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障礙是指由於各種具有重大心理或生理影響的突發事件,如戰爭、火災、洪水、地震、傳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和其他災難,使人無法有效地應對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急性應激反應是在應激性災難事件發生後最早出現的,其典型表現包括意識的改變、行為的改變和情緒的改變。意識改變發生得最早,主要表現為混亂、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不能清楚地感知時間和周圍的事物。例如,有些人在聽到親人去世的消息後當場昏迷,醒來後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不認識周圍的親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這種神志不清有時會持續數小時,有的會持續數天。
行為變化主要表現為失明後行為明顯減少或增加。行為的減少明顯表現在不主動與家人交談,也不理會與他們交談的家人。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如何洗臉、梳頭,不知道如何吃飯、睡覺,需要家人提醒或反覆叮囑。整個人的生活處於混亂的狀態。行為增加,表現為無組織、無目的的運動,甚至衝動地破壞物品。此人話多,或自言自語,說話的內容支離破碎,毫無邏輯性。
情緒變化表現為驚恐、麻木、震驚、困惑、憤怒、恐懼、悲傷、絕望、內疚,以及一種被壓倒和無法應對突然發生的災難的感覺。這些情緒往往表現得非常強烈,如被毆打後的強烈憤怒和恐懼,以及失去親人後的極度悲傷、絕望和內疚。
在強烈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下,個人有時會做出不堪重負的行為,如被極度的悲傷、絕望和內疚所征服,有些人可能會採取自殺的方式來緩解不可接受的痛苦。它還可能伴隨著燒心、氣短、胸悶、消化道不適、頭暈、頭痛、難以入睡和做噩夢等軀體不適。
對於受災害影響的人來說,災後幾乎很難通過自己的力量將心理狀態迅速調整到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受災群眾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讓他們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讓他們的心態變得更加平和。這不是一種哀傷的狀態,不是一種冷漠的狀態,而是上述急性應激反應所描述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的出現,只能說明我們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並不是說我們軟弱或不堅強,只要我們是一個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面對這樣的災難就不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