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藥物引起的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DILI)是由藥物及其代謝物引起的肝臟損害。其發生機制包括藥物或其代謝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或人體對藥物或其代謝物的免疫反應引起的肝病。在西藥製劑中,抗菌藥(尤其是抗結核藥)、解熱鎮痛藥、抗代謝藥和抗腫瘤藥、抗精神病藥等大多會造成肝臟損害。值得注意的是,中藥引起的肝損傷率正在逐年上升。雷公藤、黃豆、何首烏、蒼耳子、白果、黃芩等單味中藥,以及壯骨關節丸、小易丸、逍遙丸、小易片、小咳喘、華佗再造丸、大活絡丹小柴胡湯等中成藥,都有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報道。特別是那些沒有處方的自制中藥,即使發生藥物性肝損傷,也無法找出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治療病人時要謹慎。
如何診斷藥物性肝損害?
有藥物引起的肝損傷稱為藥物性肝損傷或藥物性肝炎,主要有以下特點:
1、有吸毒史:應在肝損傷發生前發生。50%-70%在使用毒品的2周內發病;80%-90%在8周內發病。
2.多數有過敏體徵:常有發熱、皮疹和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多(>6%)。
3.再次使用同一藥物時可發生相同的發作。
4.肝功能損害可分為肝細胞型、瘀血型和混合型。肝細胞型以肝實質損害為主,類似於急性病毒性肝炎;膽汁型類似於肝外膽道梗阻,常表現為黃疸、淺色大便和肝臟腫大。瘙癢是膽汁淤積的一個更具體的症狀。混合型具有兩者的特徵。
5.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全排除由乙型、丙型、甲型和戊型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先天性代謝紊亂引起的肝損傷。
目前,國內外對藥物性肝損傷都非常重視,而且有不同的評分標準用於診斷。有時需要進行肝臟活檢,以評估患者的情況,從而做出明確的診斷。
每位患有各種疾病的病人都必須養成遵守藥品說明書的習慣,如果服用的是中藥湯劑,也必須留下處方,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