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外側有3個韌帶固定:前距外側韌帶,腓跟韌帶和後距腓韌帶。踝扭傷時前距腓韌帶首先斷裂,只有這個韌帶斷裂之後,腓跟韌帶才分開。如果前距腓韌帶斷裂,必須檢查有無伴隨的外側腓跟韌帶斷裂:64%病例前距腓韌帶單獨受傷,17%同時損傷外側腓跟韌帶。後距腓韌帶很少斷裂。
韌帶鬆弛者其距下關節內翻的範圍較大,常較易發生足內翻。腓側肌腱薄弱引起者偶見,可伴有椎間盤疾病。前足外翻使前足部在步伐週期中處於外翻狀態,而致距下關節產生代償性內翻,這是發生踝扭傷的又一個因素。某些人有形成距下關節內翻的遺傳傾向,這也是踝扭傷的一種因素。
症狀,體徵和診斷
進行足的結構與功能檢查,以排除上文所述的各種因素的影響。通過踝外側韌帶簡單的觸診來作局部解剖學檢查可確定韌帶損傷的部位。臨床根據軟組織損傷的症狀對踝扭傷進行分級。Drawer徵對確定前距腓韌帶是否斷裂有幫助,此韌帶防止距骨向脛骨前方半脫位,斷裂時距骨就有可能向前移位。方法是讓病人坐在桌邊兩腿下垂,檢查者左手抓住患者小腿下部前面,右手從後面握住足跟,用力向前移動距骨,視其能否移位。
踝的應力下X線檢查有助於確定韌帶損傷的範圍,需要拍攝踝的榫眼位X線片,即內旋15°拍照前後位片。兩踝最大限度地內翻(需要局部麻醉),注意距骨的外側傾斜的角度,如果距骨傾斜相差5°以上,應考慮為功能的損傷;如相差大於10°,症狀明顯增加,常診斷為踝關節不穩定。
MRI可顯示踝副韌帶是否完整,用於對關節造影劑有過敏的患者的檢查。
踝的關節造影有助於確定韌帶損傷的正確部位和範圍,並只有在考慮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時才需進行。而且必須在創傷的最初幾天內造影才有用處,推遲造影無價值。
治療
這些患者需要用矯形器來預防性地控制其後足部的活動。根據踝扭傷的分級採取不同的措施(表60-1)。很少需要手術,因為韌帶的嚴重斷裂使手術修復困難。有些外科醫生提出單獨的前距腓韌帶斷裂可用石膏固定,但如腓跟韌帶撕裂仍應手術修復。
併發症
半月體樣小體 是前距腓韌帶的一個小結節,這個襯有滑膜的關節囊韌帶在外踝與距骨之間受到撞擊,引起韌帶2度或3度損傷,產生持續性滑膜炎,有時呈纖維變性腫脹與永久性硬結。這時固定沒有作用,在距骨與外踝間注射不溶性和可溶性皮質類固醇混合劑及局部麻醉劑,帶有明顯和持久的改善,很少需要外科手術。
背側正中皮神經 這個神經痛是腓淺神經的感覺支,橫越過前距腓韌帶,常因踝內翻扭傷而受損。輕叩神經常引起Tinel徵。阻斷性局部麻醉常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腓骨肌腱鞘炎 腓骨肌腱鞘炎引起的外踝以下的慢性腫脹,是由於行走時踝內翻造成疼痛性扭傷,而以下距關節慢性外翻進行代償的結果。某些病例,嚴重踝扭傷產生的腓骨肌腱脫位也可引起腫脹和壓痛。
Sudeck創傷後反射性萎縮 足的疼痛性腫脹合併斑點狀骨質疏鬆可繼發於踝扭傷引起的血管痙攣。需與韌帶損傷引起的水腫鑑別。Sudeck萎縮的特徵是,其疼痛程度與臨床檢查所見不成比例。多發性觸痛點從一個部位移到另一部位,遊動不定,並有皮膚溼度或顏色的變化,這些都是特徵性表現。
跗骨竇綜合徵 指踝扭傷後跗骨竇的持續性疼痛,發病機制不清,可能有距跟骨間韌帶或踝下十字韌帶主幹的部分斷裂。正常跗骨竇是有壓痛的,所以檢查兩側踝部以作對比。因為前距腓韌帶接近跗骨竇處有壓痛,前距腓關節榫眼上的持續性疼痛常被誤診為跗骨竇瘤。治療為向跗骨竇內浸潤注射0。25ml氟羥強的松(40mg/ml)與1ml含1:100000腎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