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01:09

後外側法既可以對外側和後踝進行復位和固定,減少了切口,同時也選擇了軟組織比較豐富的後外側間隙。切口的併發症減少。

術中操作也被簡化,三個腳踝的重新定位和固定可以在俯臥位上解決,而不需要頻繁改變體位。

而鋼板都是在防止骨折塊移位的方向,即防滑的一面進行補充,有效降低了內固定失敗率。

術後疤痕癒合良好,踝關節功能恢復滿意

踝關節骨折的新方法相關文章
       複雜的三踝骨折(內踝、外踝、後踝)在手術治療時往往存在切口問題。因為踝關節局部軟組織菲薄,容易出現軟組織癒合不良、感染、內固定外露等不良結果。中      後外側入路可以同時兼顧外踝和後踝的復位與固定,減少切口的同時,還選擇了軟組織比較豐厚的後外側間隙,減少了切口併發症的發生。    術中操作也得到了簡化,不用頻繁變化體位,俯臥位就可以解決三踝的復位和固定問題。而且鋼板都是輔在防止
發布於 2022-12-17 02:49
0評論
踝關節骨折多由間接暴力引起踝部扭傷後發生。根據暴力方向、大小及受傷時足的位置的不同可引起各種不同類型的骨折。有時踝關節受到直接暴力的作用發生複雜性骨折。一、分類臨床常用分類方法是Lange-Hansen分類法和Davis-Weber分類法和AO分類法。Lange-Hansen分類法於1950年提出,根據足在受傷時的位置和暴力的方向分型骨折。是踝關節骨折第一個現代的分類方法(表)。對於踝關節不穩定
發布於 2022-10-22 14:24
0評論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常見的是足踝關節外側一個或兩個韌帶的損傷。踝關節扭傷非常常見,可造成踝關節的骨折或韌帶的損傷,對於韌帶的損傷醫生往往也不太重視,僅給患者用一些外用對症治療的藥物。踝關節扭傷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就會遺留下踝關節長期的不穩定及踝關節腫脹、疼痛,這在門診是很常見的。大概20%-30%的患者有踝關節長期疼痛和腫脹,其中有一部分病人就是早期的治療不當而造成的。腳踝扭傷後如果沒有骨
發布於 2023-01-06 12:46
0評論
踝關節的活動是一整個系統,移動發生在上下方向的平面,我們稱為背屈蹠屈。距骨在踝關節中的位置很穩定,猶如被安放在一個盒子中,一側是內踝另一側是腓骨。足的內外翻運動實際不發生在踝關節而是下方的距下關節,使足內翻的肌肉比使足外翻的肌肉肌力略強,當足著地姿勢不當時,因跟部的內旋而造成外側方韌帶的緊張,當張力超過一定程度時踝關節發生扭傷。當韌帶拉昇超過其彈性強度的臨界點時就發生了撕裂。踝關節扭傷的程度範圍
發布於 2023-02-09 15:12
0評論
為甚麼進行踝關節置換?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踝關節的病變。如踝關節骨折、反覆的踝關節扭傷、踝關節內外翻和類風溼關節炎等都可引起踝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造成踝關節關節炎。這樣的患者通常表現為踝關節的疼痛,僵硬,活動度下降。踝關節負重或是活動後疼痛加重,並有關節的腫脹。行走時跛行,有關節的不穩定感。疼痛可以造成患者活動困難,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一旦關節軟骨損傷,很難自行修復。單純通過藥物不能使其恢復。藥物只
發布於 2022-10-22 14:09
0評論
踝關節扭傷,我們俗稱為崴腳。除了引起骨折外,常常導致踝關節一條或者多條韌帶的損傷,撕裂甚至斷裂。而習慣性扭傷,是由於一次或者多次損傷,導致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鬆弛,踝關節穩定性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距骨軟骨損傷,骨關節炎形成。臨床上常見於男性,往往主訴踝關節老是扭,一不小心就扭傷。部分患者會在走高低不平路面是出現恐懼感,有控制不住踝關節感覺。嚴重者後期出現無法負重行走,嚴重的疼痛。需及時去足踝外科就診
發布於 2023-03-19 08:51
0評論
概述 踝關節脫位是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踝關節脫位之後的護理是相當重要的,良好的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康復,加快脫位部位的癒合。其中飲食護理是很重要的,在骨折早起飲食以清淡為主,但是要有營養並且比較容易消化,食物中最好含有一些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藥物,具體甚麼藥物的話可以去諮詢中醫科的醫生,他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開一些合適的藥物。 步驟/方法: 1、 骨折的中後期患者的飲食要以強筋健骨為主,
發布於 2024-06-15 21:54
0評論
踝關節在人體站立、行走、下蹲等動作中至關重要,內踝、外踝、脛骨下段以及堅固的韌帶和關節囊保證了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其解剖結構也只容許背屈和蹠屈,但是由於踝關節要承載幾乎全部的體重,在行走或運動中一旦出現內、外翻或內、外旋方向的的滑動則會造成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損傷後最常見的表現為踝關節腫脹疼痛,影響站立行走。我們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分別給予介紹:1、踝關節韌帶損傷:踝關節韌帶包括內踝韌帶、外踝
發布於 2022-12-28 05:35
0評論
踝關節韌帶損傷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性斷裂兩類,前者稱為踝關節的扭傷或捩傷,後者可發生踝關節的脫位或半脫位,三角韌帶、下脛腓全部韌帶或部分骨間膜同時損傷時,可出現下脛腓分離和距骨向外脫位。臨床上以外踝的腓距前韌帶損傷和下脛腓前韌帶損傷為多見,三角韌帶損傷常合併在踝關節骨折脫位中。大多有明確的外傷史。臨床上可發現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腫脹和疼痛、局部出現壓痛、皮下產生瘀斑,關節活動受限及跛行等。將足被動蹠屈
發布於 2023-03-26 02:36
0評論
急性扭傷的患者多表現為疼痛、皮下淤血;嚴重的可有滑膜或軟骨損傷,表現為踝關節周圍的腫脹和壓痛、踝關節活動受限。韌帶撕裂或骨折發生時,踝關節損傷側或骨折端疼痛、腫脹更為明顯。反覆多次損傷患者的關節囊往往鬆弛,易繼發軟骨損傷、滑膜炎、骨贅和其他關節面的損傷,出現慢性損傷側或關節內廣泛的疼痛、壓痛、腫脹,穿高跟鞋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時,有不安全感和腿打軟的表現。許多患者為此深受困擾,不得不在踝關節外
發布於 2024-06-12 09: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