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與鄰近組織有甚麼關係?
肛管與直腸下端相連,是排便的最後通道。肛管的上界平面:在男性與前列腺尖齊高;在女性與會陰體齊高。肛管周圍包有內、外括約肌、聯合縱肌和肛提肌。肛管的前方與會陰體接觸;在男性借會陰體與尿道膜部、尿道球和尿生殖膈後緣相鄰;在女性借會陰體與陰道前庭、陰道下三分之一部相鄰。後方借肛尾韌帶連於尾骨;兩側為坐骨直腸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李國棟
肛管毗鄰除上述各組織之外,尚有兩個特殊結構:前面由肛門、直腸及會陰部肌肉、筋膜集聚成的堅韌腱性結構,稱為會陰中心點,又名會陰體;後面為肛尾體,又名肛尾腺,位於尾骨尖前下,肛提肌下方。肛尾體下即肛尾韌帶附著處,肛尾韌帶纖維圍繞肛尾體附在尾骨尖背面,肛提肌和肛尾韌帶在肛尾體前連接,尾骨為其後界,肛尾體包埋在脂肪組織和纖維結締組織組成的假囊中,來源骶中動脈,為一群捲曲的血管組織,有輸入動脈和輸出靜脈,至今肛尾體作用不明。
肛管內部自上而下有哪4條界線?各有甚麼臨床意義?
外科肛管內部自上而下可分為四條界線。(1)肛管直腸線,約在齒線上1.5cm處,即肛管直腸環平面。因肛管直腸環由恥骨直腸肌、外括約肌深層、潛層,部分內括約肌構成,是維持正常排便的主要組織,臨床常以此線為標誌檢查肛管四周括約肌功能狀態,並且為手術提供較好的解剖學位置。(2)齒線,也稱梳狀線。是肛管皮膚與直腸粘膜連接的界線。由於齒線上、下的組織、血液供應,淋巴迴流,神經支配,胚胎形成均不同,因此它在臨床診斷疾病和治療中有重要的作為,大部分肛門直腸病也發生在齒線附近。(3)肛門線,此線位於肛管中段,齒線下約1cm。手指插入肛管,按壓四壁可摸出一溝,呈環狀,即是肛門線。此線上為內括約肌,其下為外括約肌皮下部。故又稱括約肌間線。又因此部缺乏血管,顏色較淺,稱肛白線。臨床作為區別內、外括約肌的重要標誌。(4)肛管皮膚線,是肛管和體表皮膚的分界線,有些亦稱之為肛門緣。
肛門直腸周圍的肌肉有哪些?各有甚麼生理功能?
肛門直腸周圍的肌肉可分為二類,一類為隨意肌,有外括約肌、肛提肌;一類為不隨意肌,有內括約肌和聯合縱肌。(1)外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被聯合縱肌纖維分為三層,依序為皮下層、潛層和深層。其生理功能是平時閉合肛門,排便時舒張,幫助排便,排便後又立即使肛門閉合。(2)肛提肌:一般又分為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三部。對於承託盆腔內臟,幫助排便,括約肛門有重要作用。(3)內括約肌:由直腸環行肌束向下延伸變粗而成。內括約肌的生理功能有平時閉合肛門,排便時能擠壓糞塊通過肛管完成排便,排便結束後閉合肛管。(4)聯合縱肌:該縱肌是肛提肌纖維與直腸縱肌在肛管上端匯合而成,向下行於內、外括約肌之間。此兩種纖維向下逐漸減少,在內括約肌下緣平面處幾乎完全消失,為彈性纖維所代替,但有少量終末部纖維含有平滑肌。其生理功能是固定肛管,協助肛門括約功能。
4.肛門直腸周圍的間隙有哪些?
肛門直腸周圍間隙共有7處,這些間隙中充滿脂肪結締組織,並有淋巴、血管和神經通過,肛腺管的屬支也位於間隙內。由於解剖位置和結構特殊關係,常易發生膿腫及繼發肛瘻。肛門直腸周圍間隙臨床上分肛提肌上(深間隙)及肛提肌下(淺間隙)兩大類。(1)肛提肌上間隙:A 骨盆直腸間隙:在直腸兩側,左右各一。上為腹膜,下為肛提肌,前為膀胱或陰道,後為直腸側韌帶,其位置較深,形成膿腫時不易發現。B 直腸後間隙(骶前間隙):位於直腸和骶骨之間。上為返折的腹膜,下為肛提肌,前為直腸,後為骶骨及骶前筋膜,可與兩側的骨盆直腸間隙相通。(2)肛提肌下間隙:A坐骨直腸間隙:位於肛管與坐骨結節之間,左右各一,上為肛提肌,下為皮膚,並可通過肛管前、後方相連。B 肛門後深間隙:位於肛門及肛管後方,上為肛提肌,下為外括約肌淺部,後方是尾骨。肛管後間隙感染時可向兩側坐骨直腸間隙蔓延,形成後馬蹄形膿腫及竇道。C 肛門後淺間隙:上為外括約肌淺部,前為外括約肌皮下部,下為皮膚,此間隙感染只限於皮下組織,不會影響到肛管、坐骨直腸間隙及肛管後深間隙。D 肛管前深間隙:下為外括約肌淺部,附著在會陰體中央腱處,上界可伸展到直腸陰道膈,後為外括約肌深部,前為尿生殖膈。此間隙後側與坐骨直腸間隙相連。E 肛管前淺間隙:與肛門後淺間隙相同,感染只限於皮下組織。F 肛管周圍皮下間隙:位於肛管下段三分之一週圍,其上為直腸縱肌纖維向外延伸部分,下為皮膚,內為外括約肌皮下部。G 括約肌間隙:在內、外括約肌之間聯合縱肌層處,感染常來自肛腺,常向外、上、下方擴散形成各種不同的肛門周圍膿腫及肛瘻。
5、肛門直腸的血液循環特點?
肛門直腸的動脈供應來自直腸上、下動脈、肛門動脈和骶中動脈。直腸上動脈是腸繫膜下動脈的終末支。直腸下動脈由髂內動脈分出,左右各一,通過直腸側韌帶進入直腸。肛門動脈由2側陰部內動脈分出,通過坐骨直腸窩分佈肛管區。骶中動脈由腹主動脈分叉處的後壁分出,緊靠骶骨前面下行,分佈於直腸。
肛門直腸部靜脈的分佈狀態與動脈相似,有直腸上靜脈和直腸下靜脈、陰部內靜脈、肛門靜脈。直腸上靜脈起自齒線以上直腸粘膜下的靜脈叢,匯成數支靜脈,穿過直腸壁經過腸繫膜下靜脈入門靜脈。齒線以下靜脈叢匯成數支,部分進入肛管靜脈和陰部內靜脈,部分進入直腸下靜脈,直接流入髂內靜脈,入下腔靜脈。
肛門直腸的血液循環由於一部分屬門靜脈系統,一部分屬下腔靜脈系統,二者之間有交通支存在,因而此處容易形成靜脈曲張,特別是直腸肛門靜脈均無靜脈瓣,故靜脈叢容易擴張成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