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6 22:06

  目的:探討中藥辨證內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方法:將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就診於我院的86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100mg/次,1次/d;治療組患者則給予中藥湯劑辨證內服治之,1劑/d,1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評估治療前後關節疼痛的變化,用Lyshom膝部評分量表評估膝部功能改善情況;用膝關節骨關節炎自評量表(WOMAC)評估患者關節評估其關節僵硬程度,計算有效率,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結果:治療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0.7%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69.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痛感緩解程度、VAS評分下降程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改善尤其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經治療後膝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地改善,關節僵硬程度得到緩解,Lyshom評分較治療前上升,而WOMAC僵硬評分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組患者的改善程度尤其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則出現噁心1例,反酸1例,胃不適2例,頭暈1例,嗜睡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3%,治療組患者則無明顯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中藥辨證內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臨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關節疼痛,提高膝關節功能,緩解關節僵硬,是中醫藥辨證分型論治骨科疾病的突出體現,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膝骨性關節炎是臨床骨科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臨床以關節疼痛、腫脹、功能受限為常見症狀,長期持續存在的痛感、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已經成為臨床致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中醫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已形成以藥物治療為主,手法、針灸、功能鍛鍊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體系,具有方法多樣、療效可靠、價格低廉、不良反應少的獨特優勢,在減輕症狀、調整體質、延緩和消除病因等方面取得很好的療效。本次研究筆者結合膝骨性關節炎的體質特點,從辨證角度入手,分型治之,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就診於我院的86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52.6±3.8)歲;病程4個月-7年,平均(2.5±0.8)年;發病部位:左側者14例,右側者22例,雙側者7例;治療組患者43例,其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3.2±3.5)歲;病程3個月-9年,平均(2.8±1.2)年;發病部位:左側者15例,右側者20例,雙側者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數據經統計學SPSS20.0處理,差異性不顯著(P>0.05),說明可以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1.2 納入標準

  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X線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參照《骨關節炎診治指南》確診。(1)患者可見近1個月內膝關節疼痛症狀反覆出現;(2)X片顯示囊性病變、關節間隙變窄等;(3)至少2次可見關節液黏稠、清亮,WBC≤2000個/ml;(4)中老年患者≥40歲;(5)晨僵≤3分鐘;(6)活動時候有股摩擦音。符合上述1+2條或1+3+5+6條或1+4+5+6條均可確診。中醫分型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確診。

  1.3排除標準

  排除依從性差、甚則中途退出的患者;排除孕期、哺乳期患者;排除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對阿司匹林、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等存在過敏反應可能引起交叉過敏的患者;排除限制鈉鹽攝入量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膝關節畸形的患者;排除存在嚴重心、肝、肺、腎、造血系統等病變患者;排除有痛風、類風溼等關節炎病史者;排除近2周內有用服用激素、非甾體抗炎藥等治療的患者。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0.1g*6s)100mg/次,1次/d,1周為一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治療組患者給予中藥辨證內服治療,分型治之。①風寒溼痺證:防風湯加減。組方如下:秦艽15g,防風8g,赤茯苓30g,川牛膝15g,川芎10g,赤芍10g,桑寄生10g,狗脊8g,羌活10g,桂枝12g,細辛3g,白芷10g,甘草6g。隨症加減,寒鬱化熱甚者加入黃芩15g,薏苡仁30g;痛甚者加入元胡20g,當歸15g;寒甚者加入鹿角霜20g;②氣滯血瘀證:舒筋湯加減。赤芍30g,當歸10,羌活10g,薑黃10g,海風藤8g,伸筋草12g,獨活10g,防風6g,川續斷15g,川牛膝10g,甘草6g;隨症加減,肝鬱甚者加入柴胡8g,白芍30g;脅痛甚者加如川楝子10g,熱甚者加入鬱金15g,茵陳10g;瘀血甚者加入乳香8g,沒藥4g;③肝腎虧虛證:獨活寄生湯加減。組方如下:獨活10g,桑寄生15g,杜仲10g,炒川斷15g,川牛膝15g,秦艽8g,白茯苓15g,肉桂10g,川芎15g,炒黨參15g,當歸10g,白芍30g,熟地10g,女貞子10g,旱蓮草10g,陳皮8g,甘草6g。隨症加減,腹瀉者加入山藥15g;腰膝痠軟甚者加入補骨脂10g,骨碎補10g;筋骨麻木甚者加入木瓜12g,雞血藤15g。根據患者的辨證類型,分型治之,每日取1劑,將藥物浸泡後水煎分早晚2次服之,1周為一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

  1.4觀察指標、療效標準 

  (1)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評估治療前後關節疼痛的變化,根據關節痛感輕重給予患者0-10分的評分。0分,無痛,10分,劇痛,疼痛程度評價如下: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疼痛程度隨著評分升高而愈加嚴重。(2)用Lyshom膝部評分量表[6]評估膝部功能改善情況,膝部功能隨著評分的增加而提高。(3)用膝關節骨關節炎指數(WOMAC)評估患者關節評估其關節僵硬程度,總分0-200分,評分愈高,膝骨關節炎症的僵硬程度愈厲害。(4)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療效。臨床控制:患者關節活動正常,X線顯示正常,積分減少≥95%。顯效:患者關節活動不受限制,X線顯示明顯好轉,積分為70%-95%。有效:患者關節活動輕度受限,X線顯示有好轉,積分減少為30%-70%。無效:患者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X線無改變,積分減少不足30%。(5)觀察胃腸不適、神經系統損傷等不良反應。

  1.5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進行方差分析及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療效對比:治療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0.7%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69.8%,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兩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療效對比(例)

  組別n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有效率(%)

  對照組43119101369.8

  治療組4323115490.7a

  注:與對照組比較,X2=5.939, aP=0.0284<0.05< p="">

  2.2兩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膝部功能、關節僵硬評分對比  治療組患者的痛感緩解程度、VAS評分下降程度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改善尤其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經治療後膝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地改善,關節僵硬程度得到緩解,Lyshom評分較治療前上升,而WOMAC僵硬評分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組患者的改善程度尤其突出,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兩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膝部功能、關節僵硬評分對比(分)

  組別眼時間VASLyshomWOMAC僵硬

  對照組43治療前7.85±0.7622.38±7.4574.65±18.29

  治療後5.42±0.43a51.45±10.53a43.46±12.35a

  治療組43治療前7.91±0.7420.42±8.3676.41±20.33

  治療後2.84±0.36ab82.35±11.47 ab18.57±10.14 ab

  注:兩組患者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兩組治療後比較,bP<0.05

  2.3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則出現噁心1例,反酸1例,胃不適2例,頭暈1例,嗜睡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膝骨性關節炎屬於中醫學“骨痺”、“膝痺”、“萎證”等範疇,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近年來臨床上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上升,成為患者疼痛、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是有研究認為,該病發生與年齡、力學、肥胖、生物學、遺傳等密切相關。病理研究證實,其病理特點是關節軟骨的退變、退變軟骨組織細胞主要為成纖維樣軟骨細胞及肥大軟骨樣細胞,同時還累及整個關節,最終引起關節疼痛、關節僵硬、關節失用等行為功能障礙。因此,臨床上關節疼痛緩解、關節功能提高、僵硬緩解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國內外對其治療重點主要集中在延緩軟骨退變、緩解疼痛、改善功能、避免畸形,用藥以關節腔注射皮質激素和玻璃酸鈉類藥物、口服局部鎮痛藥、非類固醇抗炎藥等治療,重則則選擇手術治之,但因為關節炎通常為不可逆的進展,因此,西醫具有副作用多、無法根治的弊端。已有研究證明,中醫藥辨證論治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中醫學認為,膝骨性關節炎作為一種“痺證”,患者多因素體稟賦不足、年老體弱、久病勞傷等導致臟腑功能虛衰,肝腎虧損,筋骨失養,加之復感風、寒、溼邪入侵阻滯氣機,導致氣血運行受阻,阻滯筋脈關節,發為骨痺。《醫學入門》中有云:“痺者,氣閉塞不通流也……`與痿相類”。《濟生方》中言痺證曰:“痺之為病,寒則多痛,風則多行,溼則多著;在骨則重而不舉,逢寒則急,逢熱則縱,此皆隨所受邪氣而生證也”。由此可見,其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肝腎虧虛為本,風、寒、溼、瘀為標。筆者結合多年臨床經驗,認為臨床治之須辨明輕重緩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分型治之。 有臨床統計顯示,中藥治療骨性關節炎常用的藥物以活血藥(川芎、牛膝)、祛風溼藥(威靈仙、獨活)、補血藥(當歸、白芍)等藥物為主,活血化瘀為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主要治法。筆者臨床多見風寒溼痺證、氣滯血瘀證、肝腎虧虛證三種證型。風寒溼痺證多因患者外感風寒溼邪,入侵關節筋脈,氣血阻滯不暢,發為痺證。治之須祛風除溼,散寒止痛,筆者多用防風湯加味而成的湯劑內服治之。方中秦艽藥性潤而不燥,為治療痺證之良藥,無論寒溼、溼熱、痺證新久皆可應用;防風為治風之通用藥,功可祛風勝溼、除痺止痛;赤茯苓、牛膝、川芎、赤芍主入血分,功可活血化瘀、舒筋利脈;桑寄生、狗脊功可補肝腎、強筋骨;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可發表邪,有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之效;桂枝溫通筋脈、散寒除痺;細辛功可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甘草調和諸藥寒溫之性,多藥配伍,共奏祛風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氣滯血瘀證患者臨床治之以行氣化瘀為主,選舒筋湯加減治之,其方中赤芍、當歸養血活血;羌活、獨活解表散寒、祛溼止痛;薑黃功能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海風藤功可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溼除風;伸筋草重在舒筋活絡、除溼消痺;防風為治風之專藥;川續斷、川牛膝補肝腎,牛膝還有活血通經之功;甘草調和諸藥,多藥配伍,氣血得行,關節得舒,痺證得愈。肝腎虧虛證患者筆者強調以補益為主,選擇獨活寄生湯加減。其組方謹守患者“痺證日久、肝腎虧損、氣血不足”的病機特點,獨活、秦艽重在祛風除溼;桑寄生、杜仲、炒川斷、川牛膝則有滋補肝腎之功;熟地、女貞子、旱蓮草則有滋補腎陰之效;白茯苓、炒黨參、陳皮兼顧脾胃,有健脾行氣之功;肉桂溫腎助陽;川芎、當歸、白芍有養血活血之效,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以補為主,以通為輔,共奏滋肝益腎之功。總之,中醫辨證論治膝骨性關節炎謹守病機組方,有標本兼顧,攻補兼施之優勢。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中醫辨證內服組治療患者療效確切,有效率高,且關節疼痛緩解、膝部功能、關節僵硬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比較更為突出,疼痛VAS評分、Lyshom評分、WOMAC僵硬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變化程度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關注的是,對照組患者則出現噁心、反酸、胃不適、頭暈、嗜睡等胃腸、神經系統不適症狀,而中藥組則未見不良反應,這體現出中藥湯劑內服較之單純口服西藥具有療效確切、用藥安全性高等優點,臨床應用標本兼治,彌補了西藥單純對症治療的弊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關節疼痛,提高膝關節功能,緩解關節僵硬,是中醫藥辨證分型論治骨科疾病的突出體現,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如何識別和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相關文章
一、甚麼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有叫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膝骨關節炎為關節軟骨退變性和磨損,以及骨質增生形成骨贅(骨刺),並由此引起膝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正常得膝關節關節軟骨光滑平整,退變後象鋸齒狀。二、甚麼人好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年齡:20歲以後關節開始退化,而以55歲以上的老人最為多發。性別:女性
發布於 2022-12-12 23:52
0評論
飲食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關係嗎?肯定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有一些微妙的影響,我寫的東西僅供參考,很多東西仍然沒有定論,當做瞭解和八卦吧!一、飲食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體重。飲食的原則我的理解要均衡。二、飲食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四大原則:1、骨性關節炎患者應多食含硫的食品,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由於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取,對骨性關節炎十分有益。2、骨性關節炎患
發布於 2022-09-24 22:28
0評論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負重最大的關節,就像汽車上最容易磨損的主軸一樣。因此,在人體所有關節中膝關節最容易發生退變,醫學上將膝關節退變後形成的疾病,稱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60%患有骨性關節炎,65歲以上的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此病。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患者不僅飽嘗病痛的折磨,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負擔。美國每年將有30-50萬例人工關節置換
發布於 2023-01-15 06:51
0評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負重最大的關節,就像汽車上最容易磨損的主軸一樣。因此,在人體所有關節中膝關節最容易發生退變,醫學上將膝關節退變後形成的疾病,稱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60%患有骨性關節炎,65歲以上的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此病。這些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患者不僅飽嘗病痛的折磨,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許多負擔。美國每年將有30-50
發布於 2023-01-15 04:36
0評論
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複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並不是關節普通炎症,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膝關節骨質增生症的主要特點是關節主動活動時有磨擦音和疼痛,上下樓梯,斜坡或從坐位站立時特別明顯,按壓髕骨時,可有壓通和磨擦感,髕骨周邊或關節間隙壓痛,有時膝關節腫脹積液,有浮髕感,
發布於 2022-11-30 19:26
0評論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症狀:早期症狀是關節腫脹、疼痛,到晚期出現關節變形、活動受限。膝關節病變在全身關節疾病中發病率最高,41%骨性關節炎都發生在膝關節。因為在全身的關節裡,膝關節負重最大,活動量大,因此受害的機率也最大。此外,還容易受到外傷和由於勞累、寒冷、刺激等因素影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特點是:活動過多時出現疼痛,還可以造成下蹲、上下樓梯困難,最後導致行走困難,最嚴重的就是膝關節變形,常說
發布於 2022-09-24 22:55
0評論
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過程中,自從18世紀開始,一直在研究骨性關節炎的病理、生理,包括它的治療。現在目前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體系的治療方案。早期:往往採用保守治療,比如中藥的內服和外敷,中醫按摩,口服止疼藥、口服消炎藥物,維生素類藥物、營養軟骨類的藥物,另外,關節內注射一些軟骨潤滑劑,這些都是早期的治療方法,對早期關節軟骨的輕度退變是有一定作用的。到了中期的關節疾病,如出現遊離體,關節軟骨磨
發布於 2022-09-24 22:55
0評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或老年性膝關節炎,該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人類隨著生命衰老及數十年的關節運動後出現的的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必然結果。隨著年齡的增加,該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50歲後發病率則明顯增高。其中,女性患者的發病率約是男性的4~5倍。在膝關節內部,大腿骨與小腿骨的表面都有起著緩衝作用的關節軟骨,隨著該軟骨的磨損,患者行走或上下樓梯時膝關節會出現疼痛感。在人體關
發布於 2023-01-29 02:07
0評論
一、膝骨關節炎功能鍛鍊方法1、肌力訓練:主要鍛鍊股四頭肌,股四頭肌鍛鍊方法主要有等長訓練和等張訓練兩種。一般在早期主張採用等長訓練,它不需要關節活動且方法簡單、易行,效果明顯,不僅可使肌肉的力量增加,而且關節活動範圍最小,可避免對膝關節的磨損。尤其適合於老年人、股四頭肌肌力較弱或者關節腫脹、積液、疼痛明顯的病人。但是單一的等長訓練在提高肌力、改善肌肉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結合等張訓練是有
發布於 2023-03-14 11:16
0評論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亦有人稱其為骨性關節炎或骨關節退變性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並且是導致65歲以上老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在美國有4000萬骨關節炎患者,70歲以上患者有58%有骨關節炎症狀。由於關節軟骨的破壞、骨贅形成、關節間隙變窄,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度降低,活動後加重,隨行走距離增加疼痛加重。      好發部位:骨關節炎可在全身多個關節發病
發布於 2023-03-25 23:3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