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皮動物微管相關蛋白樣4(EML4)編碼蛋白N-末端部分融合至間變淋巴瘤激酶(ALK)的細胞內酪氨酸激酶結構域,重排為EML4-ALK,導致異常酪氨酸激酶表達。2007年Soda首次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後標本中檢測到EML4-ALK重排融合。在未經選擇的NSCLC中,EML4-ALK陽性檢出率較低,約1.5-6.7%。
Shaw等研究表明,在限定篩選條件的人群中,EML4-ALK融合比例增高,如不吸菸或僅少量吸菸,且無EGFR突變者,EML4-ALK陽性率高達33%,這也是迄今報道EML4-ALK檢出率最高人群。這項研究的結果提示我們,上述這些EGFR-TKIs治療優勢而不敏感人群實質上蘊藏著新的分子事件。
2010年ASCO會議上報告的Ⅰ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82例存在EML4-ALK融合的NSCLC患者接受Crizotinib治療(250mg,bid),90%出現腫瘤縮小,57%的患者獲得客觀緩解。2011年ASCO會議上,Shaw更新了Ⅰ期研究的生存數據:82例接受Crizotinib的患者,1年生存率為77%,2年生存率為64%,中位OS尚未達到。鑑於這種不俗的療效和輕微的副反應,EML4-ALK融合的發現與治療突破被評為2011年臨床腫瘤界十大進展之一,而美國FDA於2011年8月26日批准Crizotinib上市,用於治療ALK融合的NSCLC患者。
2012年NCCN更新之一即為:對於非鱗NSCLC患者,一線治療時建議檢測EML4-ALK,若為陽性,推薦接受Crizotinib治療。A8081005研究針對化療失敗並檢測到EML4-ALK融合的NSCLC患者,已於2012年4月份結束招募,全球共隨機818例,陽性率為20.8%(818/3927)。今年的ASCO年會上報道了最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數據:中位治療週期為25周,ORR為53%,12周的DCR為85%,中位PFS 8.5個月。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視覺異常(50%),噁心(46%),嘔吐(39%),腹瀉(35%,多為1-2級)。
有146例患者患者在PD後仍繼續Crizotinib治療,多為單器官病灶的進展。53%的患者PD後crizotinib治療超過2周,中位PD後治療時間為10周,大多數患者有較好的體力狀況。進展後仍給予靶向藥物並加強局部病灶治療是“個體化治療”的體現,患者仍可從中獲益。
雖然crizotinib有較快的緩解和較長的PFS,仍不可避免地出現耐藥。Ryohei Katayama等分析了ALK抑制劑的耐藥機制:該研究對18例出現crizotinib耐藥患者的標本進行了分子檢測,發現耐藥與一系列不同的激酶區域突變相關,包括:ALK融合拷貝數增加(copy number gain,CNG)、同一細胞再次出現原癌基因表達或不同細胞檢測到原癌基因。克服或逆轉耐藥需要區分耐藥與ALK區域的繼發性突變或拷貝數增加相關,還是與原發或繼發原癌驅動基因表達有關。
研究人員積極尋找能夠逆轉ALK抑制劑耐藥的新藥,LDK378有望成為其中之一。Ranee Mehra報道了一項Ⅰ期臨床研究:56例患者(ALK陽性的各類實體瘤患者,包括肺癌),在之前的治療失敗後給予LDK-378治療,評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療效。結果令人鼓舞:LDK-378的劑量從50mg/d遞增到750mg/d,絕大多數患者能夠耐受750mg/d,主要的不良反應為輕微的噁心(59%)、嘔吐(54%)、腹瀉(48%)、乏力(21%)、呼吸困難(12%)。
嚴重不良事件包括轉氨酶升高、嘔吐、脫水和間質性肺病,各1例,在停藥後緩解。這部分患者的中位年齡為53歲(22-78),66%為女性,89%為NSCLC,7%為乳腺癌,4%為其他類型腫瘤。接受治療的週期為1-53周,目前仍有64%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療。有66%的患者既往接受過Crizotinib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26例先前接受過Crizotinib治療的NSCLC患者,給予LDK378(400mg/d或更高劑量),總體有效率達81%。共有33例NSCLC患者至少接受400mg/d的LDK378治療,客觀緩解率為67%,在最大耐受劑量750mg/d時,對腦轉移也有效,但是這一顯著的療效在其他類型腫瘤並未觀察到。這一研究的結果有望部分解決ALK陽性患者出現耐藥後的治療困局,期待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