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骨關節炎或慢性滑膜炎關節鏡合併外踝韌帶修補術的術後康復
1、術後當天:患者以臥床休息為主,同時抬高患者(手術膝下及小腿下方用枕頭墊高),患趾腳趾要不時地做背伸和蹠屈活動。切記只活動腳趾,不要進行手術踝關節的背伸和蹠屈動作。
2、術後第一天:開始下地活動,仍要鼓勵患者做腳趾的背伸和蹠屈的動作。患者開始扶拐下地行走,但是,手術側的踝關節因為打著石膏,不能著地。下地行走時間要受到控制,一般建議每天下地活動3-4次,每次下地扶拐行走時間是5分鐘。
3、術後第二天到第六天,除了進行術後第二天的活動外,每日加強股四頭肌的收縮、放鬆聯繫和直抬腿練習。還是不進行踝關節的活動,以腳趾活動為主。
4、術後一週~二週:股四頭肌收縮放鬆練習同前,但踝關節因帶著石膏,還要固定,不能自如活動。
5、術後三週~六週:繼續扶拐行走,仍然石膏固定。
6、術後七週開始每日將石膏去掉,進行踝關節的上下活動,踝關節以90°位為0°位的緩慢的背伸0°~5°練習及緩慢的蹠屈0°~5°練習。蹠屈5°到背伸5°的往復一次運動為一次踝關節屈伸活動,每次連續活動50次,每天練習3次,共150次。
7、術後八週:踝關節的背伸和蹠屈角度範圍由背伸5°到蹠屈5°增加到背伸10°到蹠屈10°。手術側足部負重可以達到正常的50%。
8、術後九周-十週:踝關節除了完全負重以外,也開始在完全正常範圍內活動。練習踝關節背伸和蹠屈功能的方法有三種:
(1)患者自己用雙手牽拉進行踝關節背伸和蹠屈活動;
(2)由醫生或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被動背伸或蹠屈練習;
(3)患者自助用下蹲的方法練習踝關節背伸,用跪在床上的方法練習踝關節蹠屈。
9、術後三個月:逐漸恢復踝關節的正常功能活動或行走,但是,個別患者在術後短期內會出現活動多時踝部和足背部腫脹的情況,但休息後就會消失。
10、術後半年:一般患者術後半年後踝關節的情況才能基本恢復正常。此時,活動後的踝關節腫脹或足背部的腫脹也會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