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新思路
調理五臟
有學者認為失眠症主要表現於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髒、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並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證治方案。
調節情志
精神情志與不寐關係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鬱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鬱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調理肝脾
此種中醫理論認為導致失眠症產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治療失眠的理法方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
遵循晝夜節律
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覺醒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一規律,中醫學者提出了因時制宜的治療失眠方案。
引火歸根、心腎相交
這一中醫理論認為失眠是火不歸根引起的,治療方案最終需要回到“引火歸根、心腎相交”的問題上來,並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鬱結型、腎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經脈瘀阻型、痰溼阻滯型,進行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