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鼻部疾病導致分泌物直接或直接感化咳嗽受體,使咳嗽成為次要表現的綜合徵,稱為PNDS。由於無法瞭解上呼吸道咳嗽受體,2006年美國咳嗽指南建議用UACS取代PNDS。 又名鼻後滴漏。它也被稱為鼻後滴液。
UACS是慢性咳嗽最罕見的原因之一。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還常與咽喉部疾病有關,如過敏性或非過敏性咽炎、喉炎、咽部重症和慢性扁桃體炎。
2.臨床表現:
(1)症狀:除咳嗽、咳痰外,可表現為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頻繁清咽、咽後粘液附著、鼻後滴流性感冒。過敏性鼻炎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鼻涕、眼睛發癢等。鼻竇炎表現為粘液膿性或膿性鼻涕,可伴有疼痛(面痛、牙痛、頭痛)、嗅覺障礙。過敏性咽炎繼發於咽部瘙癢和陣發性舒適性咳嗽,非過敏性咽炎常表現為咽痛、異物感或咽部灼熱感。喉部的炎症和重度有機物通常伴有聲音嘶啞。
(2)體徵:過敏性鼻炎的鼻粘膜次要表現為苦楚或水腫,鼻道和鼻腔底部可見清亮或粘液。非過敏性鼻炎的鼻粘膜多表現為粘膜肥厚或充血樣改變,局部患者口咽部粘膜可見橢圓形改變或咽部後壁有粘液性分泌物。
(3)輔助檢查:慢性鼻炎影像學表現為鼻竇粘膜增厚,鼻竇呈現液體立體等。當咳嗽是季節性的或提示與接觸特定過敏原(如花粉、塵蟎)有關時,過敏原反省有助於診斷。
3.診斷:UACS/PNDS涉及鼻子、鼻竇、咽部和喉部的多種基礎疾病,症狀和體徵差異很大,而且很多是非特異性的,所以僅僅通過病史和體檢很難做出明確的診斷。只有在基礎疾病沒有得到緩解的情況下,才能做出診斷。
4.治療:取決於引起UACS/PNDS的基礎疾病。
對於(1)非過敏性鼻炎和(2)普通感冒,首選第一代抗組胺藥和減充血劑。在大多數病人中,療效出現在初始治療後的幾天至2周內。
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和口服抗組胺藥是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丙酸倍氯米松(50μg/劑量/nostril)或同等劑量的其他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莫米松等),每天一次至兩次。各種抗組胺藥對治療過敏性鼻炎無效,首選無鎮靜作用的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防止或增加與過敏原的接觸有助於加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必要時可加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短期鼻腔或口服減充血劑等。對於那些症狀嚴重、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特異性過敏原免疫療法可能無效,但起效時間較長。
細菌性鼻竇炎多為混合感染,抗感染是重要的醫療措施,抗菌譜應涵蓋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和厭氧菌,急性期不少於2周,慢性期建議酌情延長使用工夫,常用藥物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類或喹諾酮類。有證據表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類或喹諾酮類藥物。暫時的低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慢性鼻竇炎有治療作用。這與鼻腔吸入的糖皮質激素相結合,療程為3個月或更長。減充血劑可以加重鼻粘膜充血和水腫,促進分泌物的引流,鼻腔噴霧劑療程一般為<1周。建議將第一代抗組胺藥與減充血劑聯合使用2~3周。如果手術治療無效,建議諮詢專家,必要時接受鼻內窺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