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2 23:13

  (A)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指南

  一、哪些情況適宜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1)髖關節各種炎症性關節炎,包括原發或繼發性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Charcot關節炎等;(2)股骨頭壞死;(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4)髖關節融合或假關節形成;(5)髖關節周圍腫瘤;(6)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7)髖關節重建術後失敗的修復。

  二、哪些情況禁忌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1)近期和當前髖關節存在感染,遠隔部位的感染;(2)內科情況不穩定。

  三、人工髖關節的優點與缺點其優點是:

  (1)手術技術成熟。(2)手術治療期較短,約一個月左右。(3)關節疼痛基本上可以完全除去。

  其缺點是:(1)對跑步、凳山這類運動有影響。(2)手術後應避免坐矮凳及完全下蹲。(3)手術後過了10-15年,骨和人造關節之間可能會有鬆動,需予更換的比例數為5%-10%左右。(4)人工關節感染的治療非常困難。1%的人手術後引起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控制後,進行關節再置換。再置換關節的感染率要高於第一次手術。(5)人工關節磨損及鬆動也是術後產生疼痛,手術失敗的原因。(6)價格較貴。

  四、怎樣選擇一個好的人工髖關節?

  當病人決定採用人工關節置換的治療方法後,常常提到一個問題是:甚麼樣的人工關節才是最好的人工關節?應該說,不同病人應選擇不同的人工關節。人工關節假體對其形態的設計、表面處理、材料選用、製造工藝以及包裝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同時也需要充分的臨床實踐來證實某一人工關節的效果。就目前情況而言,人工髖關節不論從假體本身而言還是從手術操作技術方面已經成為非常成熟的人工關節。人工髖關節已經廣泛地應用於臨床並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選擇人工髖關節假體與選擇其它商品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一旦人工髖關節假體被置入人體內就不便於隨意“更換”,即使“更換”其代價也相當大,可以說不能只用金錢來衡量。所以如何選擇一個好的人工關節應在專家的指導下做出慎重的選擇。

  五、術後檢查

  出院三個月後要到醫院複查,拍攝X片,瞭解關節假體的位置及穩定性是否良好。術後半年再複查一次,以後每年都要進行拍片檢查。如果不適,例如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或活動不便以及關節因意外情況受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六、人工髖關節的使用期限和療效

  髖關節是一個重要的關節,它有走、跑、跳、下蹲等各種功能。一旦髖關節有病變後,關節的軟骨便被破壞,由原來光滑如鏡的表面變成粗糙甚至缺損的表面,進一步還會使骨變形。這樣您就會感到疼痛,行走不便,活動受限,跛行。以上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關節已破壞,就需要進行手術。用人工髖關節替代原有破壞的關節來恢復行走等功能。人工關節手術的最大好處在於能夠術後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從而在有生之年能夠很好地工作與生活。成功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可以使您無痛地生活並滿足日常活動,對於已發生破壞的髖關節來說,其它治療方法均不能達到同等療效。目前,越來越多的病人都樂意接受人工關節手術治療這一建議。人工髖關節的使用壽命問題,主要決定於兩點,一是關節的磨損問題,二是磨損顆粒造成的假體鬆動。人工髖關節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一般可以滿足患者20年以上。現在的人工關節置入二十年,繼續可以使用的可超過95%。當然,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還和許多因素相關,如患者的運動量、人工假體的選擇、醫生的手術技術以及自身條件等。

  七、人工髖關節鬆動或感染後的處理

  人工髖關節一旦出現感染或無菌性鬆動,就需要進行關節翻修手術。有專門為翻修手術特製的髖關節假體及手術器械。翻修手術較初次手術複雜,可能需要植骨、更換關節假體類型或使用特製假體等。經過翻修術後,絕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理想的手術結果。

  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保護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需要您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動習慣,維護關節的穩定性,同時要學會一些簡單的康復知識,進行關節康復鍛鍊。要注意防治感染,有感染如扁桃體炎、皮膚感染、手足癬等要積極治療。術後可以進行騎車、行走、跳舞、游泳等運動,但不鼓勵進行跑、跳等劇烈運動以及長距離行走、爬山等。另外,有些醫院為患者提供術後康復手冊,供患者參考。

  九、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

  康復鍛鍊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取得成功至關重要。手術後即可進行患肢肌肉的等長收縮鍛鍊。術後2-3天拔除引流管,拍片,如果關節位置及固定良好,即可在醫生及康復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康復鍛鍊,即使在完全康復出院後,一般也要求堅持有規律的康復鍛鍊。具體見《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指導》。

  (B)人工髖關節置換流程手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血生化、傳染病、凝血功能、血型。

  (2)特殊檢查:骨盆正位片,必要時髖關節CT及三維重建。

  (3)常見內科情況檢查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長期用藥登記。

  (4)全身感染病灶的尋找及治療:腳癬,皮膚感染等。

  (5)手術前髖關節功能評分。

  (6)患者宣教,人工關節材料選擇:進口、國產,聚乙烯、陶瓷、金屬。

  (7)患髖特點判斷:常規髖關節置換,髖關節強直,髖關節固定性外旋畸形,髖關節前軟組織攣縮,髖關節發育不良,骨缺損修復,翻修。類風溼,帕金森病,髖臼畸形,股骨畸形。

  (8)根據模板繪圖,設計截骨線。

  手術常規

  (1)術前備皮,酒精消毒髖關節並無菌巾包紮。

  (2)術中靜脈用抗生素。

  (3)對於有血栓性疾病史者,術前常規使用低分子肝素。

  (4)留負壓引流。

  (5)安排百級層流手術室。

  (6)術者雙手套,控制手術室參觀人員及走動,縫合切口前大量沖洗。

  (7)正常髖臼假體位置:外展40-45度,前傾10-25度。股骨假體前傾15度。

  (8)注意恢復雙下肢等長,注意關節抗脫位穩定性,注意假體安裝穩定性。

  術後處理

  (1)使用設備,改善下肢血液循環;(2)注意體位,避免關節脫位;(3)負壓引流留置3天左右,待24小時引流量小於25毫升時予以拔除;(4)手術當天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5)使用靜脈抗生素3-5天;有血栓性疾病史者使用低分子肝素7-10天;一般不使用止血藥物;(6)術後1天、1周及2周複查血象、血沉及CRP;(7)術後4-14天拄拐下地,複查X片,術後10-12天拆線;(8)進一步康復訓練見《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指導》。

  (C)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指導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應做到正確鍛鍊、合理使用、精心保護、定期複查。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髖關節的疼痛將逐漸減輕,力量會逐漸增強,活動範圍也會逐漸增加,局部腫脹亦將逐漸消退。但這些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各人康復的速度不盡相同;便是同一個人的左右側腿,康復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在手術後1年左右,康復將達到最佳的效果。

  正確鍛鍊: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主要的鍛鍊為側臥抬腿鍛鍊。即側臥,患側在上方,用力展開髖關節將下肢從側面抬起。該鍛鍊的目的是加強髖關節的外展肌肉力量,從而使髖關節更加堅強穩定,同時可以減輕人工關節磨損。

  在鍛鍊康復過程中可能伴隨著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輕度疼痛。每日堅持家庭自我理療有助於緩解疼痛,增加鍛鍊康復效果。具體方法為:在疼痛部位塗抹扶他林膏(雙氯芬酸鈉乳膏),然後用吹風機暖風烘乾,每次5-10分鐘,每日3-6次。

  合理使用:

  人工髖關節長期使用後,有磨損和鬆動的可能。為延長使用壽命,不推薦患者從事重體力勞動,以及劇烈的體育運動。但是,可以充分勝任一般的體育運動及工作。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尤其是術後3月以內,髖關節過度屈曲及內收活動有可能導致人工關節脫位。所以,術後要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活動;側臥位時,可以在兩腿中夾一厚枕頭;術後一般推薦使用坐便器,不推薦蹲便,也不推薦坐小矮凳。

  精心保護:

  精心保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預防感染髮炎;二未預防外傷骨折。

  人工關節後期仍有感染髮炎的可能,是因為在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髮炎的細菌有可能轉移到人工關節的位置,導致感染髮炎。所以,在身體其它部位出現感染時(如感冒、肺炎、癤腫等),要及時有效進行治療。一旦出現人工關節的感染髮炎,要早期果斷手術治療,還有可能保住人工關節,否則就必須分二期手術來更換人工關節了。

  外傷骨折發生在人工關節周圍時,骨折不易癒合,且容易導致人工關節鬆動。所以,平時要多注意預防外傷。

  定期複查:

  手術後早期要勤複查,一般每1-2月複查1次,以便醫生對患者的康復鍛鍊進行指導。狀況穩定後,每年複查一次即可。

  1、術後0―3天(以休息、止痛為主)主動或被動活動踝關節(每小時屈伸活動10次),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見後),使用特殊設備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手術當天略墊高下肢使髖膝略屈曲,丁字鞋,雙腿間三角墊。

  手術次日撤墊使下肢伸直。

  2、術後3―14天(以恢復關節活動範圍為主,其次恢復肌肉力量)根據身體耐受情況扶拐下地,逐漸增加活動範圍。使用骨水泥假體者,根據自己的耐受決定負重程度;使用非骨水泥假體者6周內部分負重;植骨者根據情況延長部分負重時間。

  屈髖練習。

  起床練習。

  床邊坐位伸髖練習。

  坐位旋轉練習。

  3、術後2―4周(以增強肌肉力量為主)下肢肌肉力量鍛鍊。(見後)拆線,可出院。

  上下臺階練習。(好腿先上,壞腿先下)有條件者,可蹬車練習。(先練後蹬,後練前蹬)4、術後4周以上繼續肌肉力量鍛鍊。(見後)步態平衡鍛鍊。

  有條件者,可繼續蹬車練習。

  預防關節脫位,限制髖關節盤腿、過度屈曲等大角度的活動。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坐位膝關節屈曲,或仰臥位將膝關節墊高。將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腳踝處捆一1--2斤重的沙袋。

  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俯臥位將膝關節伸直。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床腳固定一皮筋,用腳踝勾住皮筋並鍛鍊屈曲膝關節。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方法: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就是令下肢所有肌肉繃緊,但下肢各關節不因肌肉收縮而伸屈活動。此鍛鍊方法一般用在手術後早期,一般不會導致疼痛及出血加重。

關於人工髖關節置換相關文章
對於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類風溼性髖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等病人,在以前一般採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THA)。傳統的THA需切除股骨頭、頸,骨量丟失較大,且目前人工髖關節一般只有10~20年的使用期限,等期限到了就要再次行翻修手術,因此傳統的THA主要適用於年紀較大的病人。但其實在患髖關節疾病的患者中有很多年紀較輕的病人,有的甚至還是學生。因此對這部分病人應該儘量微創的方法治療。而所謂的微
發布於 2023-03-18 23:21
0評論
如何下地術後3天至一週,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又是初次髖關節置換術,術中也沒有植骨、骨折等情況,病人在術後第3天即可以下地進行康復練習。多孔表面骨長入型假體,則至少在術後6周才能開始步行練習。有大粗隆截骨、術中股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練習更應根據X線片情況,推遲到術後至少2月。如何用步行器邁步行走先用習步架輔助行走,待重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先將步行器擺在身體前20釐米處,先邁出手術的腿,再將未
發布於 2023-01-04 04:06
0評論
以往的全髖置換術,由於手術時間較長(有時需3小時以上),切口較大,常常會出很多血,需要輸血,且恢復慢,風險大。而上海市東方醫院骨科尹峰教授,是全國著名關節外科專家,他開展的髖關節置換,能夠讓患者出血少(基本不用輸血),手術時間短(僅45分鐘左右),恢復快。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
發布於 2023-01-15 04:56
0評論
髖關節如果發生嚴重病變,將會導致髖部疼痛,行動不便,影響日常生活起居。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可以解除或緩解疼痛並恢復日常活動的能力。一、髖關節之構造人的髖關節是由球形的股骨頭和杯狀的髖臼所構成,是大腿骨(股骨)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四周包圍著關節囊、肌肉和韌帶,是全身最大的負重關節。股骨頭表面和髖臼內面有光滑的軟骨覆蓋,並有滑膜分泌關節液,降低摩擦。二、人工髖關節人工髖關節的構造與人體的髖關節相同,
發布於 2023-02-23 20:11
0評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並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骨性關節炎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首選適應徵,其它依次為骨無菌性壞死(如股骨頭壞死等)、某些髖部骨折(如股骨頸骨折)、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總之,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中度至重度
發布於 2023-01-15 07:01
0評論
  術後2-3個月之內應避免的動作及體位a避免內收,避免臥位向健側翻身。術後床上體位應保持外展位,在兩腿之間放一T形墊或枕頭,並在患肢外側放一枕頭以防止髖關節外旋。b避免“翹二郎腿”,下蹲穿鞋,坐矮板凳及類似動作。c避免8周內屈髖大於90度。1、術後1~3天 可以進行一些活動關節肌肉功能的運動。方法:①股四頭肌靜力收縮訓練:患者平躺在床,伸直下肢,股四頭做肌靜力性收縮;②直腿抬高練習:患者平臥或
發布於 2023-01-15 04:51
0評論
骨關節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的關節疾病甚至會造成關節功能喪失。人工關節置換術是20世紀骨科手術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它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代之以人造材料,從而有效解除關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上百萬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我國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數量正在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甚麼是人工髖關節置換
發布於 2023-02-13 19:07
0評論
髖骨關節炎是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首選適應徵,其它依次為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良性和惡性骨腫瘤、強直性脊柱炎等。總之,只要有關節破壞的X線徵象,伴有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而且通過其他各種非手術治療都不能得到緩解的疾病,都有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指徵。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以下幾點,一般來說你就應該進行髖關節置換了:1、髖關節的疼痛已經限制了你的日常活動,如走路、彎腰等;2、無論白
發布於 2022-11-30 23:46
0評論
初次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適用證1、髖關節原發性骨關節炎。2、股骨頭缺血性壞死。3、髖關節發育不良或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繼發骨關節炎。4、類風溼關節炎。5、老年股骨頸骨折:①股骨頸骨折有移位;②股骨頸陳舊骨折不癒合或股骨頭缺血壞死。6、老年轉子間骨折:①轉子間骨折前髖關節已有病變,如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壞死等;②轉子間陳舊骨折不癒合。7、髖關節創傷後繼發骨關節炎。8、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受
發布於 2023-01-04 10:46
0評論
一、康復前要注意的問題:手術醫師如果發現假體位置不夠滿意,某一方向存在脫位傾向,要通知康復師,並且要向患者講明。二、住院期間康復(一)術後早期康復程序1、術後搬運患者時,雙膝之間夾三角墊捆綁好,使髖關節外展10~20度,防止搬運時脫位。2、術後當天晚上,患肢下加墊,將患側髖膝關節置於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繼續雙膝之間夾三角墊捆綁好,使髖關節外展;患肢也可穿矯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壓傷。3、術後第一天
發布於 2023-01-04 04: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