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靜悄悄的流行病”,早期沒有症狀,往往在嚴重到一定程度時,突然出現疼痛、骨折等,因此,骨質疏鬆症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
骨質疏鬆症的分型與預防
一、概述
骨質疏鬆(OP)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的細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該病可發生於不同性別和任何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男性。骨質疏鬆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Ⅰ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青少年型)三種。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而特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危險因素
(一)不可控制因素
人種、老齡、女性絕經、母系家族史。
(二)可控制因素
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菸、過度飲酒、咖啡及碳酸飲料、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不足)、某些疾病和應用某些藥物(繼發性骨質疏鬆)。
三、臨床表現
疼痛、脊柱變形和發生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典型的臨床表現。但許多骨質疏鬆症患者早期常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往往在骨折發生後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時才發現已有骨質疏鬆改變。
(一)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痠痛或周身痠痛,活動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均有困難。
(二)脊柱變形:骨質疏鬆嚴重者可有身高縮短和駝背。椎體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影響心肺功能等。
(三)骨折:輕度外傷或日常活動後發生骨折為脆性骨折。發生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多為胸、腰椎,髖部,橈、尺骨遠端(手腕部位)、肱骨近端(近肩部)及足後跟等。其它部位也可發生骨折。發生過一次脆性骨折後,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
四、診斷
(一)骨密度測定
骨礦密度(BMD)簡稱骨密度,是目前診斷骨質疏鬆、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
監測自然病程以及評價藥物干預療效的最佳定量指標。骨折發生的危險與低骨密度有關,若同時伴有其它危險因素會增加骨折的危險性。
骨密度測定方法:雙能X線吸收法(DXA)是目前公認的骨密度檢查方法,其測定值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金標準。我院骨密度儀即為雙能X線吸收法,檢查時只需將非主力手放在檢查臺上,一兩分鐘後便得出結果,具有準確、方便、快捷的特點。
(二)診斷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基於骨密度測定:常用T值表示,即
①T值R-1.0為骨量正常
②-2.5T值-1.0為骨量減少(或低骨量)
③T值Q-2.5為骨質疏鬆
④如果T值Q-2.5並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鬆。
對於未絕經婦女而言,其診斷標準為:
①Z值>-2,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齡人範圍內;
②Z值≤-2,骨密度低於正常同齡人。如果T值>-2.5或者Z值-2,而臨床發生脆性骨折也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檢查部位:腰椎1-4或髖部。
五、預防及治療
一級預防:是無病防病。通過各種適宜的方式、方法,如增加戶外活動,合理接受陽光照射,科學健身等爭取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減少圍絕經期、絕經期後的婦女及老年人骨礦物的丟失,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積極預防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除正確防治原發性疾病外,在醫治某些疾病中使用能引起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的藥物時(糖皮質激素、肝素、抗癲癇類藥等)應慎重、適量,同時應採取相應措施,防止骨質疏鬆等併發症的發生。
二級預防:是有病早治,通過調查和骨密度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加強對骨質疏鬆症易患人群的監護和健康指導,通過藥物與非藥物手段,緩解骨痛,增進健康,
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
三級預防:是綜合防治,重點防止骨折。
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常用藥物
藥物治療的適應症:已有骨質疏鬆症(TQ2.5)或已發生過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減少(-2.5T1.0)並伴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素者。
鈣劑: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mg( 元素鈣量)是獲得理想骨峰值,維護骨骼健康的適量劑量,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
維生素D:對51~70歲的婦女每天400單位,對70歲及以上的老年婦女每天600mg。每天安全攝入維生素D的上限為2000單位。
複合製劑:鈣爾奇D,是碳酸鈣與活性維生素D3的複方製劑,每片含元素鈣600 mg,活性維生素D125單位。1~2片/天。睡前1小時服用1片,可使夜間血鈣水平維持平穩,減少或不引起夜間低鈣(抽筋)的發生。服藥期間注意便秘情況。
活性維生素D:適當劑量的活性維生素D(如a-骨化醇、骨化三醇)能促進骨形成和礦
化,並抑制骨吸收。應定期檢測血鈣和尿鈣水平。有研究表明,活性維生素D對增加骨密度有益,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險,進而降低骨折風險。老年人更適宜選用活性維生素D,它包括1a-羥維生素D(a-骨化醇)和1,25-雙羥維生素D(骨化三醇)兩種,前者在肝功能正常時才有效,後者不受肝、腎功能影響。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並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水平。骨化三醇劑量為0.25~0.5ug/d;a-骨化醇為0.25~0.75ug/d,在治療骨質疏鬆時,可與其它抗骨質疏鬆藥物聯合應用。
雙膦酸鹽類:有效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降低骨轉換(鈣、磷丟失)。臨床試驗研究證據表明阿侖膦酸鹽 (如阿侖膦酸鈉)可明顯提高腰椎和髖部骨密度,顯著降低椎體及髖部等部位骨折發生的危險。應用時嚴格遵照正確的用藥方法(如阿侖膦酸鈉應在早晨空腹時以200ml清水送服,進藥後30分鐘內不能平臥和進食),極少數病人發生藥物返流或發生食道潰瘍。故有食道炎、活動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返流性食道炎者慎用。目前臨床上應用的阿侖磷酸鈉有10mg/片(每日一次)和70mg/片(每週1次)兩種,後者服用更方便,對消化道刺激更小,有效且安全,因而有更好的依從性。
降鈣素類:能抑制破骨細胞的生物活性和減少破骨細胸的數量。可預防骨質丟失並增加骨量。目前應用於臨床的降鈣素類製劑有二種:鮭魚降鈣素和鰻魚降鈣素類似物。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證據顯示每日200IU合成鮭魚降鈣素鼻噴劑,能降低骨質疏鬆患者的椎體骨折發生率。降鈣素類藥物的另一突出特點是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鬆性骨折或骨骼變形所致的慢性疼痛以及骨腫瘤等疾病引起的骨痛均有效,因而更適合有疼痛症狀的骨質疏鬆症患者。降鈣素類製劑應用療程要視病情及患者的其它條件而定。一般情況下,應用劑量為鮭魚降鈣素50IU/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根據病情每週2~5次;鮭魚降鈣素鼻噴劑200IU/日;鰻魚降鈣素20IU/周,肌肉注射。應用降鈣素,少數患者可有面部潮紅、噁心等不良反應,偶有過敏現象。
除以上藥物外還有雌激素類、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腺素以及一些中藥(如金天格膠囊、強骨膠囊)等,可按病情及個體情況不同分別選用。
骨質疏鬆症是可以及早預防和治療的疾病,讓我們都行動起來,讓人人都有強健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