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概述痔是一種常見疾病,是肛墊發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叢血流淤滯形成的團塊,出現墜脹、疼痛、出血或嵌頓等臨床表現,稱為痔。在我國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痔的出現,在國外早在公元前500~前300年就有“haemorrhoids”的記載,haemorrhoid是來自於古希臘字haemorrhoides,意指出血。
一、病因:目前病因仍不清楚。
主要有以下學說:
1、肛墊下移學說:認為在肛管粘膜下有一層特殊的組織,在胎兒時形成,位於肛管左側、右前、右後三個區域,凸向肛管內;由靜脈(或稱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稱為肛管血管墊,簡稱肛墊,起閉合肛管,節制排便作用。肛墊充血、下移形成痔。
2、靜脈曲張學說:認為痔的形成主要由靜脈擴張淤血所致。
3、遺傳、種族和飲食因素。
4、分類
1)內痔:位於齒線以上,由於肛墊肥大、下移形成,表面由黏膜覆蓋。常見於右前、右後、左正中三處,以出血和脫垂為主要表現。
2)外痔:位於齒線以下,表面由皮膚覆蓋。常見的有血栓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痔外靜脈叢淤血、曲張形成的單純性外痔及炎性外痔,
3)混合痔:位於齒線附近,由皮膚黏膜交界組織覆蓋。具有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
二、症狀和體徵
根據內痔發生的部位分原發性內痔(母痔)和繼發性內痔(子痔)。
母痔:有三個,位於齒線上方的左正中、右前、右後(截石位的3、7、11點位)。這與血管的分支有關。
子痔:有1~4個,由靜脈再分支擴張而成,常與右後和左正中母痔相連。
環狀痔:母痔和子痔都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齒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曲張,在肛門緣形成圓形、橢圓形或稜形柔軟腫塊。
血栓性外痔是臨床多發病,常因肛周皮下靜脈破裂,血液淤積皮下而成。檢查可見肛周或肛管皮下有葡萄狀暗紫色腫物,有時伴表面輕度糜爛出血。
結締組織外痔因其形態而命名,又稱贅皮痔,皮膚下垂物和贅皮性外痔。這種外痔是肛門緣皮膚皺襞增厚肥大,有結締組織增生,痔內無曲張靜脈,血管甚少,底寬尖長,呈黃褐色或褐黑色,突出易見,大小形狀不等。有時只有一個,在肛門後部或前部正中,有時數個圍繞肛門一週。
混合痔:兼有內、外痔特點。
三、分期
一期:以便血為主要症狀,無脫出。
二期:便血伴有排便時痔體組織脫出,便後痔能自行還納。
三期:排便、勞累、行走過久,以及咳嗽、負重等腹壓增加的情況,痔體脫出,不能自行還納,需用手還納。
四期:痔體組織長期脫出不能還納。
三、四期時,多已成為混合痔。
混合痔分期參照此標準
1、臨床表現
1)便血。輕時為手紙染血,嚴重時可謂滴血甚至是噴射狀出血。
2)痔體組織脫垂。
3)疼痛:主要見於嵌頓、水腫、血栓形成、感染、壞死時。
4)肛門瘙癢、潮溼。
5)墜脹感:自覺排便不盡或小腹下墜,常見於痔體脫垂、嵌頓時。
2、診斷
1)肛門視診:三、四期內痔,可以直接看到痔體。蹲位時二期內痔有時也能看到。外痔和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均可直接看到。
2)直腸指診:內痔痔體組織沒有纖維化或血栓形成時不易捫出,但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如直腸癌、息肉等。外痔指診有助於分類。
3)肛門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痔核痔體組織,可以觀察直腸內有無出血。近年來隨著電子直乙鏡和電子肛門鏡的發展,還可以留下圖片資料更有利於循證醫學和轉診。
3、鑑別診斷
1)直腸癌:僅憑便血未進行直腸指診和內鏡檢查易誤診。
2)直腸息肉:可有出血症狀,帶蒂息肉脫出易誤診為痔脫出。
3)直腸脫垂:易誤診為環形痔。
4)肛乳頭肥大:可出血、脫出。但多為乳白色,位於齒線附近,被覆皮膚。
5)肛裂的哨兵痔需與外痔鑑別,看到裂口有助於鑑別。
4、治療
1)無症狀可無需治療。痔人人皆有,俗話說十人九痔或十男九痔,實際上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痔非病,肛墊是正常解剖結構不能消除,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症狀。
2)一般治療:軟化大便,坐浴(溫水<40℃,常用1:5000高錳酸鉀,我院常用中藥白礬10克、硼砂15克、元明粉25克,用2500ml水),外用痔瘡栓、膏。痔脫出時,可用手還納。水腫時可局部用50%硫酸鎂冷溼敷。
3)痔注射療法:自19世紀沿用至今。國外常用5%苯酚植物油、5%魚肝油酸鈉、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國內常用消痔靈(礬、鞣酸),礬藤痔、芍倍注射液(也稱安式液)。有嚴格適應症,常見併發症:出血、局部壞死、直腸肛管狹窄。適用於一、二期,三、四期治療後兩年複發率高。
4)RPH:自動痔瘡套扎術(RPH)是由祖國中醫傳統結紮療法發展而來,此法是通過特製的自動痔瘡套扎器在齒線上方1.5~3cm的適當位置將特製的。膠圈套於痔或痔上粘膜的基底部,通過膠圈的緊縮、絞勒阻斷痔瘡的血供或減少靜脈倒流,減少痔的充血肥大或血流瘀滯,使之產生缺血、萎縮、壞死,套扎組織逐漸脫落,創面組織修復而愈。是目前非手術治療療效最好的治療方法之一。
5)PPH(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一次手術對直腸黏膜作環形切除,對於環形混合痔脫出症狀為主的患者適用。
還有TST手術,與PPH手術方法基本一致,但由於所用輔助器械不同可以實現對單一痔核或某幾個痔核做手術。
1)外剝內扎術:傳統的經典手術,也稱為Milligan-Morgan手術或簡稱為M-M手術,適用於3、4期痔的治療。
2)環痔切除術:因易出現肛門狹窄目前已較少採用。
3)外痔血栓剝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