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08:26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癲癇的患病率在我國約6-7‰左右。癲癇病人在我國約900萬,活動性癲癇約600餘萬人。其中80%左右的患者經正規的內科治療後,癲癇發作可得到控制或緩解,其餘20%的患者屬難治性癲癇,需要外科干預。
  現代癲癇外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是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對致癇灶進行精確定位,手術切除引起頑固性癲癇的病因如腦腫瘤、血管畸形等病變和異常放電病灶,阻斷神經細胞異常放電的傳導途徑以達到根除或減少癲癇發作的目的的。通過外科治療,70-90%以上的難治性癲癇可望不發作或很少發作。
  然而,在外科治療後癲癇患者仍須服藥二年以上,一是因為癲癇長時間反覆發作,異常放電比較彌散,切除原發灶後,其他部位仍可能有異常放電;二是外科治療後,腦功能暫時失平衡,在手術後一段時間,是癲癇發作的高發期,發作可能會頻繁,需要藥物控制,以後會慢慢平穩。在服藥二年後,如無發作,可緩慢減藥至停止服藥。
  常用的抗癲癇藥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其應用應根據發作類型而由醫生選定藥物,患者不可自行用藥,以免產生不良後果。這些藥物長期應用均可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在不同製劑可改善療效和減輕毒副作用,如得理多,其引起皮疹的副作用較普通卡馬西平片明顯減少,而控制癲癇發作的效果明顯提高。
  近年來又有一些新藥應用於臨床如奧卡西平,拉莫三嗪 ,妥泰等,這些藥物雖然有許多優點,抗發作譜廣,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至於長期療效,遠期毒、副反應,仍需要進一步觀察。但是,新抗癲癇藥物與理想抗癲癇藥物,仍相距很遠。
  在癲癇手術後用藥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選用藥物以手術前用藥為基準, 選用常用而安全性藥物,如術前藥物過多、藥量過大,在保持術前用量一段時間內無癲癇發作,可在醫生指導下減藥或減量,儘可能減少抗癲癇藥的毒、副作用;
  (2)如術後有發作,在單一藥物無效時,可聯合用藥,應注意藥物間協同或拮抗作用;
  (3)應堅持長期、規則地服藥,一般服用抗癲癇藥至少2年。完全控制後仍再服2年,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
  (4)增減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應逐漸進行,不能突然停藥,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5)安全性:應監測血藥濃度,使其維持在安全有效的濃度範圍,即可控制癲癇發作,又可儘量避免毒副作用。         

難治性癲癇手術後如何用藥相關文章
甚麼是癲癇?甚麼是難治性癲癇?在民間,癲癇常常被稱為“羊角風”或“羊癲瘋”,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是大腦神經細胞反覆超同步放電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難治性癲癇就是指正規應用抗癲癇藥治療無效的癲癇。一些病人確診為癲癇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抗癲癇治療,癲癇仍然頻繁發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有些病人,病急亂投醫,不正規治療,最後也轉變為難治性癲癇。哪些原因可以引起
發布於 2023-01-10 08:06
0評論
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手術規範癲癲癇俗稱“羊角風”,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徵,是大腦神經細胞反覆超同步放電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由於大腦放電神經元所涉及的部位不同,可表現手腳的抽動、感覺的異常或者有特殊的感覺體驗,有的甚至表現為腹痛、頭痛。部分病人可伴有意識喪失,這些表現可在數分鐘內消失。1、難治性癲癇病人診斷和手術選擇(1)符合難治性癲癇臨床表現和腦電圖表現;(2)正
發布於 2023-01-10 07:36
0評論
    兒童是癲癇病的高發人群,一旦2種以上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方案未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從長期來看,再試用其他藥物能終止發作的幾率不足5%。因此,約30%患者即使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發作,最終將發展為藥物難治性癲癇。人群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癲癇兒童中,2年以後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比例為8-10%。而且,進一步隨訪可以發現,一部分原先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兒又會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如果影
發布於 2023-03-16 17:21
0評論
1975年Falconer已應用顳葉切除術治療兒童複雜性部分性癲癇,控制發作以利於神經系統的發育。然而,小兒癲癇手術的選擇標準仍未完全確定。癲癇患者有70%~80%經系統、合理用藥治療可控制或減少發作,預後良好,有學者認為需用藥2~3年以上無效方才應手術;小兒癲癇的部位和形式可隨年齡和大腦發育有出現不斷變化,14歲方固定下來,加上臨床上也觀察到有些小兒癲癇在青春期獲得自然緩解,也有學者提出年齡達
發布於 2022-12-03 00:21
0評論
有專家研究認為,癲癇患者經過聯合規律用藥後,仍然會有25%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這些患者在醫學上被稱之為“難治性癲癇患者”。其診斷標準為發病3年以上,經過至少2年抗癲癇藥物正規治療,每月至少發作3次。難治性癲癇嚴重危害患者健康,死亡率高達20%,屬於急危險重性疾病。該病也是備受醫學界關注、研究的重大疾病。在近期出版的《LancetNeurology》(即權威功能神經科《柳葉刀》)雜誌上,結
發布於 2023-01-15 23:56
0評論
兒童是癲癇病的高發人群,一旦2種以上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方案未能有效控制癲癇發作,從長期來看,再試用其他藥物能終止發作的幾率不足5%。因此,約30%患者即使經過正規的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發作,最終將發展為藥物難治性癲癇。人群研究發現,在新診斷的癲癇兒童中,2年以後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的比例為8-10%。而且,進一步隨訪可以發現,一部分原先對藥物反應良好的患兒又會發展成藥物難治性癲癇。如果影像檢查發
發布於 2023-03-17 03:26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3:03
0評論
傳統定義認為,正規藥物治療兩年,仍沒有效果,可稱為藥物難治性癲癇。臨床研究發現,如果明確癲癇分型,採用針對性藥物,那第一種藥物能取得40%的效果。若這一藥物無效,需兩種藥物聯用,可能有20%―30%的效果。如果用到第三種藥,那僅有10%的有效率。可見,用藥兩種以上,藥物控制的效果很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顧碩因此,對癲癇患兒來說,明確癲癇分型後針對性用藥,正規用藥6個月,且兩種藥物聯合無效,
發布於 2023-01-21 03:26
0評論
很多難治性癲癇患者家屬都癲癇手術後患者會不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痴呆,精神異常等等。可以肯定告訴各位病友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小,顳葉內側癲癇患者大多和海馬硬化有關係的,手術往往需要切除硬化的海馬及顳葉內側結構,海馬和記憶有關係的,術前已經硬化的海馬往往沒有記憶的功能了,切除後不會出現記憶障礙,往往癲癇發作減少了記憶力會好轉的。額葉癲癇的患者手術往往需要埋藏顱內電極監測後確定病灶的切除範圍,手術後醫師會通
發布於 2023-03-16 20:11
0評論
目前在臨床上,癲癇的治療約有30%-40%的患者服用大量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又因發作部位鑑別不清難以實施手術。對這些患者長期以來未能找到滿意的治療手段,對各種抗癲癇藥物效果不佳,發作頻繁,頑固不愈,甚至影響行為情緒和只能的癲癇患者,稱為難治性癲癇。雖然很多患者通過傳統的手術手段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但這些方法不但給患者帶來痛苦,且由於很多病灶不能確定,手術治療也難以奏效,或因手術後出現行為障礙,很
發布於 2022-12-13 11: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