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2 06:51

  ?

  1、概 念

  骨質疏鬆( OP) 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一種病理生理現象, 也是引起骨折危險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骨質疏鬆"的概念最早由歐洲病理學家Pommer 於1885 年提出, 1941 年, Albright 明確提出骨質疏鬆症的概念; 1999 年, 我國第一屆骨質疏鬆診斷標準研討會對骨質疏鬆症定義如下: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 骨小梁變細、斷裂、數量減少, 骨皮質多孔、變薄為特徵, 並由此導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其特點是骨礦物質和骨基質呈等比例減少。骨強度主要取決於骨礦密度和骨質量兩個因素, 骨強度的降低使骨在遭受外力時容易發生骨折。

  2、流行病學

  20 世紀90 年代, 全世界約有2 億人受到骨質疏鬆的威脅, 7500 萬人患骨質疏鬆症。美國50 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3% ~ 6% 和13% ~18%; 低骨量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為28% ~ 47% 和37%~ 50%。加拿大一項關於骨質疏鬆症的研究結果顯示, 女性腰椎骨質疏鬆症和股骨頸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分別12.1%和7.9%, 總患病率為15.8%; 男性腰椎骨質疏鬆症和股骨頸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分別2.9%和4.8%, 總患病率為6.6%。骨質疏鬆症造成的嚴重後果是骨折, 以腰椎、髖骨和腕骨骨折多見。我國60 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約為2900 萬人, 低骨量患者為1700 萬人。50 歲以上人群骨折總患病率為26.6%,髖骨骨折患病率為1.9%, 前臂骨折為4%, 脊椎骨折為13.1%。

  3、病 因

  3.1、內分泌因素 與骨質疏鬆症發生相關的激素有性激素( 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 、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活性維生素D、甲狀腺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和生長激素等, 前4 種激素, 特別是性激素在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中起決定性作用, 尤其對女性的影響更為顯著。雌激素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強成骨細胞活性、抑制骨鈣溶出及促進骨重建等作用, 可直接作用於腎臟, 提高1A-羥化酶活性, 促進1, 25-二羥維生素D3 產生及鈣吸收; 可促進降鈣素分泌, 增加其血清基礎值; 作用於甲狀旁腺, 降低甲狀旁腺素分泌, 抑制骨吸收; 作用於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阻止骨吸收。雄激素具有促進蛋白合成、促進骨基質合成的作用。老年人由於性腺功能減退, 雌激素及雄激素生成減少, 因而更易發生骨質疏鬆。

  3.2、營養因素 在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平衡過程中, 鈣、磷兩種元素對骨骼的影響較大, 鈣、磷代謝異常為骨質疏鬆症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 蛋白質、微量元素( 氟、鎂、鋅)、維生素C、維生素D 等的異常也與骨質疏鬆密切相關。( 1)鈣: 成年人體內鈣含量約為體重的1.5%, 其中95% 以上存儲在骨骼內構成"鈣磷庫”, 成為骨量的主要原料。鈣缺乏是引發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成年人每天骨鈣丟失約10 mg, 每天鈣的最少需求量為600~ 1000 mg。多項研究結果顯示, 鈣攝取在最大需要量以上時, 骨質疏鬆症及其導致的骨折發生率顯著下降。( 2)磷: 磷是骨質無機成分中僅次於鈣的第二大元素, 80% 的磷以羥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 其他20%以有機磷形式存在於軟組織和體液中。磷與鈣共同參與骨代謝, 低磷可促進骨吸收, 降低骨礦化速度; 高磷使細胞內鈣濃度降低,促進甲狀旁腺激素分泌, 骨吸收增加, 引發骨質疏鬆。( 3) 鎂: 鎂不但是促進鈣吸收的關鍵物質, 而且可以促進維生素D 的羥化過程, 調節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的平衡。當鎂缺乏時, 甲狀旁腺素釋放、降鈣素受抑制而影響骨對鈣的吸收。( 4)蛋白質: 蛋白質是骨骼有機質合成的重要原料, 攝入不足或過量都會對鈣平衡和骨量起負性調節作用。目前已明確, 腸鈣吸收與蛋白質攝入量成反比, 特別是酸性氨基酸可抑制腸鈣吸收, 含硫氨基酸過多可酸化尿液、減少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促進尿鈣排出。蛋白質過度攝取可影響人體內環境,干擾鈣磷代謝平衡, 引起鈣過多流失; 而攝入不足引發的負氮平衡, 則可引起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I)缺乏, 阻礙成骨細胞建造必需有機基質、骨礦沉積受阻、骨形成降低而影響骨質量。正常成年人每天蛋白質需要量為70 g 左右, 蛋白質攝入增加1 倍時, 尿鈣排出增加50%。(5) 其他: 維生素攝入不足、過量飲酒、吸菸、高鹽、高咖啡因飲食等, 均容易導致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 從而引發骨質疏鬆。

  3.3、性別及年齡因素 年齡是影響人體骨礦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30~ 40 歲時骨量達到一生中的峰值,並維持相對穩定5~ 10 年。女性40~ 49 歲、男性40~64 歲時骨量開始緩慢減少。女性50 歲以後的5~ 10年, 特別是絕經期後, 由於血中雌激素等水平下降, 骨量急劇流失, 80 歲以上達流失高峰, 女性骨質疏鬆患病率可達100%。60 歲婦女每增齡5 歲, 骨折發生率增加1 倍, 80 歲亞洲婦女每年發生髖部骨折的危險性為1%。而男性的骨量丟失始終是緩慢進行的, 骨質的總丟失量較女性少,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率也較女性低。

  3.4、疾病及藥物因素 部分全身性疾病, 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糖尿病、肝腎疾病、腸胃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均可引發骨質疏鬆。長期使用某些藥物(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抗癲藥、避孕藥、抗結核藥、含鋁抗酸藥和肝素等) , 亦可影響鈣的吸收, 使尿鈣排洩增加, 加速骨量丟失, 從而引發骨質疏鬆。

  3.5、遺傳及免疫因素 相關家系調查發現, 46% ~62%的骨密度由遺傳因素決定。因此, 遺傳因素也是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原因。免疫功能對骨重建有調節作用, 其功能改變與骨質疏鬆症有一定關係。

  3.6、失用及環境因素 老年人因行動不便, 戶外運動及日照減少, 維生素D 合成減少, 從而使腸道鈣、磷吸收下降, 骨形成及骨礦化降低。因骨折或骨病而需長期外固定的患者或長期臥床癱瘓者, 極易引起骨質疏鬆症。氣候的變化可影響人體的骨代謝及其營養狀況; 環境汙染物中含有對骨骼有害的鉛、鋁、鎘等重金屬, 通過呼吸或飲食進入人體後, 可影響骨骼對鈣、磷的吸收, 成骨細胞少於破骨細胞, 導致或加重骨質疏鬆。

  4、分 類

  4.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由年齡增高、器官生理功能退化和性激素分泌減少引起,又分為I型和II型骨質疏鬆症。( 1) I型: 通常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稱為Ia 型, 男性骨質疏鬆症稱為Ib 型。Ia 型骨質疏鬆症好發於絕經後5~ 15 年的婦女, 發病機制主要是以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為誘因、破骨細胞為介導, 從而引起骨吸收大於骨形成的高轉換型骨質疏鬆症。實驗室檢查反映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標誌物大多高於正常值, 其特點是腸鈣吸收減少, 骨丟失加劇, 其中以骨小梁丟失最為顯著, 多先發生在中軸骨( 脊柱) , 逐漸波及周圍骨( 橈骨遠端、股骨上端、脛腓骨下端) , 骨折以胸椎、腰椎和橈骨遠端為主。Ib 型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雄激素( 睪酮) 水平減少和活性降低所引發, 為男性骨質疏鬆症的常見原因。雄激素水平隨年齡增加而降低, 大於50 歲男性中, 有近半數血清睪酮水平低於正常, 甚至降低50%, 睪酮水平下降程度與骨丟失的增加顯著相關。當雄激素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時, 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 表現為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 從而引發骨質疏鬆。其骨折多發生在髖部, 以股骨頸和粗隆間骨折為主。( 2) II型: 70 歲以上人群多發, 男女比例為1:2。該型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是由於維生素D 受體儲備減少, 腸鈣吸收障礙, 引起血鈣水平下降, 骨丟失加快; 運動減少, 日照不足, 胃腸消化功能減退, 營養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 也會影響成骨細胞活性, 使骨形成減少。其骨丟失主要發生在骨小梁, 也可發生在骨皮質。

  4.2、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由於某種疾病或藥物等誘因引發的骨質疏鬆症, 根據發病原因可歸納為下列幾種: (1) 內分泌性骨質疏鬆症。包括糖尿病性骨質疏鬆症、甲狀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性骨質疏鬆症等。( 2) 藥物性骨質疏鬆症。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影響肝酶藥物性骨質疏鬆症等。(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致骨質疏鬆症。患有COPD 的中、老年人, 吸菸、治療慢阻肺時使用激素治療、維生素D 攝入不足、性功能減退、體重指數下降、室外和室內活動減少等均為引發或加重COPD 骨質疏鬆症的因素。( 4) 失用性骨質疏鬆症。以四肢骨和髖骨較為明顯, 對中軸骨影響較小。骨質疏鬆症易引起骨折, 骨折後又可以繼發骨質疏鬆症,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4.3、 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是指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不明原因的骨質疏鬆症。包括青少年骨質疏鬆症、青壯年骨質疏鬆症, 以及妊娠、哺乳期骨質疏鬆症。此類骨質疏鬆症並不常見, 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臨床表現是不明原因的背部、腰髖部、足部疼痛及骨折, X 線攝片多為相應部位骨吸收表現。

骨質疏鬆症的流行病學、病因和分類相關文章
腦癱是當代社會患病數最多的小兒運動功能障礙性疾患之一。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目前在世界發達國家每產下1000個活嬰中有2-3例患腦癱。據美國1985年統計全國腦癱患者近75萬人。1996年日本腦癱發生率為1.4‰。發達國家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由於對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治療搶救技術的改善,尤其是對重症新生兒的監護,腦癱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我國腦癱發生率尚缺乏全國性資料報道,據不同地區
發布於 2023-01-03 20:41
0評論
CAG患者可無明顯臨床表現,因此本病在人群中的確切患病率尚不完全清楚,導致目前有關CAG的流行病學資料較少,且因各研究採用的診斷標準不一致(胃鏡或血清學)而缺乏可比性。但可以肯定的是CAG在不同地區的人群中發病率和患病率各不相同,且差異較大。國外資料顯示,在胃癌高發的東亞、東歐、南美等地區,CAG及腸化的患病率也相對較高。世界範圍內,CAG發病無明顯性別差異,但與年齡有一定相關,均以老年人高發,
發布於 2022-09-29 09:29
0評論
甚麼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是骨強度下降導致骨折危險性升高的一種骨骼疾病。骨強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質量來體現。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是甚麼?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是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這是由於骨強度下降,在受到輕微創傷時或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的骨。骨質疏鬆症的分類一、原發型骨質疏鬆症Ⅰ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Ⅱ型老年性骨質
發布於 2023-02-09 12:52
0評論
一、甲亢1、概念:甲狀腺毒症(thyrotoxicosis)是指血循環中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其中由於甲狀腺腺體本身功能亢進,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所導致的甲狀腺毒症稱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簡稱甲亢);由於甲狀腺濾泡被炎症(例如亞急性甲狀腺炎、安靜型甲狀腺炎、產後甲狀腺炎等)破壞,濾泡內儲存的甲
發布於 2023-03-05 09:06
0評論
胸痛是臨床常見症狀,人群終生髮生率為24.6%。引起胸痛的原因複雜,不同的疾病可表現為相同或相似的疼痛特點,極易導致臨床誤診誤治。而且某些胸痛發病危急,需及時診治,否則將帶來嚴重後果。為正確診治胸痛,減少誤診誤治,制定合理診治流程,我們與其他單位合作,聯合發起胸痛流行病學調查。希望各種胸痛患者就診諮詢,我們將詳細記錄您的病史,耐心解答您的疑問!
發布於 2022-09-25 05:25
0評論
現在社會上講到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大家都會第一個想到的是骨質疏鬆症,身邊的老人一旦有外傷骨折,大家也常常會提醒說你應該去查一下是不是有骨質疏鬆哦,這說明我們大家都有了健康保健的意識,這也是我們社會媒體大力宣傳指導的功勞。那究竟甚麼是骨質疏鬆症呢?現在骨質疏鬆症在我們老百姓眼裡就是缺鈣,所以骨的質地變差了,變鬆掉了,容易發生骨折了。而骨質疏鬆症的真正的含義應該是WHO定義:以骨量減少、骨的顯微結
發布於 2023-02-01 08:42
0評論
骨質疏鬆症多見於中老年人,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已經成為常見病,危害人類的健康。但是我們對它的認知是遠遠不夠的。甚麼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定義:WHO的定義(OP)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NIH提出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的骨骼系統疾病。骨質疏鬆症有哪些類型?骨質疏鬆症分類:骨質疏鬆症分為兩類――原發性和繼發性。原
發布於 2023-03-22 03:31
0評論
案例:王阿姨,50歲,骨質疏鬆病史6年,多年腰背痠痛,她聽人說骨質疏鬆補鈣就可,於是鈣片每頓都吃,各種食補補鈣如骨頭湯、牛奶等已成她每天必喝,但腰背痠痛仍未見好轉,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後因痠痛難忍方入院,追問病史發現王阿姨有反覆腎結石碎石病史,入院檢查發現血鈣升高,甲狀旁腺素PTH升高,B超提示甲狀旁腺腺瘤,診斷為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醫生說王阿姨的骨質疏鬆、腎結石的罪魁禍首是是甲狀旁腺腺瘤,
發布於 2023-03-22 15:31
0評論
病原學 HIV屬於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中的人類慢病毒組,分為1型和2型。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流行HIV-1。HIV-1為直徑約100~120nm球形顆粒,由核心和包膜兩部分組成。核心包括兩條單股RNA鏈、核心結構蛋白和病毒複製所必須的酶類,含有逆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是一種變異性很強的病毒,不規範的抗病毒治療是導致病毒耐藥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於西非,目前在美國、歐洲、南非、
發布於 2024-02-06 14:45
0評論
1、何為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在我國的現況如何?骨質疏鬆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骨頭質的改變及量的減少而造成疏鬆的現象。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指出50歲以上的停經婦女,約2/3至3/4都有骨質流失的現象,且有超過15%已經達到疏鬆的程度。因為骨質疏鬆引發髖部骨折的第一年死亡率,更是高達18%。人體的骨骼由破骨細胞及成骨細胞互相交互作用取得平衡所維持,當破骨細胞對骨骼的破壞大於成骨細胞時,便會加速骨質
發布於 2023-01-15 09: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