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常合併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如分支桿菌感染、馬爾尼菲青黴菌感染、隱球菌感染、淋巴瘤、卡波濟氏肉瘤等,這些機會性感染或腫瘤在體表可表現為腫大淋巴結、皮疹、局部皮膚腫物等。上述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診斷在臨床上較困難,機會性感染診斷的“金標準”是病原學培養,體表腫瘤和局部腫物的診斷的“金標準”是活檢病理。但病原學培養所需時間較長,體表腫物活檢因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傷口難以癒合,且易於合併感染致患者難於接受。
針吸細胞學檢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對體表淋巴結、皮疹、局部皮膚腫物穿刺較簡單,禁忌症少,可作為組織病理檢測的另外一種替代診斷方法。該方法創傷小,傷口易癒合,獲取病理組織可進行機會性感染病原培養,同時可進行細胞病理學檢查,對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診斷幫助較大。
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體表淋巴結、皮膚粘膜腫物針吸細胞學病理的精確性、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陽性預測值,同時分析艾滋病針吸細胞學病理的常見疾病譜。
方法:
1、材料:AIDS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制訂的《艾滋病診療指南》;我們收集了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69例艾滋病患者共85份針吸細胞學病理標本,在完成穿刺前每位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淋巴結標本77份,手臂腫物3份,乳腺腫物2份,皮膚、口腔黏膜和肩胛腫物標本各1份。所有艾滋病患者進行機會性感染病原的培養,並根據針吸病理和病原培養結果進行診療,患者治療後進行隨訪。
2、方法:由病理科醫師使用“友誼式細針穿刺器”(10毫升針管,配外徑為0.7-0.8mm注射針頭)在局部消毒後刺入目標部位,以持筆式負壓針吸標本完成標本採集。吸取標本完成塗片3-6張,95%乙醇固定,進行HE染色、PAS染色;如患者診斷淋巴瘤,進行免疫組化檢測。
3、病原學培養、臨床診療效果和隨訪觀察:所有艾滋病患者進行機會性感染病原的培養,並根據針吸病理和病原培養結果進行診療,患者治療後進行隨訪;根據病原結果、診療有效性、隨訪來判斷針吸細胞病理結果的正確性。
4、統計分析: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12.0對針吸細胞學病理的精確度、敏感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及其這些指標的95%可信區間進行分析。
結果:
艾滋病患者針吸病理精確性分析:
我們進行了69名艾滋病患者85次針吸細胞學活檢,主要對艾滋病患者腫大的淋巴結進行穿刺,主要是頸部淋巴結,佔65份標本,其次為腹股溝、鎖骨上和腋窩淋巴結;另外還進行少量的體表腫物、皮膚和粘膜針吸活檢。
85份活檢標本病理報告由我院病理科兩位病理醫師獨立完成,其中發現51份標本為陽性結果,即發現分支桿菌、淋巴瘤細胞、真菌感染或細菌性炎症等機會性感染或腫瘤者;19份標本未發現上述陽性結果,僅發現組織增生;5份標本可疑陽性,因此,針吸活檢病理診斷陽性率(diagnostic yield)為88.2%。
以臨床病原學培養、臨床療效和隨訪作為診斷“金標準”,和針吸細胞病理結果比較,我們發現陽性和可疑陽性標本中各有1例為假陽性;其它可疑陽性和陽性的患者根據病理結果進行機會性感染或抗腫瘤治療,病情可得到控制,這些病理診斷和臨床病原學培養、臨床療效和隨訪結果一致。
另外,85份活檢標本中10份診斷不滿意,即病理結果為陰性,但與臨床病原學培養、臨床療效和隨訪結果不一致,通過再次針吸活檢、臨床隨訪發現僅1例為陰性結果,9例為假陰性結果,即85份活檢標本中74份標本診斷明確,提示針吸活檢病理診斷精確率為87.1%。
靈敏度是指實際有病而按針吸病理診斷標準被正確判斷為有病的百分率,本研究顯示針吸病理診斷為真陽性的標本為54份,假陰性為9份,提示靈敏度為85.7%。
特異度是指實際無病而按針吸病理診斷標準被正確判斷為無病的百分率,本研究顯示針吸病理診斷為真陰性的標本為20份,假陽性為2份,提示特異度為90.9%。
陽性預測值是指針吸活檢病理結果為陽性時患該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發現診斷陽性標本54例,假陽性標本2例,陽性預測值為96.4%(95%可信區間為0.92-1.00);陰性預測值是指針吸活檢病理結果為陰性時沒患該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發現診斷陰性標本20例,假陰性標本9例,陰性預測值為69%(95%可信區間為0.52-0.86)。
艾滋病患者針吸病理疾病譜和病理特徵:
病理結果和最終臨床隨訪結果顯示機會性感染是艾滋病針吸病理的主要疾病類型,其中淋巴結結核最常見,共23名患者;鳥分支桿菌佔6名,提示分支桿菌是艾滋病患者淋巴結腫大的主要原因;淋巴結結核鏡下表現為乾酪樣壞死和結核性肉芽腫,抗酸染色(+),吞噬細胞內可見長桿菌。鳥分支桿菌感染可見灶性組織增生,形成肉芽腫性病變,抗酸染色見胞質內可見紅色短桿菌。
在本研究中發現2例患者淋巴結感染隱球菌,鏡下可見淋巴結結構破壞,出現肉芽腫結構,吞噬細胞內吞噬大量圓形芽孢,蘇木精-伊紅染色和PAS染色陽性;淋巴結病理結構和病原學結果一致。本研究還發現5例患者淋巴結髮現馬爾尼菲青黴菌感染,病灶中可見臘腸狀菌體,中部有橫隔。
另外,淋巴瘤是艾滋病的常見併發疾病,5名患者診斷為瀰漫大B淋巴瘤,4名患者診斷伯基特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細針穿刺細胞學可見單一異型的大淋巴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提示腫瘤細胞CK(-),Syn(-),CD20(+),CD3(-),六銨銀(-),抗酸(-)。Burkitt淋巴瘤細胞學病理發現增生活躍的淋巴細胞,大部分為活化的母細胞,染色質細,常見細胞核分裂像,免疫組化結果提示Bcl-6(+), CD10(+), CD20(+), CD3(-), Ki-67(+), Mum-1(-)。
討論:
我們研究發現:在艾滋病患者體表淋巴結、腫物、皮膚和粘膜針吸細胞學活檢病理精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高。Meera等報道顯示在印度人群中體表淋巴結針吸細胞病理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96%和89.8%;Sudarat等報道顯示在在泰國人群中乳腺腫物針吸細胞病理精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91.2%、92.5%和90.2%;我們研究顯示艾滋病患者體表淋巴結、腫物、皮膚和粘膜針吸細胞學活檢病理精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為87.1%、85.7%和90.9%,這些結果和國外報道相似。
我們發現在85份針吸病理標本中,75份病理結果診斷明確,故病理診斷陽性率(diagnostic yield)為88.2%;另外,10份活檢標本診斷不滿意,即病理結果為陰性,但與病原結果、臨床表現、治療效果和隨訪結果不一致,通過再次針吸活檢、臨床隨訪發現僅1例為陰性結果,9例為陽性結果,提示9份針吸病理標本為假陰性,考慮針吸活檢病理假陰性由下列因素所致:一種可能性是針吸活檢醫師經驗不足;其次是採用盲穿技術,未使用超聲引導定位穿刺;第三,淋巴結本身直徑小於1.5釐米,導致穿刺困難;第四,每次穿刺獲得組織較少,且對於同一處淋巴結每次僅進行1-2次穿刺,獲得陽性組織少;有報道顯示在內鏡超聲引導下針吸活檢如要取得陽性標本每次至少要進行5-6次穿刺,最多可達10次,因此增加穿刺次數可提高針吸細胞病理的陽性率。
陽性預測值是指針吸活檢病理結果為陽性時患該病的可能性有多大;陰性預測值是指針吸活檢病理結果為陰性時沒患該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發現在85份針吸病理標本中,假陽性結果僅為2例,病理結果的陽性預測值為96.4%,提示艾滋病患者針吸病理結果陽性預測值高,在針吸病理結果陽性時病理結果可靠;但我們發現9份假陰性結果,病理結果的陰性預測值為69%,提示艾滋病患者針吸病理結果陰性預測值低,當患者出現針吸病理結果陰性時要警惕假陰性出現,要再次完善針吸活檢病理,甚至完善組織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
我們研究顯示艾滋病患者針吸細胞學主要是對體表淋巴結進行活檢,以頸部、鎖骨上、腋窩和腹股溝為主,病理結果以分支桿菌感染為主,國內常見的是結核分支桿菌和鳥分支桿菌感染,我們診斷淋巴結結核23例,淋巴結鳥分支桿菌感染6例,二者病理抗酸染色陽性,分支桿菌為胞內菌,結核桿菌在細胞內染色鏡下顯示為長棒狀桿菌,而鳥分支桿菌在細胞內染色鏡下顯示為短棒狀桿菌,這對於鑑別結核分支桿菌和鳥分支桿菌感染、並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隱球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見機會感染,在本研究中發現2例患者淋巴結感染隱球菌。鏡下可見淋巴結結構破壞,出現肉芽腫結構,吞噬細胞內吞噬大量圓形芽孢,蘇木精-伊紅染色和PAS染色有助於診斷,但要確診隱球菌感染,要通過真菌培養或隱球菌抗原檢測,本研究發現的2例患者病原學診斷新型隱球菌感染,結合患者病理結果,並進行抗隱球菌治療和臨床隨訪確診。
本研究發現5例患者淋巴結髮現馬爾尼菲青黴菌感染,病灶中可見臘腸狀菌體,中部有橫隔;但馬爾尼菲青黴菌易和組織胞漿菌混淆,後者有芽孢,無臘腸狀形態及橫隔;另外,真菌病原學培養有助於鑑別。
我們研究顯示通過針吸細胞學病理發現5例瀰漫大B淋巴瘤和4例伯基特淋巴瘤。惡性淋巴瘤的診斷極其困難,首先應區分是淋巴瘤還是淋巴反應性增生或淋巴結炎,其次是區分淋巴瘤是何傑金淋巴瘤還是非何傑金淋巴瘤。瀰漫大B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為B細胞性非何傑金淋巴瘤,前者惡性程度中等,後者惡性程度高,抗B細胞淋巴瘤的CD10、Ki67的免疫組化檢測有助於鑑別診斷;瀰漫大B淋巴瘤CD20(+)、Ki67陽性比例在60-70%,伯基特淋巴瘤CD10(+)、Ki67陽性比例大於95%。
總之,我們研究發現艾滋病針吸細胞學活檢病理精確性、特異性、敏感性和陽性預測值高,對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診斷幫助較大;但陰性預測值低,要警惕假陰性結果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