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6 21:04

  “亞健康”是從外國進口來的洋名詞,近年來,這個時髦的名詞在國內被炒得尤如燎原之火。總之,洋話總是很勾魂的。就像中醫早在數百年前就認識的雞瘟,為了跟風作秀,跟著洋人叫“禽流感”,硬把洋人的“牌位”搬到自己家裡來供奉。

  亞健康的定義是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是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是既不健康又不疾病的狀態;又說是一種動態過程,又是一個獨立的階段。亞健康的範疇是身心上不適應的感覺所反映出來的,而又難以明確的(即:各種檢驗指標未見異常)種種症狀。亞健康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疲乏無力,肌肉及關節痠痛,頭昏頭痛,心悸胸悶,睡眠紊亂,食慾不振,脘腹不適,便溏便秘,性功能減退,怕冷怕熱,易感冒,眼部乾澀等等;還有甚麼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懼膽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應遲鈍等等;又還有甚麼不能較好地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工作和學習困難、不能正常的處理好人際關係、家庭關係、難以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等等。就連不喜歡搞社會關係的或家庭關係緊張的人以及不能較好地承擔社會角色的都是“亞健康”。這種狀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幾種自覺或他覺的症狀,按邏輯學來推理或按統計學處理。中國人不是病人就是“亞健康”人群,統統需要治療。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必須跟著西醫的感覺走,不管你再多的臨床表現,甚至人都快死了,只要現代儀器或方法沒有查出問題的,統統都是“亞健康”。大家看看如此之多的臨床症狀,已經明擺著的疾病怎能瞎說是“亞健康”。簡直是無稽之談,荒唐至極。西方醫學很能把自己擺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它說西,你就不能說東。對於自己不認識的疾病,就編織一個“亞健康”來搪塞病人。西方醫學同時也很能隨意編織各種病名,現在很多中醫書寫病歷都是緊跟西醫的病名來表述。是不是中醫真的貧窮得衣薄身冷,非得緊貼西醫來取暖?其實我們看得很清楚,西方醫學編織了兩個爛筐,一個是按現代而有限的檢驗儀器查出現定指數超標的患者,只要是自己治不了的病,它們就將此病扔進一個爛筐裡,筐外貼上七個字:“疑難病,有待研究。”一個是用現代各種檢驗儀器查個遍,卻沒發現指標異常,但病人確有多處不適或多種症狀,西醫又說不出病之所在,就將病人推到另一個爛筐裡,筐外貼上三個字“亞健康”。這樣看來很時髦,病人也分冠軍或亞軍的等級了,可憐的冠亞軍不知道應該到甚麼地方去領獎。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當今人類對生命科學的認識還很膚淺,已知的只是冰山一角,認識程度還沒達到百分之五。現代的檢驗儀器的精明度以及治療方法對人類疾病的認識還很有限,怎能因為有限的認識找不到疾病的所在,就隨意地取個“亞健康”的名詞,豈不是彌天大謊嗎?世人都知道的道理,無因不自殺,無風不起浪,有症就是病。那麼多明顯的病症,口口聲聲地講“臨床表現”、“治療亞健康”。既然“亞健康”不是病,又何談“治療”亞健康?豈不是矛與盾的典故嗎?上述一大堆的病症,往往是重病大病的先兆,祖國醫學早在數千年前就認識到“未病”。對“未病”都是以辨證論治來解除病人的痛苦,並避免重大疾病的發生。所以稱治未病者為上上醫。凡是有目的、有意識採用有治療作用的物質,給人服用,其實都是實施治療的行為,治療就是對疾病而言。所謂的“亞健康”與中醫的“治未病”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所以說“亞健康”的名詞和概念是毫無科學根據、毫無意義的。

  永遠達不到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個方面的完美狀態。”我認真分析了這40個字的健康標準,如此完美狀態的健康者,在人類社會是找不到的。即使全世界合為一體的共產主義社會也不會有一個人是健康的。

  光說定義中的“沒有疾病和不虛弱”,我在“免疫概念新審視”的書中談到過,“人甚麼時候也不完美”。人體從免疫的狀態來看,人體自身條件就達不到“定義”的要求。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在大自然中保存下來。只要大自然裡不是隻有人類一種生物的話,免疫與生殖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類在成年時期的免疫系統是最強盛的階段,而這時期又是人類的生殖期,人類為了繁衍而必須要有生殖,要生殖就必須破壞免疫才能實現。人類在沒有受到外界強烈刺激的情況下,僅僅是為了正常的生殖,就要使自身陷於兩難之中。此時的脆弱根本不需要強大的敵人,甚至是自己就早已亂了方寸。免疫與生殖這兩個基本條件居然是矛盾的,那就說明人體的運行就是矛盾的,要不怎麼會讓醫學對很多疾病找不到答案?除非是人類生命科學或人類醫學對免疫系統的認識是錯誤的。人類基本生存發展的兩個必要條件是相互矛盾的,又如何能達到完美呢?這樣一對矛盾的存在,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來。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經展示在人類的面前。人類發展至今不過是進化過程中的急就章,並非完美的具體實現。所以說,人體不可能沒有疾病或虛弱。

  人類生存中的自身免疫、感染、傳染、遺傳等諸多健康問題且不說,僅對“定義”中的“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完美狀態”而言。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有地理環境、衛生環境、人文環境等諸多差別;有武力侵略與被侵略的心理,有文化意識的侵略與被侵略的心理,有統治與被統治的心理,有貧與富的心理,有剝削與被剝削的心理,有社會資源和職務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心理;還有世界各國的法律和道德準則的各異,各國有自己的統治方法等,舉不勝數。總之,人類是天生內存自私意識的物種。世界霸權的美國總統雖然達不到這種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標準,他肯定希望當總統一直當到死,死了還想上天堂。他也適應不了美國社會,才想當了總統後改變美國現有的社會問題,而且膨脹到企圖霸佔全球。咱們按世衛組織的健康標準來診斷美國五角大樓裡的人,它們個個都是病入膏肓的狂犬病患者。因為它們每時每刻都在策劃侵略或顛覆別國,掠奪別國的資源。現在又糾集了一夥走狗,強迫中國人民幣升值,並且在我國周邊海域不斷進行軍事挑釁。這些損人利己的惡劣行為,跟狂犬病有甚麼兩樣?你看它們奉信基督教,可是所作所為卻是殺人放火。你說它們的心理健康嗎?美、日對中國的各種侵略,我中華民族奮起反抗,這種最起碼的反抗心理也不健康嗎?如果人類社會可以讓人適應,那就根本不需要軍隊、法律、黨派、宗教以及耶穌和釋迦牟尼。如果按“定義”要求的邏輯,被侵略者、被剝削者、被壓迫者、奴隸者都應該適應它們的社會,心甘情願地被侵略、被壓迫才能換取健康?再說,如果人類社會可以讓人適應的話,就不會出現資源和財物以及地位的爭奪。難道這些爭奪者獲得了利益或達到了目的就算是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才是完美狀態嗎?歸根結底一句話,世衛組織制定的“健康定義”在人類社會是永遠找不到一個真正健康的人。這種狀態的健康標準,充其量只是人類追求的一種永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偉大的維生素

  我在講輻射對人們的免疫力的危害時,講到過食品中的輻射問題。食品中的無機物是讓我們的免疫力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在“補”時,也一定要注意,補充天然有機食品,不要像西醫給你指導的,你缺鈣了,我就給你開鈣片吃。這是不對的。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再怎麼著也是無機的,它不是容易被人體吸收和代謝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有機的營養。

  全世界有很多科學家反對服用化學合成的維生素,但在中國知道的人卻很少。於是大家都跟著廣告的忽悠長期服用各種無機化學維生素。

  其實呢,吃了無機物,未必能吸收,也未必能代謝出去。不管是哪裡生產出來的,不管是廣告裡說用甚麼“高科技提取的”,它都是合成的,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從蔬菜、水果中獲取有機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給大家:

  化學合成的維生素C人體每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00毫克,那麼,你一天吃VC就不能超過這個標準,超過這個標準,你就中毒了,就需要搶救了!

  我做個類比:你一天吃了3個獼猴桃,瀟灑得很,其中含有維生素C絕對超過1000毫克了(100克獼猴桃鮮果,含維生素C有200-420毫克)。你計算一下,你每天可以吃1000克(1公斤)獼猴桃,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是,你敢吃4200毫克的化學VC片嗎?

  為甚麼吃了1千克獼猴桃,它裡面含的VC4000多毫克卻不會中毒,而吃1000毫克以上的化學VC片會中毒?就是因為獼猴桃裡的VC是天然的有機物,很容易吸收和代謝,而VC片是化學無機物,不易吸收,也難代謝。我們每天吃3個獼猴桃就是夠優化了。多吃獼猴桃可以改善女性性冷淡,而且還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那麼,如此比較,到底我們是吃化學合成的VC片好呢?還是吃獼猴桃、橙子、西紅柿、西瓜或其它水果或蔬菜來補充VC好呢?同樣的道理,你想補充某些營養物質了,你是吃各種化學制劑好呢,還是從天然食品中攝入好呢?

  我經常和我的患者說,有的人亂吃藥,直至吃壞了身子。所以說,怕死才會死,千萬不要弄巧成拙,本來想成仙人,反而先成了“故人”。

  吸菸與咽炎

  吸菸的害處幾乎是世界人類的共識,似乎甚麼病的發生都與吸菸有關。特別對目前世界醫學尚不清楚而又難治的疾病,菸草成了十惡不赦的罪魁禍首。

  我們必須承認菸草的焦油對健康有害,煙霧也會造成身邊不吸菸者的不適,有損公德。所以說吸菸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害處,剩下百分之一的好處只有吸菸者妙不可言的感覺了。具有幾百年生命力的菸草,而且讓人上癮,足以說明菸草存在它獨到的魅力。否則不會讓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現在主要講的不是評價菸草的好壞,而是討論吸菸與咽炎病因的關係,以及疾病與病名的問題。

  例如:不少國人患有咽乾、咽癢、咽痛、發嗆、咔咳等咽喉不適的感覺障礙,重則噁心或聲音嘶啞,甚至吞嚥障礙、語言困難等症狀。經臨床檢查,可見咽後壁濾泡增生、水腫等症狀,被醫生診斷為“慢性咽炎”。面對治療,不是治而無效,就是無藥可治。所謂“慢性咽炎”屬於中醫“陰虛喉痺”的範疇。由於患病率高,市場經濟利益豐厚,於是又誕生了上百種專治“慢性咽炎”的保健品和中成藥撲向市場,掠食“咽炎”人群。問其病因,多與吸菸有關,胡言亂語。

  菸草的功效逐年被醫學界神化得象仙丹那樣神奇而偉大,甚麼病都可由吸菸來發生。如果真是這樣,全球禁菸後。癌症、咽炎等多種疾病自然就不會發生了,那該多好啊!可我發現的問題有出入,全球菸民數量明顯銳減,而癌症和咽炎等諸多疾病的患者卻明顯增多。我一直沒搞明白,也許是由於我的無知。為此,我在八年前開始業餘調研所謂“慢性咽炎”的發病機理,最後發現並確認所謂的“慢性咽炎”根本不是“炎”。

  “慢性咽炎”的病名只是醫學界的無奈之舉。剖析所謂慢性咽“炎”首先應從迷走神經說起。迷走神經為混合性神經,是行程最長、分佈最廣的腦神經。迷走神經根絲接續舌咽神經,並在頸部有許多分支,如

  1、喉上神經在舌骨大角處分內、外支。外支支配環甲肌,並分出細支至甲狀腺。內支與喉上動脈一同穿過甲舌骨膜入喉,分佈於聲門裂以上的喉粘膜以及會厭、舌根等。

  2、咽支與舌咽神經和交感神經咽支構成咽叢,分佈於咽縮肌、軟顎肌及咽部粘膜。

  3、喉返神經行於氣管與食管之間的溝內,至嚥下縮肌的下緣,環甲關節後方進入喉內,稱為“喉下神經”其運動纖維支配除環甲肌以外所有的喉肌,感覺纖維分佈至聲門裂以下的咽喉粘膜。喉返神經是喉肌的重要運動神經。此神經在入咽喉前與甲狀腺下動脈的終支相互交錯。如果損傷喉返神經則可招致咽痛、咽癢、及咽後濾泡增生、水腫、咽乾、發嗆、咽喉不適感覺障礙,重則聲音嘶啞、吞嚥障礙或語言困難等。當甲狀腺下動脈的終支部位受到物理、化學等因素的刺激時,終支動脈出現擴張或痙攣,壓迫或刺激喉返神經,即可導致咽乾發嗆等咽喉感覺障礙的臨床表現。

  所謂“慢性咽炎”絕非“炎”症,應與“急性咽炎”嚴格區分開。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慢性咽“炎”是繼發性而不是原發性。繼發的“源頭”是來自於甲狀腺曾經發生過炎症,(包括感冒等各種感染因素)當甲狀腺發炎時必然波及到喉返神經周圍的甲狀腺下動脈終支,在甲狀腺炎症的治療緩解後,而甲狀腺下動脈終支由於循環較差,加之治療藥物很難達到深遠的終支而形成瘀結,由於瘀結未能與甲狀腺炎的臨床症狀同時緩解,微小深層的瘀結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自然很難被發現,因此缺乏注意繼續服藥以徹底清除餘患。於是就埋下了伏根,使咽喉部始終處於不適狀態。慢性咽“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長期咯咳,致使終支擴張和瘀結,並造成一種週而復始遷延不愈的惡性循環。當某些物理、化學等因素刺激時,首先會在伏根處發出應激反應,此反應及時刺激於喉返神經,此時又加重了上述的臨床表現,即是所謂的“急性”發作。其實所謂的“慢性咽炎”與“急性咽炎”完全是兩碼事,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也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也根本不應該有“慢性咽炎”這一名稱。因為“慢性咽炎”的症狀不是“炎”,而是內在深層的瘀結不散造成的臨床表現。所謂“急性咽炎”也只是“咽炎”,根本不存在“急性”,所謂“急性咽炎”可以用消炎藥或用清熱解毒的中藥緩解症狀,而“慢性咽炎”採用消炎藥或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則根本無效。

甚麼叫亞健康?相關文章
“健康”新概念早期的“健康”是指身體沒有患病,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提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健康與疾病的關係健康或疾病做為生物學現象,是相對的概念、是連續的動態發展過程;做為社會文化現象,是人們根據各人的生活經歷、文化教育和社會背景所做出的判斷和界定,是一種隨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的社會觀念。亞健康的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
發布於 2023-03-10 22:56
0評論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所感受的壓力會不斷增加,處於亞健康狀態者亦越來越多。因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亞健康的問題:到底甚麼是亞健康?進入亞健康狀態我們該怎麼辦?所謂亞健康狀態,通俗的說,多指無臨床症狀和體徵,或者有病症感覺而無臨床檢查證據,但已有潛在發病傾向的信息,處於一種機體結構退化和生理功能減退的低質與心理失衡狀態。一般來說,亞健康狀態由四大要素構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勞和虛弱狀態,介於健
發布於 2022-09-24 20:45
0評論
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亞即次等之意),是界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這種臨界狀態一般是指機體無明顯的疾病,卻呈現活力降低,各種適應能力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造成身體出現
發布於 2022-12-05 08:21
0評論
亞健康狀態又稱次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在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及其體驗,是由健康向疾病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是機體生理活動規律失常的綜合表現,是一種還達不到器質性改變的功能性變化,是人體身心整體調整異常的早期反映。亞健康狀態的起因亞健康狀態有四大起因:(1)過度緊張和壓力。(2)不良生活方式如:高鹽、高脂和高熱量飲食,大量吸菸和飲酒及久坐不運動等。(3)環境汙染的不良影
發布於 2023-02-23 22:56
0評論
亞健康是大多數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狀態,亞健康狀態明顯影響工作效能和生活、學習質量,甚至危及特殊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亞健康如何預防? ●均衡營養:脂肪類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為脂肪類營養是大腦運轉必需的,缺乏脂類將影響思維。維生素要多吃,因為當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時,體內消耗的維生素C將顯著增加。 ●保障睡眠:睡眠應占人類生活的1/3,它能增強人的免疫力,以抵禦邪氣。 ●心情寬鬆:人在社
發布於 2024-04-26 03:02
0評論
“亞健康”是一個新的醫學概念,在社會上有不少人群,身體上有乏力、疼痛、吃飯不香、睡眠不安、血壓波動、心慌,像偷東西一樣,心情煩悶、焦慮、愛發脾氣、潮熱等種種不適症狀,去醫院檢查卻沒有器質性病變,都正常,說他有病,證據不足,但說他健康,卻有這或那樣的不舒服症狀出現。其實,這是處於健康與患病之間的過渡階段,也是我們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由於“亞健康”狀態是指無器質性病變的一些功能性改變,以其主訴
發布於 2023-03-20 18:01
0評論
1.身體成長亞健康:學生營養過剩和營養失衡同時存在,體質較弱。 2.心理素質亞健康: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引發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覆心理、自卑心理、厭學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較差。 3.情感亞健康:本應關心社會,對生活充滿熱情,但實際上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領空”越來越狹小。 4.對於腎虛引起的亞健康可選用中藥鹿參.正元膏調理, 5.思想亞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堅定,容易接受外
發布於 2024-04-26 02:42
0評論
健康因素一、不吃早餐 隨著工作節奏加快,吃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已經成為奢求。只有少數人是有規律、按照營養要求地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壞處相信已不必多講。 亞健康因素二、三餐飲食無規律 有超過30%的人因工作繁忙而不能按時進食三餐,確保三餐定時定量才可避免腸胃出現毛病。 亞健康因素三、長期面對電腦 30%職場中人經常每天使用電腦超過8小時。過度使用和依賴電腦,除了輻射外,還使眼睛、腰頸椎、精神等容易出現
發布於 2023-03-25 06:28
0評論
現代都市人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覺得自己心慌、氣短、渾身乏力,但心電圖顯示卻很正常;頭暈、頭痛,可是到醫院橫查豎查,發現血壓和腦電圖也沒甚麼異常。通俗地說,如果你出於那種查不出毛病,卻全身不舒服的狀態之中,就至少表明,你已經不在健康之列了。全國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城市中25歲至45歲之間的白領階層的緊張綜合症、慢性疲勞和心腦血管代謝方面有所異常的情況最為突出,且女性佔多數。有人調查某大報的記者、編
發布於 2022-09-24 21:59
0評論
亞健康狀態又稱次健康狀態或第三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在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及其體驗,是由健康向疾病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是機體生理活動規律失常的綜合表現,是一種還達不到器質性改變的功能性變化,是人體身心整體調整異常的早期反映。亞健康狀態的起因亞健康狀態有四大起因:1、過度緊張和壓力。2、不良生活方式如:高鹽、高脂和高熱量飲食,大量吸菸和飲酒及久坐不運動等。3、環境汙染的不良影響如:
發布於 2023-01-19 23: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