至於藥物的劑量大小,因人而異,最好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
如果認為自己有抑鬱或焦慮症狀時,不要自己通過網上、書、報紙或雜誌等去查看或看自己是否符合甚麼抑鬱或焦慮症狀,是否處於抑鬱或焦慮狀態,因為你不是醫學專業人員,容易產生這也符合,那也符合,自己給自己診斷。一定要到醫院找專業醫師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