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3:51

  創傷性踝關節炎,是由創傷引起的以踝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踝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病因

  暴力外傷: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承重失衡: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癒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過度負重運動: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採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後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臨床表現

  關節內骨折,屬關節囊內骨折涉及關節最多見的是肘關節包括了肱骨內外髁或髁間骨折。其次為踝關節,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為膝關節,包括股骨髁、脛骨髁和髕骨骨折等。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最常見原因之一。本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組,但以青壯年多見,多發於創傷後、承重失衡及活動負重過度的關節。

  1、早期臨床表現: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係。

  2、晚期臨床表現:關節反覆腫脹,疼痛持續並逐漸加重,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遊離體,關節活動時出現粗糙摩擦音。

  體徵:

  1、步態: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態創傷性關節炎為抗痛性步態,即行走時,當患側足著地後,因負重疼痛而迅速更換健側足起步,以減少負重,故患肢邁步小,健肢邁步大。

  2、畸形:因負重力的改變可出現下肢畸形。

  診斷

  1、有慢性積累性關節損傷史或有明顯的外傷史,發病過程緩慢。

  2、早期受累關節痠痛,運動僵硬感,活動後好轉,但過勞後症狀又加重。

  3、後期關節疼痛與活動有關,活動時可出現粗糙摩擦感,可出現關節交鎖或關節內遊離體,關節變形。

  4、X射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關節面硬化關節邊緣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現關節面不整,骨端變形,關節內有遊離體。

  鑑別診斷

  1、骨關節炎

  2、類風溼關節炎

  3、大骨節病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①理療:促進細胞再生,改善血液和淋巴系統循環,消炎止痛,減輕水腫,消除局部代謝物質,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達到鬆弛肌肉,立即緩解或止痛的目的。

  ②藥物治療:藥物的輔助治療可以減輕症狀目前臨床常用的消炎鎮痛藥頗多。應禁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關節炎因皮質激素能抑制關節軟骨內蛋白多糖合成。

  ③矯正畸形,防止關節軟骨退變:創傷性關節炎是骨折移位和關節軟骨骨折的晚期併發症,所以晚期出現畸形可由畸形癒合造成,也可以是正常癒合後發育障礙所致,應對那些易出現畸形癒合的骨折部位及其移位方式十分熟悉。

  2、手術治療:

  ①關節清理術適用於關節內有遊離體邊緣骨刺比較明顯,但關節負重面尚比較完整的病例。

  ②截骨術適用於明顯的關節內、外翻和骨折明顯成角畸形癒合者,通過截骨可以減少骨內壓力,矯正重力線,並使比較完整的關節面承擔更多的體重負荷。

  ③關節融合術適用於單發的下肢負重關節,關節破壞嚴重而又比較年輕需要從事行走或站立工作的患者。我院足踝外科可以在踝關節鏡輔助下完成踝關節融和手術,手術切口小、創傷小,術後康復快。

  ④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適用於疼痛嚴重,關節破壞嚴重的老年人。患者術後踝關節行走時不痛,且有一定的關節活動範圍。

踝關節 創傷性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相關文章
創傷性踝關節炎,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病因1、暴力外傷: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2、承重失衡:如關節先天、後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幹骨折成角畸形癒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
發布於 2023-03-24 00:16
0評論
踝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處跌下或跑跳時落地不穩,均可引起外側或內側韌帶損傷,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有壓痛。早期治療不當,韌帶過度鬆弛,可造成踝關節不穩,易引起反覆扭傷,甚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行走功能。踝關節扭傷防治不當所致的後遺症大體有如下幾種:1、肌力不足,運動能力下降2、踝關節活動區域降低。3、踝部長期出現原因不明
發布於 2022-10-09 16:48
0評論
甚麼是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指的是由急性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退行變化,及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創傷性關節炎與退行性關節炎較為相似,但後者多發生於老年人,且可無外傷史。從疾病的病理生理來看,甚麼是創傷性關節炎?該病是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動、負重過度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本病屬骨關節疾病,可發生於多個關節,呈慢性病變過
發布於 2023-01-04 06:11
0評論
踝關節炎可出現嚴重的疼痛、功能受限和肢體畸形,嚴重踝關節炎導致的生理和心理的損傷與終末期髖關節炎一樣嚴重。踝關節炎的病因有骨折創傷、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類風溼、血友病等,隨著社會老年化和運動損傷的增多,嚴重踝關節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甚至喪失了勞動能力。以往對於嚴重踝關節炎的治療主要依靠踝關節融合手術,但融合後喪失了踝關節的活動,引起周圍關節的加速退變,不但在下蹲
發布於 2023-02-09 15:52
0評論
踝關節在人體站立、行走、下蹲等動作中至關重要,內踝、外踝、脛骨下段以及堅固的韌帶和關節囊保證了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其解剖結構也只容許背屈和蹠屈,但是由於踝關節要承載幾乎全部的體重,在行走或運動中一旦出現內、外翻或內、外旋方向的的滑動則會造成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損傷後最常見的表現為踝關節腫脹疼痛,影響站立行走。我們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分別給予介紹:1、踝關節韌帶損傷:踝關節韌帶包括內踝韌帶、外踝
發布於 2022-12-28 05:35
0評論
踝關節的活動是一整個系統,移動發生在上下方向的平面,我們稱為背屈蹠屈。距骨在踝關節中的位置很穩定,猶如被安放在一個盒子中,一側是內踝另一側是腓骨。足的內外翻運動實際不發生在踝關節而是下方的距下關節,使足內翻的肌肉比使足外翻的肌肉肌力略強,當足著地姿勢不當時,因跟部的內旋而造成外側方韌帶的緊張,當張力超過一定程度時踝關節發生扭傷。當韌帶拉昇超過其彈性強度的臨界點時就發生了撕裂。踝關節扭傷的程度範圍
發布於 2023-02-09 15:12
0評論
病史:女性,55歲,感踝關節不適2年餘,有時行走時會卡住伴疼痛,坐下休息,活動下踝關節後就能好轉,近日來發作較前頻繁。X片示踝關節遊離體,CT證實在前踝直徑6mm左右遊離體。診斷:踝關節炎伴遊離體上海東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專科蔡俊豐治療:踝關節鏡清理及遊離體取出術手術入路:前內和前外切口後內後外切口術前影像手術照片切口標記2、術中鏡下看到遊離體3、取出的遊離體4、術後X片見前踝遊離體消失
發布於 2023-01-15 05:56
0評論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概念有了重新認識,不僅注重生存時間,更加註重生存質量,參加日常體育鍛煉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設想踝關節扭傷的患者會隨之增多,其中重度扭傷的比例也會增加。據統計,踝關節扭傷佔所有運動創傷的20%~40%。美國的統計結果顯示,在美國每天約有23000人(約1人/萬人)發生踝關節扭傷,約70%的人在初次扭傷後發生反覆扭傷。而我國尚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踝關節扭傷多為
發布於 2022-10-22 16:04
0評論
踝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處跌下或跑跳時落地不穩,均可引起踝關節扭傷,導致外側或內側韌帶部分撕裂、完全斷裂或伴有撕脫骨折。北京協和醫院骨科邊焱焱傷後有時會感覺局部疼痛不是太重,腫脹也不明顯,這時如果堅持行走,就會加重韌帶損傷,出現疼痛與腫脹明顯、皮下瘀血嚴重。1、踝關節扭傷後正確的處理方法是(1)傷後應立即到醫院行X片檢查,以排除骨折和脫位,如有骨折
發布於 2023-03-24 00:26
0評論
踝外側有3個韌帶固定:前距外側韌帶,腓跟韌帶和後距腓韌帶。踝扭傷時前距腓韌帶首先斷裂,只有這個韌帶斷裂之後,腓跟韌帶才分開。如果前距腓韌帶斷裂,必須檢查有無伴隨的外側腓跟韌帶斷裂:64%病例前距腓韌帶單獨受傷,17%同時損傷外側腓跟韌帶。後距腓韌帶很少斷裂。韌帶鬆弛者其距下關節內翻的範圍較大,常較易發生足內翻。腓側肌腱薄弱引起者偶見,可伴有椎間盤疾病。前足外翻使前足部在步伐週期中處於外翻狀態,而
發布於 2023-01-06 13:2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