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4 17:51

1.踝泵練習:這個練習可以在術後第二天開始在床上進行。病人將伸直膝關節,背屈踝關節,然後嘗試收縮大腿和小腿肌肉至少6秒鐘,然後完全放鬆。這可以使股四頭肌等速收縮,防止肌肉萎縮。還有踝關節的旋轉和腳趾的隨機運動,這可以促進血液迴流。練習應分組進行,每組5-10次,每天3-6組。
2.腿部壓迫練習。術後第2天,病人可以坐起來,練習壓迫膝關節。
將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軟墊墊在腳跟處,雙手放在膝蓋上方,輕輕往下壓,使腿儘量伸直,每次維持5分鐘左右,直到病人能忍受疼痛為止,這是鍛鍊腿伸直的最好方法。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伸直膝關節要比腿部屈伸困難得多,同樣重要。只有腿伸直了,才能正常行走
而不引起疼痛。
3.持續被動移動器運動(CPM)。術後第3天,拔掉引流管,拍X光片,複查假體的位置,然後開始鍛鍊。
①術後3天開始使用;
②初始屈伸從0°-30°開始;
③此後每天增加10°的屈伸次數;
④術後兩週應達到120°;
⑤每天2次,每次1小時。
4.直腿抬高運動:在術後第3天開始鍛鍊。
用力將膝關節伸直,踝關節背屈,然後將整條腿抬高30°,維持數秒後放下腿,完全放鬆。練習應分組進行,每組5-10次,每天3-5組。具體的運動量取決於病人的體能水平。如果一開始運動量過大,會出現大腿前部的痠痛。
5.腿部彎曲練習: 從術後第3天開始練習。
開始時可在床邊進行,病人坐在床邊自然放鬆,小腿靠重力掛在床下,可達到90度;然後將健肢放在患肢前面,向後壓,可增加膝關節的彎曲角度,力的大小以能承受為宜。如果能保持幾分鐘的力度,效果會更好。
6.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患者在康復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於術後第3天開始練習。
用於使股四頭肌和N線肌恢復一定的肌力;在術後疼痛較輕時,採用連續被動活動器鍛鍊的同時進行。
7.伸長滯後和屈曲受限的膝關節練習。用於術後2周內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或屈曲至90°時。
一般來說,在術後9-10天,當患膝伸長滯後超過5°-10°,屈曲小於75°-90°時,我們可以在麻醉和監護下開始用手推法矯正膝關節,使膝關節能被動伸直和屈曲到90°以上。之後休息1天,第二天重新開始上述鍛鍊。

膝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包括甚麼?相關文章
注意:任何術後康復計劃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一、術前階段1、膝關節屈伸訓練;2、肌力訓練:學會踝泵、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方法;3、助行器輔助下步行訓練。二、術後第一階段:急性期(第1-5天)1、目標:消腫止痛、儘可能屈伸膝關節;主動屈膝≥80°(坐位),伸直≤10°(仰臥位)2、措施:(1)CPM訓練:屈膝開始達到60°,逐漸增加,4-6小時/天;(2)保持膝關節被動伸直位,每天4-6
發布於 2023-01-03 23:16
0評論
1、個別對待原則:由於不同患者的體質、病情、心理素質、主觀功能要求、手術過程等不盡相同,所以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不存在統一的規定,應因人而異。2、全面訓練原則:膝關節只是行走負重關節中的一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常累及多關節、多器官,因此,單純處理膝關節並不足以改善患者的功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康復訓練必須兼顧身體其他部位。3、循序漸進原則:接受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較長期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膝關
發布於 2022-12-04 18:01
0評論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訓練內容主要有兩項:膝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以及肌肉力量的恢復。我們收集了“美國骨科醫生協會”推薦的科學的康復方法,結合上海市關節外科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整理了以下患者可自學的康復計劃,簡便易學,可在醫院或家中完成。術後早期訓練術後麻醉甦醒後或回到病房後立刻開始,剛開始訓練時您可能感到不適,但這些訓練將加快您康復、減少併發症,且可緩解疼痛。1、股四頭肌收縮訓練收縮大腿前方股四頭
發布於 2023-02-13 20:52
0評論
人工膝關節置換已被證實為治療各種終末期膝關節病的有效手段。TKA術後良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及時正確的康復功能練習,故術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克服恐懼、惰性等不良情緒,儘早進行功能練習。1、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2、功能練習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
發布於 2023-03-24 01:41
0評論
術後康復主要圍繞著肌力訓練,活動度訓練,體位轉移訓練,步態訓練等進行。針對每位患者,都要制定適宜不同個體的康復訓練計劃,並根據患者每天的恢復狀況隨時細微調整訓練計劃。避免一味強調某項訓練目標,加大訓練強度超過患者可耐受程度,造成患者害怕訓練,逃避訓練。因此,訓練進度要循序漸進,同時要與患者及時溝通,讓患者瞭解訓練時疼痛不可避免,並與醫師一起做好鎮痛的治療,減少患者訓練時的不適與疼痛。對於雙側全膝
發布於 2023-02-17 00:26
0評論
關於膝關節置換術後的鍛鍊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但每個人情況有所差別,具體還要尊重手術醫生的意見。注意事項:全膝關節置換是膝關節手術中較大的一種,術後可能有發熱、疼痛等不適。但良好的功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及時正確的康復功能練習,故術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克服恐懼、惰性等不良情緒,儘早進行功能練習。1、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
發布於 2023-03-23 07:16
0評論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一種療效十分確切的手術,術後優良率>90%,但只把手術成功寄託在手術技術上,而不進行術後康復訓練,則不能達到手術應有的療效。通過臨床實踐,我們制定了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訓練程序。目的在於通過早期康復訓練,恢復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西安航天總醫院骨科鄧嶽。方法主要有術前指導及術後康復訓練。1、術前指導首先應加強患
發布於 2023-03-23 11:16
0評論
術後何時可以開始康復鍛鍊?術後康復鍛鍊應由醫生根據患者原發病情、手術切口入路、手術經過、假體要求、局部膝關節情況、全身狀態及併發症、患者精神心智狀態、年齡、經濟能力等資料制定康復計劃。由患者本人、家屬及醫護人員進行康復計劃的實施。後穩定型膝關節表面假體置換病人術後患肢保持伸直位2―3天,當引流管拔除後,經X光照片檢查假體位置良好時,可使用持續被動活動器(CPM)開始康復鍛鍊,以恢復膝關節活動度;
發布於 2022-12-04 17:56
0評論
人工膝關節置換是目前治療晚期關節炎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其優良的效果來源於卓越的手術技術和患者自身的配合。從膝關節置換的總體治療過程而言,康復是繼手術後保障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另一重要步驟,其重要性決不亞於手術本身。只有堅持康復鍛鍊,才能保持手術效果,獲得良好的功能。康復過程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疼痛的處理和傷口的護理,另一部分是膝關節功能的訓練。前一部分由醫護人員完成,後一部分需要在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下
發布於 2022-12-04 17:06
0評論
許多膝關節病患者在疾病的晚期常需要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以獲得一個無痛且功能良好的膝關節,但大多患者並未真正瞭解手術與預期效果的關係,認為手術成功了就萬事大吉,無痛且功能良好的膝關節已經“造”好了。這種認識對獲得良好的手術效果非常不利。實際上,膝關節置換術的本質主要有2點:1是置換病變壞死的關節骨軟骨表面,2是矯正力線消除存在的畸形以獲得膝關節正常的解剖關係。因此,確切的說,膝關節置換術本身只是消除
發布於 2023-03-24 0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