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用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的藥物有兩大類: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那麼它們的作用機制以及優缺點都有哪些?我們該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
首先,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藥物的介紹,然後,進行總結,希望能給大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干擾素類:包括普通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擾素:
作用機理:通過誘生抗病毒蛋白及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途徑發揮抗病毒作用。
1、普通干擾素:主要是α-干擾素,一項針對HbeAg陽性的慢乙肝患者48周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37%,HbeAg血清轉換率是18%,HbsAg血清轉換率為7.8%;而針對HbeAg陰性的慢乙肝患者,1年HBV-DNA陰轉率是38~59%,但療效不持久。歐洲研究表明,1年治療後,5~10%HbsAg消失,5年治療,11~25%HbsAg消失,但在亞洲的研究中未見相同的結果,有待進一步考證。
2、聚乙二醇化α-干擾素:包括α-2a, α-2b干擾素,兩者相對分子量有差異,前者為4.0*104,,後者為1.2*104,均優於普通干擾素,不產生耐藥性,不良反應輕,但價格較貴。一項24周的隨機對照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化α-干擾素組HbeAg血清轉換率是32%,聚乙二醇化α-干擾素和拉米夫定聯合組為27%,單純拉米夫定組為19%。
二、核苷類似物:
1、拉米夫定(LVD):通過抑制HBV的逆轉錄酶和病毒聚合酶,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合成。
一項針對HbeAg陽性的慢乙肝患者48周的研究表明,98%的患者HBV-DN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0%的患者肝組織學獲得改善。因此,拉米夫定的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患者耐受性較好,但隨用藥時間的延長,患者發生病毒耐藥變異的比例增高(5年耐藥率高達70%),限制其長期應用。
2、阿德福韋酯(ADV):腺嘌呤磷酸酯類化合物,對野生型HBV和LVD耐藥性HBV均有抗病毒活性,與LVD無交叉耐藥。一項針對HbeAg陽性的慢乙肝患者1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21%,HbeAg血清轉換率是12%,ALT復常率為48%,3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56%,HbeAg血清轉換率是43%。一項針對HbeAg陰性的慢乙肝患者1年,2年,5年的研究表明,1年HBV-DNA陰轉率是51%,ALT復常率為72%;2年HBV-DNA陰轉率是71%,ALT復常率為73%;5年HBV-DNA陰轉率是67%,ALT復常率為69%,可見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療效更加明顯,而ADV的耐藥發生率隨著用藥時間延長會增加,1年是0%,5年是28%。
3、恩替卡韋(ETV):環戊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抗HBV活性顯著優於LVD,安全性,耐受性與LVD相似,對LVD耐藥者有部分療效。一項針對HbeAg陽性的慢乙肝患者1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67%,HbeAg血清轉換率是21%,ALT復常率為68%,肝組織學改善率為72%。一項針對HbeAg陰性的慢乙肝患者1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90%,ALT復常率為70%,肝組織學改善率為70%。可見,恩替卡韋的抗病毒活性比較強,而且耐藥基因屏障高,初治耐藥率為0%,對於LVD耐藥患者,治療1年的耐藥發生率為5.8%,與ADV無交叉耐藥4、替比夫定(LdT):作用於HBV-DNA聚合酶,是強大的特異性HBV抑制劑,一項針對HbeAg陽性的慢乙肝患者2年的研究表明,HbeAg血清轉換率是36%,而HbeAg陰性的慢乙肝患者2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是82%,因此,LdT原發治療失敗率和耐藥發生率較LVD顯著降低,血清轉換率高,更有效地將HBV患者推向理想的治療終點。
5、替諾福韋酯(TDF):環狀核苷類似物,與ADV相似。一項針對HbeAg陰性的慢乙肝患者分別服用TDF和ADV治療1年的研究表明,HBV-DNA陰轉率分別是93%和63%,組織學改善率分別是72%和69%。LVD耐藥患者經TDF治療後,HBV-DNA陰轉率93%,可能成為LVD耐藥患者的有效治療藥物。
6、克拉夫定:嘧啶類核苷類似物,抗HBV的長效製劑,其合理的劑量及療程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對有抗病毒治療適應症的乙肝初治患者而言,上述藥物都是一線藥物,都可以選擇,但選擇藥物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也較複雜,其中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藥物的因素,患者對疾病和藥物的理解程度,患者與醫師的配合程度,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一般來說,對於同一臨床類型的乙肝患者應當從抑制病毒的強度,乙肝e抗原血清轉換率,耐藥發生率,藥物價格,不良反應等方面考慮選擇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