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定義:肩周炎又稱凍結肩、粘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等。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運動功能障礙。國際上一般稱為凍結肩(frozen shoulder),好發於40歲以上患者,女多於男(約3:1),左肩多於右肩,部分患者為雙側性。50-70歲中老年人發病率最高。同年齡組中,患心臟病、肺病、糖尿病、頸椎病者高於健康人。臨床上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2)臨床表現:其臨床特徵為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影響每天的正常生活(如駕駛、穿衣、睡眠)和工作。臨床過程各不一致,但所有患者都能自發性終止。有的數月後好轉,有的則需數年,常不能預測。但鮮有治癒後再復發。
(3)病理和臨床分期: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理過程分為3期:凝結期、凍結期和解凍期。 凝結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囊內的疏鬆部位發生粘連,肱二頭肌肌腱和腱鞘也發生粘連;隨後粘連部位纖維化導致了攣縮,關節囊的皺褶互相粘連而消失。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疼痛。 凍結期:此期除關節囊嚴重攣縮外,關節周圍軟組織均受累,退行性變加劇,滑膜充血、增厚、組織缺乏彈性。臨床上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孟肱關節活動受限達高峰。 解凍期:經半年至1年的凍結期後,纖維化後的各個組織重新塑形,肌腱改變了其在骨質上的附著點,攣縮的組織由於病理性的撕裂而恢復其原有長度,表現為肩關節功能的逐步改善,疼痛緩解。
(4)診斷:原發性肩周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疾病,繼發性肩周炎患者可以回憶起疾病發生的特殊誘因,通常與肩關節的過度使用和損傷有關。結合病因、上述的臨床表現和臨床的分期,一般診斷並不困難。肩周炎的X線檢查多數沒有異常。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經較長期綜合性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或移位術:適用於早期病例,經非手術治療無效,確為肱二頭肌長頭受累者,可做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或移位術。若肱二頭肌長頭腱無明顯退變,可將其從孟上結節附著處切斷,從關節內抽出,固定至喙突。若肌腱已發生嚴重退變,則將其固定於肱骨結節間溝內,同時做肩峰成形術。
2、喙肱韌帶切斷術:適用於後期病例,經綜合非手術治療,手法鬆解等無效者。
3、關節腔液壓擴張術:利用注入關節內的液體壓力將關節周圍的粘連鬆解開。
4、關節鏡下關節囊鬆解術。
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止痛和恢復肩部運動功能。目前,多數學者主張數種治療方法聯合運用治療肩周炎,認為可以取長補短,提高療效。
根據肩周炎不同分期進行不同治療,但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凝結期消炎止痛為主;如超短波、微波、經皮神經電刺激、正弦調製中頻電及功能鍛鍊。凍結期緩解疼痛、鬆解粘連為主,麻醉下手法治療、推拿按摩、局部痛點神經阻滯、小針刀及功能鍛鍊。解凍期恢復功能為主;如徒手操和器械操。
1、藥物治療
1.1 類固醇激素與局麻藥:這是目前治療肩關節疼痛的首選藥物,激素有地塞米松、甲基強的松龍、曲安奈德等藥物,與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局麻藥混合,用於神經阻滯療法。
1.2 非甾體類消炎藥與肌松劑:局部神經阻滯治療對解除疼痛雖然作用明顯,但作用時間持續<12h,所以在急性疼痛期配合口服布洛芬、消炎痛、氯唑沙宗等藥物,以減輕或解除疼痛,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鬆弛,減輕肌肉對局部病灶處的牽拉,促進局部損傷病灶的修復。
2、物理治療
2.1 低中頻脈衝電療法:經皮神經電刺激、正弦調製中頻電等療法,都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2.2 高頻電療法:主要採用超短波、微波療法,超短波、微波對神經根有直接的消炎作用,且可改善神經營養和功能改善,使炎症病灶的興奮性降低,阻斷或減輕病理衝動的惡性循環。
2.3 磁療:有用於急性疼痛的動磁場和治療慢性疼痛的靜磁場,磁場可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加速炎症滲出物的消散,從而達到消除疼痛的效果。
3、中醫療法
3.1 推拿按摩:目的是改善患肢血液、淋巴循環,消除水腫,緩解疼痛,保持肩關節活動功能。待疼痛減輕後可增加主動運動。
3.2 針灸:現代研究也已經證明針刺可使外周血液中的致痛物質,如5-羥色胺、鉀離子、組織胺等的濃度降低,還可影響前列腺素、環一磷酸腺貳等的變化,從而提高痛閾和針效。
3.3 麻醉下手法治療:對凍結嚴重,已影響工作和生活者,且經多種治療無效者可在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採用手法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拈連鬆解,有即刻恢復肩關節功能的效果。理想的手法應該使肱二頭肌健和纖維關節囊下部充分鬆開,並最大限度的減少其他組織的損傷,從而達到減輕疼痛和恢復關節活動的目的。
4、自我保健和運動療法
上述的各種治療可以綜合進行,但肩周炎患者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療就是自我鍛鍊,堅持正確而有效的鍛鍊可防止和解除粘連,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肌肉孿縮,增強和改善肌肉的功能,對於治療肩周炎有明顯的療效。一般每日至少鍛鍊1次,每次30 min左右,肩關節活動幅度以引起可以忍受的疼痛為限。常用具體方法有徒手操和器械操。
徒手操 :①雙手爬高法:患者面向牆直立,兩手上舉,沿牆壁慢慢向上爬動。②雙手抱頸法:兩肩部外展,雙手抱住頸部,然後做肩部外展內收活動,反覆多次。③肩部旋轉法:以肩關節為中心,做小幅度快速向內旋運動,再做外旋,交替進行。④搭肩法:左右交叉甩臂後抱於胸前。⑤健肢輔助法:健側手握患側指抬高過肩及背後方交叉上提運動。
器械操 :①體操棒:立位,雙手前握棒,雙手距離視肩活動障礙程度決定,輕者同肩寬,重者相對寬些。做前平舉,左右擺動作。然後在體後做左右擺及上提動作。此外,可將棒置背後,患肢手握下端,健手握上端並抖向外上做推拉動作。②吊環:通過滑輪,健肢拉患肢做外展,前屈動作。③肩關節活動器:為一肩部綜合訓練器械,肩與輪軸心平,調節手柄至上肢完全伸直,然後作圓弧動作。④拉力器:主要訓練肩部相關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