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如果發生嚴重病變,將會導致髖部疼痛,行動不便,影響日常生活起居。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可以解除或緩解疼痛並恢復日常活動的能力。
一、髖關節之構造
人的髖關節是由球形的股骨頭和杯狀的髖臼所構成,是大腿骨 (股骨) 與骨盆所形成的關節,四周包圍著關節囊、肌肉和韌帶,是全身最大的負重關節。股骨頭表面和髖臼內面有光滑的軟骨覆蓋,並有滑膜分泌關節液,降低摩擦。
二、人工髖關節
人工髖關節的構造與人體的髖關節相同,通常包括高分子聚乙烯內襯、髖臼外杯、股骨頭及股骨柄,股骨柄插入股骨髓腔以達到穩定。
三、為何換人工關節
髖關節一旦發生病變,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缺損變形而引起疼痛,造成日常生活行動受限。常見的原因有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頸骨折等。通過外科手術把損壞的股骨頭切除及髖臼表面去除,以人工髖關節以取代。手術後,可以得到下列改善:
1、關節不再疼痛;
2、不需長期服用止痛藥;
3、恢復正常之髖關節功能。
四、住院檢查
當您入院須接受以下檢查:
1、問診及身體檢查;
2、胸片;
3、膝關節x光片;
4、血液檢查;
5、尿液檢查;
6、心電圖。
五、手術前注意事項
為了使手術順利進行及手術迅速恢復健康:
1、不亂服成藥;
2、多喝水預防尿路感染;
3、不抽菸及不喝酒;
4、清潔身體預防感染;
5、不要在患肢打針或刮傷;
6、指甲平剪。
六、手術後在恢復室的照顧
當手術完成後在恢復室醒來時,可能會覺得畏寒,而且有無力及頭痛腳輕的感受,隨後漸漸感到傷口疼痛、恢復室護士將提供下列照顧病患:
1、在兩腿間放置枕頭,以避免手術後髖關節內收動作引起人工髖關節脫位;
2、測量血壓、呼吸及脈搏;
3、鼓勵病人深呼吸及咳嗽;
4、測量輸液量、尿量及傷口引流量;
5、傷口疼痛時,根據醫囑給予止痛劑;
6、情況穩定後,將由親屬伴隨送回病房,繼續接受醫護人員的照顧。
七、手術後在病房的照顧
1、每兩小時由護士或家屬協助翻身一次,兩腿間放置枕頭,保持患肢外展;
2、手術後第一天,病床可向上搖高約60度,病人可在床上做一些事,如刷牙、吃飯、梳理儀容等;
3、傷口引流管約留置1-2天后拔除;
4、更換姿勢及放鬆技巧皆可減輕傷口疼痛,必要時可依醫囑口服或注射止痛藥;
5、手術後傷口保持清潔乾燥即可。
八、手術後康復
手術後人工髖關節的康復,主要是強化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恢復髖關節的活動度,直到病人能照顧自己為止。物理治療師會教病人如何訓練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如何正確上、下床、坐輪椅,練習站立,使用助行器或柺杖走路及上下樓梯等。
九、出院後注意事項
1、 術後六週內注意維持雙腿稍張開,坐或躺時雙腿不可交叉,坐時膝蓋可與髖同高,睡覺或側躺時雙膝間墊枕;
2、為了限制髖部的彎曲,可以買馬桶加高器及長柄物,以方便拾取地上物;
3、不要做使髖關節用力的動作,如過度彎腰、提重物、跑、跳。三個月後 則可逐漸恢復活動如上身運動、游泳、高爾夫球必須坐高爾夫球車;
4、繼續使用柺杖3個月(雙柺使用6星期後再改單拐),或使用助行器3個月,注意在3個月內患肢勿完全負重或用患腳單獨站立;
5、保持傷口清潔乾燥,術後3-4星期可淋浴;
7、拔牙、感冒或其他疾病時,須告訴醫師曾換人工髖關節,以便給抗生 素預防感染;
8、當身體狀況許可,視工作性質3個月即可回到工作崗位;
9、可在6周後可恢復駕車、性生活;
10、根據醫師指示定期複查,若有以下情況請速回醫院檢查:
(1)患處有紅腫熱痛,有異常膿性分泌物;
(2)患肢出現腫脹 、脫位兩下肢不等長、疼痛、活動受限;
(3)患肢有異常聲響或突然疼痛,走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