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3:22

治療原則:

1、肝性腦病患者的飲食治療原則是控制總能量和蛋白質,減少體內氨的代謝產生。應適當控制能量供應,每日供應量約為6.7MJ(1600kcal)為宜。

2.對於昏迷病人,在最初幾天禁止蛋白質,供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每天供應足夠的熱量和維生素。醒來後,可逐漸增加蛋白質飲食,開始時每天20克,然後每3-5天增加10克,但短期內不超過60克/天。當肝昏迷再次出現時,應立即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至每天20g-30g;

在沒有肝性腦病症狀的時期,每天的蛋白質攝入量可在60g左右,可交替食用雞蛋、牛奶、奶酪、瘦肉、魚、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只是要注意控制每天的總量。

3.脂肪的量不宜過分控制。飲食中的脂肪量不應過度控制,因為它能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並能通便。飲食中的脂肪量應該是每天40-50g;

4.維生素的供給要充足,尤其是維生素C的供給要多,以利於排毒。低蛋白飲食常導致鈣、鐵、維生素B2、維生素K等的缺乏,應在飲食之外加以補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時腦內的銅和鋅減少,這可能是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飲食治療中應注意補充鋅和銅;

5.水和鹽的供應取決於是否有腹水和水腫。如果沒有腹水或水腫,就不需要限制鹽分。如果有腹水或水腫,應給予低鹽飲食,並要求限制液體:根據腹水的程度,每日鈉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00毫克,液體攝入量應限制在800-1500毫升左右。

肝性腦病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飲食?相關文章
1、補充熱能和碳水化合物 供給充足的熱量以滿足腦組織代謝,減少體內組織蛋白分解,促進肝功能的恢復,是肝性腦病治療過程中必須保證的環節。 (1)病人昏迷時,每日提供1200~1400kcal熱量,完全由葡萄糖提供,可由靜脈或鼻飼輸入,停用蛋白質。 (2)病人復甦後,隨其病情好轉可稍提高熱量至1200~2000kcal,蛋白質供應量為20~30g/d,碳水化合物仍佔70%~75%的熱量比重,剩餘一小
發布於 2024-09-15 06:20
0評論
肝昏迷患者可出現糖、脂肪、蛋白質和電解質等方面的代謝紊亂。1、糖代謝紊亂:正常肝臟中的酶能使肝糖原分解,以足夠的葡萄糖來維持血糖濃度。肝功能衰竭時,由於肝糖元儲備減少,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受到影響,再者肝臟對胰島素滅活能力減弱,致使胰腺激素水平失衡,所以,肝昏迷病人易出現低血糖。此外,由於肝酶缺乏,使葡萄糖代謝產物及丙酮酸積聚,致使發生代謝性酸中毒。2、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由於肝糖原的減少,肝細
發布於 2022-12-08 08:17
0評論
每日膳食要少量多餐。病人應多吃一些質軟而無刺激的食物纖維,保持大便通暢對預防肝性腦病的復發非常重要。可把新鮮菜葉切碎,水果去皮切碎,煮軟,去除粗硬纖維,使之軟化。可食用果膠,海藻類等食品,以利通便。宜用食物:產氨少的食物如大米、麵包、玉米屑、乳酪、牛奶、奶油、蛋清、蘋果、香焦、葡萄柚、葡萄、桃、梨、檸檬汁、桔汁、葡萄乾、豇豆、甜薯、洋白菜、胡蘿蔔、菜花、芹菜、黃瓜、菠菜、西紅柿、南瓜、土豆、萵苣
發布於 2022-09-25 03:22
0評論
1、感染:各種感染因素是肝性腦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嚴重肝病患者肝臟合成蛋白質功能下降導致機體免疫力急劇降低,容易引起各種感染,感染可加重肝臟的損害,增加組織分解代謝,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肝性腦病的發生。 2、電解質紊亂:在肝性腦病的誘發因素中佔第二位,其中以低鉀低鈉血癥為多見。低血鉀時人體內環境發生改變,血液的pH值上升,引起鹼中毒,有利於腸道氨的產生和吸收及腎小管對氨的吸收,氨可透過血腦屏障從而誘發
發布於 2024-01-18 04:47
0評論
1.血氨慢性肝性腦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腦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腦電圖大腦細胞活動時所發出的電活動,正常人的腦電圖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腦病患者的腦電圖表現為節律變慢。Ⅱ-Ⅲ期患者表現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時表現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於4次。腦電圖的改變特異性不強,尿毒症、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類似改變。此外,腦電圖對亞臨床肝性腦病和i期肝性腦病的診斷價值
發布於 2024-01-18 05:01
0評論
診斷 1.早期診斷試驗(智力檢測試驗)對於肝性腦病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者,除需認真檢查,密切觀察病情外,尚需行下述幾種方法進行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由於此檢查不需特殊設備因而成為實用簡便快速的最具價值的診斷檢測方法,適於基層醫院。 (1)數字連接試驗:隨意地把25位阿拉伯數字印在紙上,囑病人用筆按自然大小用線連結起來,記錄連接的時間,檢查連接錯誤的頻率,方法簡便,能發現早期患者,其異常甚至可能早於
發布於 2024-01-18 05:07
0評論
1.預防並及時治療消化道出血:預防門靜脈高壓症並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辦法是降低門靜脈高壓或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一旦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應及時給予止血,並及時清除胃腸道積血。 2.預防和控制各種感染:如腸道感染,原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墜積性肺炎,褥瘡感染及敗血症等,常是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應及時合理地給予抗感染治療。 3.防治便秘可給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導,番瀉葉,大黃,山梨醇,硫酸鎂等酌情口服,也可
發布於 2024-01-18 05:14
0評論
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失常,例如欣快激動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隨地便溺。應答尚準確,但吐詞不清且較緩慢,可有撲翼(擊)樣震顫(flappingtremor或asterixis),亦稱肝震顫:囑患者兩臂平伸,肘關節固定,手掌向背側伸展,手指分開時,可見到手向外側偏斜,掌指關節、腕關節、甚至肘與肩關節的急促而不規則的撲翼樣抖動。囑患者手緊握醫生手一分鐘,醫生能感到患者抖動。腦電圖多數正常,
發布於 2022-09-25 03:14
0評論
1、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綜合病徵,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門體分流性腦病,強調門靜脈高壓,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枝循環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臟流入體循環,是腦病發生的主要機理。肺性腦病:又稱肺氣腫腦病、二氧化碳麻醉或高碳酸血癥,是因各種慢性肺胸疾病伴發呼吸功能衰竭、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而出現的各種神經精神症狀的一種臨床綜合
發布於 2024-11-22 00:10
0評論
自上世紀60年代成功開展肝移植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完善,肝移植手術已經使數十萬終末期肝病患者獲得新生。目前,國外每年開展肝移植手術大約8000例,1年生存率達到90%以上,5年生存率達到70%以上;國內肝移植手術近些年發展也很快,每年完成肝移植手術大約2000-3000例,1年生存率達到85%以上,5年生存率超過50%。可見,國內肝移植髮展雖快,但是患者的長期生存率與國外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發布於 2022-10-22 06:1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