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病程中涉及較多的組織結構,在疾病的早期和晚期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特徵,所以診斷命名比較複雜。有人根據病因命名,有人根據病理變化命名,有人根據發病特點命名,也有人根據不同病程的臨床表現命名。
第一個將這種疾病命名為 "肩周炎 "的人是法國醫生Duplay,他在1872年發現肩部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的病理變化主要是肩峰下滑囊的炎症、變性和粘連,是盂肱關節外組織的炎症。1934年,美國著名肩外科醫生Codman將無創性肩痛伴有肩關節功能障礙命名為 "肩周炎",並認為其病理變化包括:①岡上肌腱炎,肌腱袖口炎症,有或無鈣質沉積;②肱二頭肌長頭滑膜鞘的變化;③肩峰下滑囊的炎症和粘連,從而完成了肩周炎的診斷和分類。
此外,有人根據病變的關節腔也參與了還原和粘連的事實,命名為 "關節周圍粘連"、"粘連性關節囊炎"、"痛肩攣縮 "等。"等。有人根據病變與肩關節周圍的滑囊有關的事實,將本病命名為 "粘連性滑囊炎"、"閉塞性滑囊炎"、"肌腱滑囊炎 "等。有人將該病命名為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粘連性肌腱炎"、"岡上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是因為病變主要與肌腱周圍和腱鞘的炎症有關。"鈣化性肌腱炎"、"退行性肌腱炎"、"肩袖炎"、"痛弧綜合徵 "等。由於其發病高峰期在50歲左右,因此也被稱為 "五十肩"。
在中醫上,肩周炎屬於痺症範疇,其致病因素與風、寒、溼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