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1 20:52

  【概述】

  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起源於胚胎時期第3(或第4)鰓弓內胚層,系原始前腸上皮細胞衍生物,隨胚胎生長髮育而附入前縱隔。起源於胸腺上皮細胞或淋巴細胞的胸腺腫瘤最為常見,佔胸腺腫瘤的95%,在整個縱隔腫瘤中排次第1~3位,日本一組4968例縱隔腫瘤,胸腺瘤次於畸胎瘤,佔縱隔腫瘤的20.2%。美國一組1064例縱隔腫瘤,胸腺瘤為第一位佔21.14%國內報告多以畸胎類腫瘤為首。綜合國內14組報告2720例縱隔腫瘤,胸腺瘤次於畸胎瘤和神經源性腫瘤為第三位,佔22.37%。

  【病理改變】

  病理學上胸腺瘤以佔80%以上細胞成分為名稱。分為上皮細胞型和上皮細胞淋巴細胞混合型。單純從病理形態學上很難區分良性或惡性胸腺瘤,根據臨床表現,手術時肉眼觀察所見和病理形態特點,以侵襲性和非侵襲性胸腺瘤分類更為恰當。但習慣上常稱為良性和惡性胸腺瘤。胸腺A良惡性鑑別需要依據臨床表現和外科手術時的發現。

  外科手術時應當注意

  1、腫瘤是否有完整的包膜;

  2、腫瘤是否呈侵襲性生長;

  3、有無遠處轉移和胸腔內種植;顯微鏡下細胞形態的異形,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手術時腫瘤有完整的纖維包膜,腫瘤在包膜內生長,與周圍臟器無粘連浸潤,手術容易摘除的,為良性或非侵襲性胸腺瘤。當腫瘤侵出包膜,侵犯周圍臟器或組織(心包、胸膜、肺和血管等),處科手術不能切除或不能完全切除的,或術時發現已有胸內種植或胸膜轉移,則為惡性或侵襲性胸腺瘤。

  【臨床表現】

  像任何縱隔腫瘤一樣,胸腺瘤的臨床症狀產生於對周圍器官的壓迫和腫瘤本身特有的症狀--合併綜合徵。小的胸腺瘤多無臨床主訴,也不易被發現。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時,常有的症狀是胸痛、胸悶、咳嗽及前胸部不適。胸痛的性質無特徵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體,一般講比較輕,常予對症處理,未做進一步檢查。症狀遷延時久,部分病人行X線檢查,或某些病人在體查胸透或攝胸片時發現縱隔腫物陰影。被忽略診斷的胸腺瘤此時常生長到相當大體積,壓迫無各靜脈或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徵的表現。劇烈胸痛,短期內症狀迅速加重,嚴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積液所致呼吸困難,心包積液引起心慌氣短,周身關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惡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胸腺瘤特有的表現是合併某些綜合徵,如重症肌無力(MG)、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RCA)、低球蛋白血癥、腎炎腎病綜合徵、類風溼性關節炎、皮肌炎、紅斑狼瘡、巨食管症等。

  【診斷】

  X線檢查 是發現及診斷縱隔腫瘤的重要方法。胸部平片正位相,胸腺瘤常表現為一側隔增寬或突向一側胸腔的圓形或橢圓形緻密影,突向右側多於左側,也可見突向雙側胸腔。突向左側常被主動脈球掩蓋,突向右側可與上腔靜脈重疊。腫物影邊緣清晰銳利,有的呈分葉狀。側位像可見位於胸骨後心髒大血管前密度均勻形態上呈實質性腫塊影少數胸腺瘤可見條狀,點狀,塊狀和不成形的鈣化,其鈣化程度較畸胎瘤為低。有的胸腺瘤呈扁片狀伏於心髒大血管之上,此種類型在X線檢查中最難診斷。側位病灶斷層是確定胸腺瘤簡單易行且經濟的檢查方法,它能顯示腫瘤的存在,大小,密度,在無條件行復雜的檢查時,側位病灶體層尤為實用。

  胸部CT 是先進而敏感檢查縱隔腫瘤的方法,它能準確地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突向一側還是雙側,腫瘤的邊緣,有無周圍浸潤以及外科可切除性的判斷,對於臨床和普通的X線檢查未能診斷的病例,胸部CT有其特殊的價值。若腫瘤位置複雜,可考慮行磁共振檢查,能立體觀察腫瘤形態及與血管周圍關係。

  【鑑別診斷】

  雖然經過多種檢查,有時臨床上仍會遇到診斷困難的病例,曾有人建議施行上腔靜脈或無名靜脈造影、縱隔充氣造影,但因操作複雜近來已很少使用。常見的需要與胸腺瘤鑑別的病變包括畸胎瘤和升主動脈瘤。畸胎瘤常發生在中青年,可無症狀,或有反覆發作的肺部感染,有時有咳出毛髮或油脂樣物的病史,X線檢查腫塊內可有牙齒或骨骼鈣化影,囊性畸胎瘤經超聲波檢查予以確定。

  文獻報道縱隔腫瘤誤認為升主動脈瘤,或將升主動脈瘤誤診斷為胸腺瘤均有發生。在胸部側位相升主動脈瘤呈梭形成圓形陰影,沿自左心室,胸透可見腫塊呈膨脹性搏動,聽診可聞及雜音,二維超聲檢查可發現升主動脈擴張,彩色多普照勒檢查可見湍流頻譜,胸部CT像可顯示升主動脈侷限性瘤樣擴張,診斷有困難時可行升主動脈造影。近年來磁共振檢查(MRI)在臨床上應用逐漸增多,對於心臟大血管畸形3及血管瘤的診斷有特殊的價值,是區分縱隔腫瘤與升(降)主動脈瘤敏感而有效的檢查方法。

  【治療措施】

  1、治療原則:胸腺瘤一經診斷即應外科手術切除。理由是腫瘤繼續生長增大,壓迫鄰近組織器官產生明顯臨床症狀;單純從臨床和X線表現難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而且良性腫瘤也可惡性變。因此無論良性或惡性胸腺瘤都應儘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惡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檢指導術後治療,部分切除者術後放射治療可緩解症狀延長病人存活。

  2、切口選擇:突向一側較小的胸腺瘤多采用前外肋間部胸切口,突向雙側瘤體較大者,可採用前胸正中切口。近年來前胸正中切口應用增多,除摘除胸腺瘤外同時摘除對側胸腺,以防日後出現重症肌無力的可能。亦有春採用橫斷胸骨雙側胸部橫切口切除腫瘤。前胸正中切口不進入胸腔,減少了術後對病人呼吸功能的干擾,避免術後呼吸系統合併症。有人經頸部切口摘除胸腺瘤,其指徵為年老患者,有開胸禁忌,腫瘤體積小且靠近頸部。

  3、手術時應注意的問題:孤立無粘連的良性胸腺瘤,完整摘除無困難,手術可順利完成,但某些複雜病例手術時要充分估計困難。惡性胸腺瘤須先探查,搞清腫瘤與周圍鄰近器官的關係再行解剖。胸腺瘤位於膠上縱隔心底部,心臟與大血管交界處;惡性胸腺瘤可向周圍粘連浸潤;腫瘤增長時鄰近組織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關係改變;纖維結締組織粘連增厚,使之與血管不易辨別。這些均可造成術中誤傷血管而引起大出血。術者對於這引起應有警惕性。

  腫瘤可切除性的判斷是手術時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當腫瘤已經侵犯無名靜脈或上腔靜脈,或血管被包繞在在腫瘤之中,或腫瘤與周圍組織呈凍結狀態,此時應採取謹慎態度,中止手術,僅採取病理活檢,術後予放射治療。若腫瘤雖與大血管有粘連浸潤,但尚可分離,可逐步解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先使其鬆動,再遊離瘤體,最後在其蒂部鉗夾後摘除。

  對於解剖過程中每纖維組織或索帶均應鉗夾後切斷,避免損傷血管增加手術困難。若意外地損傷血管,切忌驚慌失措盲目鉗夾止血。可先用紗布墊壓迫出敵國破口,備好吸引器,同時加快輸血,吸淨術野積血後,辨清損傷的部位和範圍,再決定是直接縫合還是修補。

  腫瘤從一側胸腔突向對側,或瘤體向頸部突出延伸,應在直視下解剖分離,有時一些血管穿越其間,或有血管供應瘤體,盲目鈍性分離可造成出血,腫瘤侵犯心包時,可在正常部分剪開心包,伸入手指於心包腔內幫助剔除腫瘤或將心包與腫瘤一併切除。

  4、手術治療結果 無論良性或惡性胸腺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只有當切除不徹底或未能切除的胸腺瘤才考慮放射治療,化療對胸腺瘤基微。

  手術切除率與腫瘤大小的關係。一般講,腫瘤愈大切除率愈低,這與腫瘤外科一般結論一致,但是腫瘤大小不是手術可切除的惟一指標。有時大的能切除,而較小的腫瘤不能切除。因之除腫瘤大小以外,腫瘤是否外侵,特別是侵犯周圍血管,如上腔靜脈、無名靜脈、主動脈的嚴重程度極大地影響手術切除率。當腫瘤包繞血管生長,呈凍結狀態,既使中等大小的腫瘤,有時亦不能完整切除。

  5、胸腺瘤的放射治療 惡性胸腺瘤既使肉眼所見已經切除乾淨者,其瘤床仍需要完成,手術時已清楚有殘餘瘤組織未切淨或未能切除者,需增大劑量,一般為60Gy(6000rad)。有人提出良性胸腺瘤也有少數復發,故建議對良性胸腺瘤也應予以防性照射30~40Gy(3000~4000rad)。胸腺瘤放療結果,一般均不甚滿意,因各地報告結果相關較遠,難以評述。

  【併發症】

  1、重症肌無力(MG)長期以來人們即發現重症肌無力與胸腺(或胸腺瘤)有關。重症肌無力臨床上可分為3型,如眼瞼下垂、視物長久感疲勞、複視,為眼肌型;上肢伸舉不能持久、步行稍遠需坐下休息,為軀幹型;咀嚼吞嚥費力,甚至呼吸肌麻痺,為延髓型。臨床上最危險的是肌無力危象,病人呼吸肌麻痺必須人工輔助呼吸。

  目前認為重症肌無力是一自家免疫性疾病,主要因胸腺受某種刺激發生突變,不能控制某些禁忌細胞株而任其分化增殖,對自身成分(橫紋肌)發生免疫反應,出現肌無力。治療重症肌無力多年來一直採用抗乙酰膽鹼酯酶藥物,如吡啶斯的明,近年來又加用免疫抑制劑,如激素、環磷酰胺等。外科治療重症肌無力的適應證為伴有或不伴有胸腺瘤的重症肌無力患者,服抗乙酰膽鹼酯酶藥物,劑量不斷增加而症狀不減輕,或出現肌無力危象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

  2、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PRCA)

  與胸腺瘤並存疾病之一是純紅細胞再障。純紅再障可為原發的,原因不清。也可繼發於藥物、感染和腫瘤。實驗研究表明PRCA是一自家免疫性疾病,未知原因導致紅細胞抗原的自身免疫反應,這些抗原可存在於人體胸腺內。胸腺瘤本身對紅細胞生長並無直接作用,可能的情況是胸腺瘤可增強免疫系統的敏感性,或者胸腺瘤由高度敏感的增生系統所誘發。

  3、腎病綜合徵腎炎 腎病綜合徵腎炎與胸腺瘤的關係尚不明瞭,腎病綜合徵可以是某些腫瘤,如霍奇金病,全身表現的一部分。可能的解釋為胸腺瘤與腎小球腎炎的抗原抗體複合物形成交叉反應緣故。

甚麼是胸腺瘤?相關文章
順鉑(DDP)的問世,給一些惡性腫瘤的化療帶來一個較大的發展。目前的標準方案是基於順鉑、蒽環類的聯合方案,有PAC(順鉑+多柔比星+環磷酰胺)、ADOC(順鉑+多柔比星+長春新鹼+環磷酰胺)、PE(順鉑+依託泊苷)、VIP(異環磷酰胺+依託泊苷+順鉑)等。化療可應用於晚期胸腺腫瘤的姑息治療、新輔助化療及復發疾病的治療中。在與放療聯合時,一般採用序貫化放療,以避免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近十餘年來對浸
發布於 2023-03-09 18:26
0評論
胸腺瘤是成人縱隔常見腫瘤其發病率佔縱隔腫瘤的10-20%,多發於前縱隔,男女發病率基本相同,通常在40-50歲最常見。一、病理:胸腺瘤大多呈實質性結節狀,切面呈灰色或灰黃色。臨床上一般將其分成良性胸腺瘤(非浸潤型胸腺瘤)和惡性胸腺瘤(浸潤型胸腺瘤)二大類。胸腺瘤包膜完整與周圍組織邊界清楚稱為良性胸腺瘤;胸腺瘤包膜不完整或無包膜,呈浸潤性生長,侵犯包膜或包膜外周圍脂肪組織和器官組織稱為惡性胸腺瘤。
發布於 2022-10-04 23:30
0評論
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系統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將部分淋巴細胞分化成T淋巴細胞。胸腺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可發生良性或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胸腺瘤,其他腫瘤或類腫瘤疾病還有:胸腺癌、胸腺囊腫、胸腺脂肪瘤、胸腺增生等。疾病介紹“胸腺”英文一詞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因胸腺外觀似植物thyme,其二是thymus(胸腺)一詞源於希臘文,意為中心、心臟,因為早期解剖學認為胸腺與心臟有關。胸腺位於前縱
發布於 2023-02-06 05:07
0評論
新的胸腺瘤WHO分類始終未發佈,這也使胸外科醫生對於胸腺瘤的認知與判斷不如肺癌以及食管癌精準。2004版的WHO分類將胸腺上皮腫瘤分為A、AB、B1、B2和B3(及少量其他類型)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更早的Masaoka臨床分期(1978年制定,1981年修訂)分為4期。二者是不一樣的,前者根據細胞類型制定,後者按照臨床腫瘤生物學行為制定,將他們完全劃為等號顯然是不合理的。2014年5月JTO雜誌上
發布於 2022-10-11 11:28
0評論
在胸腺瘤的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兩個常見的問題經常困擾著患者:一個是胸腺瘤圍手術期的重症肌無力,另一個是胸腺瘤的良惡性區分。確實,對胸腺瘤患者而言,這是兩個相對複雜且難以理解的問題,但又無法在治療過程中完全避開。重症肌無力與胸腺瘤的關係可是若即若離,研究發現重症肌無力患者15%~30%會合並胸腺瘤,而胸腺瘤患者30%~60%會合並重症肌無力,但兩者有無必然相關性,其實質是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使得這
發布於 2023-02-09 19:37
0評論
初步瞭解了我們的縱膈組織結構及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後,當然就要介紹一下經常會出現在這棟別墅中的一些客人,這有助於疾病的初步判斷。首先要介紹的是胸腺瘤,他可是別墅的常客,縱膈腫瘤中的活躍者。他經常會出現在縱膈的上部----別墅的第二層,並且他喜歡呆在偏前方。為甚麼他經常會出現在哪裡呢?因為胸腺瘤的根源----胸腺就在那裡。胸腺是我們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生長髮育後定位於人體的前縱膈併發揮作用,隨著年齡
發布於 2023-02-09 19:32
0評論
胸腺瘤屬胸外科常見疾病,目前在各家醫院廣泛開展診治工作。談及胸腺瘤各型各期的準確定性及治療方案,國內外各家醫院及研究所提出的論點差異較大。直至今日,國際醫師協會尚未能制訂出統一的治療方案。本文將近年來胸腺瘤的診療現狀及其新進展進行綜述,供大家參閱。準確概念胸腺瘤並非胸腺腫瘤,僅指來源於胸腺上皮的腫瘤。起源於胸腺淋巴細胞可以生成霍奇金淋巴瘤,起源於胸腺內分泌細胞可以生成胸腺類癌、小細胞癌,其他少見
發布於 2023-03-09 19:46
0評論
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淋巴系統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將部分淋巴細胞分化成T淋巴細胞。胸腺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可發生良性或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胸腺瘤,其他腫瘤或類腫瘤疾病還有:胸腺增生、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腫、胸腺癌等。胸腺內各細胞分佈胸腺位於前縱隔,一般分為不對稱的兩葉,中間以峽部相連,呈“H”形狀。借甲狀腺胸腺韌帶與甲狀腺左、右兩葉相連。下極平第4~6肋間水平,覆蓋在心包和心底部大血管之上。胸
發布於 2023-06-02 19:38
0評論
患者:眼皮沒力,8天前查出胸腺腫瘤2cm。答:如果眼皮無力應該有胸腺瘤,不應該是一層膜。建議先去神經內科檢查。如確診有重症肌無力,需要先吃藥控制症狀後三個月,可以開胸或在胸腔鏡下行胸腺瘤切除術。
發布於 2023-02-09 19:07
0評論
來自北京郊區的小夥子小李和來自遼寧的姑娘小楊,均就診於當地醫院,胸部CT檢查發現“前縱隔內巨大腫物,推擠壓縮上腔靜脈,縱隔向左移位。”由於前縱隔內腫物巨大,包裹著人體最大靜脈,手術風險過大,多家三甲大醫院均認為無法手術治療。不僅如此,他們還同時伴有四肢無力、吞嚥困難、甚至呼吸費力等。輾轉多家大型醫院,儘管診斷清楚:侵襲性胸腺瘤全身型重症肌無力,但由於腫瘤包裹上腔和無名靜脈,手術難度太大,加之有可
發布於 2022-10-23 09:2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