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0 18:5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於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反覆輸血和其它各種醫源性因素,而成為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患病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國內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的發生率為7.2%~84.1%。透析患者感染HCV後,不僅影響生活質量,也是增加併發症、死亡率和移植腎失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終末期腎病合併丙型肝炎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後。
  抗病毒治療治療目標:防止HCV感染者包括肝細胞炎症、纖維化、肝硬化、肝癌乃至死亡等HCV感染相關肝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其治療終點是清除HCV感染,獲得持續的病毒學應答(SVR)。
  普通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指徵:所有代償期慢性丙肝初診患者,願意接受治療無干擾素或利巴韋林禁忌症者,無論其血清ALT水平如何,都應該接受標準化抗?病毒治療。初診時已發現肝纖維化進展(METAVIR評分為F3~F4)及懷疑中度肝硬化者應儘快治療;對於輕度肝病的丙肝患者,尤其是長期感染者,治療時應充分考慮治療的利益和風險,還要預測新的抗病毒藥物的預計療效,以及患者的期望壽命;基因2/3型患者儘可能接受抗病毒治療。
  血液透析患者抗病毒治療指徵:所有感染HCV、肝功能代償期的未經治療血液透析患者均應考慮接受抗病毒治療,但在決定抗病毒治療前更要權衡利弊,包括預期壽命、腎移植候選資格以及併發症。
  抗病毒治療絕對禁忌證:未控制好的抑鬱症、精神病、癲癇,未控制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償肝硬化(Child Pugh評分B7或以上),孕婦或未避孕的夫妻,合併其他嚴重疾病如未控制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慢性梗阻性肺疾病,患者粒細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不能耐受。相對禁忌症:(略)。
  治療前基線監測指標:抗病毒治療前應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包括全面的病史採集、HCV RNA載量和基因型、肝、腎功能、血糖、血尿常規、甲狀腺功能和自身抗體等檢查。如果有指徵,應進行心臟和肺臟評估、精神評估,以及宿主基因檢測等。
  普通初治慢性丙肝患者目前標準抗病毒治療方案(SOC):(1) 聚乙二醇化干擾素(PEG-IFN)α聯合利巴韋林;(2) PEG-IFNα-2a(180μg,1次/周)和PEG-IFNα-2b(1.5μg/kg,1次/周)兩種類型IFN均可聯合利巴韋林(RBV)治療慢性丙型肝炎;(3) 基因1、4~6型患者RBV推薦劑量15mg/kg,基因2、3型推薦選擇800mg/日;(4) 基因2、3型合併高病毒載量、重度纖維化/肝硬化、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低應答因素按照15mg/kg計算RBV劑量。
  透析患者合併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的進展和選擇:
  2008KDOQI指南意見:對於維持透析的丙肝患者,推薦普通干擾素,不推薦使用RBV(弱);若考慮聯合RBV治療,必須非常謹慎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2009年AASLD指南意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HCV患者可考慮應用普通干擾素2a或2b(3mU,每週3次),或減量PEG-IFNα-2a,每週135 μg或α-2b,每週1 μg/kg)治療(IIa類,C級)。在密切監測貧血等副作用的同時可聯合減量的RBV治療(IIb類,C級)。
  2011年EASL指南意見:對透析患者,應用PEG―IFNα單藥治療是安全的,但聯合應用個體化劑量的RBV治療則要對患者進行篩選,並制定個體化方案。
  2012年APASL指南意見:標準干擾素α和低劑量的PEG―IFNα-2a(135 μg/周)或α-2b[1μg/(kg?周)]均推薦用於HCV感染的透析患者(Ⅱ-1)。RBV如果聯合干擾素治療,應顯著減少每日劑量(Ⅱ-3)。干擾素α對腎移植受者為禁忌使用,除非治療獲益大於風險(Ⅱ-2)。
  2011年FDA最新批准透析合併丙肝患者的抗病毒用藥劑量:派羅欣(PEG―IFNα-2a)135 μg/周,RBV 200mg/天,RBV用藥期間密切監測,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或指標異常應及時停藥。
  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病毒學應答指標定義:
  快速病毒學應答(RVR):治療4周時HCV RNA水平低於檢測下限;早期病毒學應答(EVR):治療4周時HCV RNA陽性,12周時低於檢測下限;延遲病毒學應答(DVR):治療12周時 HCV RNA檢測未陰轉,但降低2個Log以上,治療24周時陰轉;治療終點應答(ETR):治療結束時HCV RNA陰轉;持續病毒學應答(SVR):治療結束至隨訪24周時 HCV RNA仍為陰性。
  抗病毒治療療程:主要參照普通丙肝患者標準抗病毒治療方案,根據基因型和病毒學應答情況調整。(1)基因2/3型為24周,基因1/4型為48周。(2)不管何種基因型,在治療12周時病毒下降水平低於21og,或在治療24周時仍可檢測到HCV RNA,應停止治療; (3) 對於治療24周達到DVR,基因1/4型療程應延長至72周,基因2/3型延長至48周;(4) 對於基線病毒學水平低(<400< font="">,000~800,000 IU/ml)的患者,並獲得快速病毒學應答,基因l、4型治療24周,基因2型者治療12~16周,可考慮停藥;但如出現低應答預測因素,不宜縮短療程。
  治療過程中的合理監測:
  對應用干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的患者應在開始治療後4周和12周,然後每12周進行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的監測,並在治療結束後24周監測其SVR。在治療過程中HCV RNA水平與基線水平的比較有利於指導臨床治療。其他實驗室指標包括血常規、肝腎功,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等。監測指標較基線出現惡化時可酌情縮短監測週期。透析合併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更要重視不良反應的監測,注意隨訪患者的自覺症狀、幹體重變化、精神抑鬱情況,尤其在聯合應用RBV情況下,需密切監測血常規指標。
  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1、流感樣症候群:包括髮熱、頭痛、肌痛、乏力等,初期較重,隨療程進展會逐漸減輕或消失,明顯時可考慮給予非甾體解熱鎮痛藥。
  2、一過性骨髓抑制:干擾素對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與血小板降低,其中以中性粒降低更常見。當粒細胞計數降至0.75×109/L以上時,可考慮升白細胞藥物或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0.75×109/L時,需降低藥物劑量,<0.5×109/L時需停藥。當血小板計數<50×109/L,應考慮降低干擾素劑量,並給予白介素-11、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當血小板<30×109/L時應停藥。應注意排除干擾素誘發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一旦出現快速下降,應立即停藥。
  3、貧血:IFN聯合RBV時約有1/3的患者出現貧血,主要是RBV引起的紅細胞破壞。可使用EPO予以糾正,但積極治療無效時,應考慮RBV減量或停藥。一般HGB 80~100g/L時考慮減量,降至80g/L以下時停用。透析合併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貧血表現更為明顯,相當部分患者無法耐受RBV治療。
  4、體重降低:由於進食等多種因素影響,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大部分患者都有體重降低,可加強營養支持。對於透析患者應及時調整幹體重,避免誘發心衰,低血壓等其他嚴重併發症。
  5、精神異常:包括抑鬱、易激惹、自殺傾向、躁狂等。透析合併丙肝患者由於其自身心理特殊性,精神異常有時表現更為明顯,在治療機隨訪過程中應密切監測並注意與精神科醫師密切合作,接受專業治療。重度抑鬱症進展時應停用PEG―IFN治療。
  6、自身免疫異常的處理:IFN治療可加重患者既往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丙型肝炎本身可誘導產生抗體如抗核抗體等,應注意與和合並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鑑別,必要時應做肝臟活檢。另外IFN可誘導產生多種抗體,對於嚴重者應考慮停藥。
  展望: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DAA)藥物目前研究進展迅速,有20多種藥物在進行Ⅰ~Ⅲ期臨床試驗,其組成的三聯、四聯以及口服二聯療法給難治性丙肝、治療後復發以及失代償肝硬化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使丙肝治癒成為可能。目前已在歐美已上市的兩種蛋白酶抑制劑telaprevir(TVR)和boceprevir(BOC)的不良反應,特別是貧血較為明顯,預計難於普遍用於透析合併丙肝患者。正在臨床試驗的聚合酶抑制劑和NS5A抑制劑藥物中部分不良反應小,療效好,有望給血透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選擇。
  關於CKD人群HCV感染治療方面可利用的資料有限,制定指南必須外推使用非CKD人群的資料,因此關於這方面的推薦證據質量都是低等級的,所以對於CKD人群(包括透析)HCV感染治療的研究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重視和完成,以期抗病毒治療方案更為科學和規範。

合併丙型肝炎是如何抗病毒規範化治療的相關文章
1、抗病毒治療方案在治療前應明確患者的肝臟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確診為血清HCVRNA陽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目前得到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長效干擾素PEG-IFNα聯合應用利巴韋林,也是現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的標準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複合IFN與利巴韋林聯合療法,均優於單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擾素α(PEG-IF
發布於 2022-12-07 21:02
0評論
病例簡介:患者王某某,男,81歲,2012年體檢發現肝臟佔位,來我院就診。進一步檢查發現丙肝抗體陽性,HCVRNA10^6copies/ml,基因型1b型。確診為肝細胞癌(1a期);肝炎肝硬化,丙型,代償期;脾功能亢進,低血小板血癥;2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經過:第一階段:肝癌治療患者雖然年齡大,但是身體一般狀態良好,肝功能基本正常。考慮到肝癌是決定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首先針對肝癌進行了射
發布於 2022-12-07 21:17
0評論
病例簡介:患者何某某,男,54歲,湖南人,6年前因反覆牙齦出血,就診於當地醫院,發現血小板降低,丙肝抗體陽性,HCVRNA4.3×105copies/ml,基因型1b型。先後於某某醫科大學及某某醫學院附屬醫院行干擾素α抗病毒治療,均在停藥後復發,為進一步治療收入我院。入院後完善各項檢查,診斷為肝炎肝硬化代償期丙型,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症;貧血中度。治療經過:第一階段:抗病毒治療前評價患者肝功能
發布於 2022-12-07 20:37
0評論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肝臟疾病。儘管丙肝在歐美及日本知名度很高,但在中國丙肝的知名度要明顯低於甲肝和乙肝。很多人包括患者對丙肝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誤解,延誤治療。一般來說,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抗病毒治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抗病毒療效不佳。但丙肝與乙肝不一樣。根據國際醫學界最新的研究,即使丙肝患者轉氨酶水平正常,仍可能發展成肝硬化、肝癌。同時研究表明,肝功能正常丙肝患
發布於 2023-02-07 03:27
0評論
丙型肝炎是在全球範圍內危害比較嚴重的一類疾病、而我國丙型肝炎患者在其中所佔比例最高、人數最多。2015年更新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丙肝指南)中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中、HCV感染者約為1000萬例。目前、丙型肝炎的治療在國際上進展很好、多數患者已經能夠達到臨床治癒水平;而在我國、當下仍面臨三大挑戰:第一、丙型肝炎的篩查率和治療率低。丙型肝炎在治療方面、目前治療效果很好、
發布於 2022-12-08 13:27
0評論
自從干擾素應用於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以來,尤其是聚乙二醇干擾素的開發和利巴韋林的應用,隨著臨床實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治療,成為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金標準”,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癒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但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病毒基因型、病毒載量、患者年齡和肝臟的纖維化程度、治療藥物的種類和劑量、聯合治療和療程的影響,臨床實踐中仍需根據患
發布於 2022-09-25 01:28
0評論
一、丙型肝炎主要經血液傳播 1、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丙型肝炎後,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於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丙型肝炎,因此,無法完全篩出丙型肝炎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傳播途徑,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丙型肝炎傳播佔60%~
發布於 2024-05-23 03:42
0評論
丙型肝炎如何進行抗病毒治療?下面專家就為大家就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療推薦腎功能不全患者simeprevir、daclatasvir及ritonavirboostedparitaprevir、ombitasvir和dasabuvir均在肝臟代謝,可以用於合併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而eGFR&lt;30ml/min/1.73m2和終末期腎病患者使用sofobuvir目前沒有證據。DAA治療方案,無肝硬化患者
發布於 2022-12-10 22:47
0評論
隨著2011年首個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酶抑制劑的獲批,我們當前正處於丙肝治療範式轉變的過渡階段。在未來3年內,西方國家的絕大多數丙肝患者可能將接受與目前完全不同的藥物治療。丙肝治療領域正在快速發展。鑑於這一領域的不斷變化,2013年丙肝患者的治療將變得極具挑戰性。目前有幾個問題還存在爭議。1哪些患者應當及時使用已有的藥物進行治療?哪些患者可以等待至無干擾素療法的出現?無干擾素療法何時才出現
發布於 2022-12-11 03:37
0評論
1、腎臟疾患。50%的患者會表現為輕到中度腎臟功能不全。血凝固性過高、甲狀腺功能障礙、維他命d缺乏和高脂血症也可能是丙型肝炎表現。 2、肝硬化和肝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從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終發展成肝硬化,少數發展為肝癌。 3、皮膚併發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導致皮膚併發症,如冷球蛋白血癥、蕁麻疹、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最常見的是冷球蛋白血癥。
發布於 2024-05-23 03:4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