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2 23:18

  (A)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流程手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血生化、傳染病、凝血功能。

  (2)特殊檢查:膝關節正位、側位X片;膝關節MRI片。必要時照膝關節內翻應力下、外翻應力下、前抽屜應力下、後抽屜應力下X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傅捷(3)常見內科情況檢查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長期用藥登記。

  (4)慢性損傷患者手術前膝關節功能評分。

  (5)患者宣教。移植材料選擇:髕韌帶、國繩肌腱、異體肌腱、人工韌帶;固定材料選擇:可吸收橫穿釘及擠壓螺釘、金屬界面螺釘、其它。

  (6)患膝特點判斷:常規前交叉韌帶重建,多韌帶重建或修復(內側副韌帶、外側韌帶複合體、後交叉韌帶),翻修,伴隨半月板損傷需要修復。

  術後處理

  (1)負壓引流留置3天左右,待24小時引流量小於25毫升時予以拔除。

  (2)0-1天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1天后CPM鍛鍊。

  (3)進一步康復訓練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康復指導》。

  (B)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康復指導

  1、術前期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

  2、術後0―1天(以休息、止痛為主)抬高患肢,主動或被動活動踝關節(每小時屈伸活動10次),使用特殊設備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見後)

  3、術後2―21天(以恢復關節活動範圍為主,其次恢復肌肉力量)根據身體耐受情況扶拐下地,患肢負重50-75%,逐漸增加活動範圍。

  主動及被動屈膝鍛鍊。(見後)被動伸膝鍛鍊。(見後)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睡覺時支具固定於伸直位置。

  推髕骨練習。

  4、術後3―6周(以增強肌肉力量為主)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有條件者,可蹬車練習。

  間斷拄拐,行走跛行不明顯時可以棄拐。

  單腿站立練習。

  正常步態練習。

  下蹲練習。

  上下臺階練習。

  5、術後6周―6月繼續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加強單腿站立練習、正常步態練習、下蹲練習及上下臺階練習。

  逐漸增加步幅及速度。

  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的適應性練習。

  6、術後6月―12月恢復性、非對抗性體育活動。

  慢跑,折返跑。

  7、術後12月以後開始對抗性體育活動。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坐位膝關節屈曲,或仰臥位將膝關節墊高。將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腳踝處捆一1--2斤重的沙袋。

  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俯臥位將膝關節伸直。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床腳固定一皮筋,用腳踝勾住皮筋並鍛鍊屈曲膝關節。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方法: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就是令下肢所有肌肉繃緊,但下肢各關節不因肌肉收縮而伸屈活動。此鍛鍊方法一般用在手術後早期,一般不會導致疼痛及出血加重。

  被動伸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腳跟墊高,令下肢放鬆,使膝關節儘量完全伸直。

  俯臥位,膝上部墊高,令下肢放鬆,自然下垂,使膝關節儘量完全伸直。

  主動屈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盡力屈曲膝關節,使腳跟靠近臀部。

  被動屈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將大腿墊高,令下肢放鬆,使小腿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仰臥位,用繃帶牽拉腳踝,雙手用力向頭端拉起,使膝關節屈曲。

  坐於床邊,大腿位於床緣,令下肢放鬆,使小腿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站立,手扶床頭,逐漸下蹲,屈曲膝關節。

關於膝關節前交叉韌帶的重建相關文章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最常見而嚴重的運動創傷之一,前交叉韌帶撕裂可引起膝關節不穩,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將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並可引起後期退化性骨關節炎,嚴重的膝關節不穩將會很快導致嚴重骨關節炎。一些患者由於損傷暴力較大,常合併其他主要結構損傷,診斷、處理不當將會延誤治療,同時由於前交叉韌帶的力學功能日益得到重視,以及損傷後造成的功能性不穩定,造成的膝關節不能滿足日常生活和運動的需要,並可導致膝關
發布於 2023-02-23 20:46
0評論
AclN繩肌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方案本康復治療方案是針對重建acl的手術患者制定的,但具體的訓練方案還是要根據患者手術後的具體查體情況,恢復快慢,或是否存在合併膝關節其他損傷而言的,具體的方案的最終確定都要手術醫生和康復醫生決定。術前康復指導:介紹自己並教育患者術前及術後康復的必要性指導患者體位轉移,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指導患者術後膝關節訓練動作,簡述住院期間訓練進度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柺杖,學會
發布於 2023-02-17 00:0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斷裂是最常見的韌帶損傷之一,很多年輕人喜歡的足球、籃球運動,都有很多膝關節扭轉的動作,易發生前交叉韌帶的損傷。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都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但是術前術後的康復訓練都相對薄弱,這也是影響患者術後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經過重建手術,恢復韌帶的解剖結構,那麼以後韌帶及膝關節的功能如何,要靠科學的訓練才能恢復。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一般都是選擇擇期手術,待關
發布於 2023-02-17 03:01
0評論
目的:探討75例前、後交叉韌帶分別或同時損傷後關節鏡下應用LARS人工韌帶時重建前、後交叉韌帶損傷18例,重建材料採用LARS人工韌帶。術後隨訪10~42個月,採用國際膝關節文件委員會韌帶標準評價表(IKDC)和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表評估患膝功能,通過KT-1000檢查膝關節前後鬆弛度。結果:重建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前後交叉韌帶,所有患者術前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及IK
發布於 2023-03-07 21:26
0評論
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程飈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
發布於 2023-03-25 22:26
0評論
(一)前交叉韌帶概述前交叉韌帶(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在膝部各韌帶中最易受損。ACL斷裂後,膝關節的不穩不但會影響日常活動和運動,而且會造成關節內結構的進一步損傷。因此,為了恢復膝關節結構及功能,對損傷的ACL需要進行重建已經成為共識。目前在ACL重建手術中,依據重建材料劃分,重建ACL的方法可分為自體組織重建ACL、異體組織重建ACL
發布於 2023-01-15 08:01
0評論
 注意:任何術後康復計劃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階段一:術後4w內康復目標1、保護移植體,除鍛鍊外的患肢支具固定;2、控制炎症和水腫;3、減輕疼痛;4、膝關節完全伸直;5、為了保護移植體的固定,屈膝<90°;6、在一定水平上恢復正常步態。康復計劃1、加壓冷療、Tens、NMES、CPM2、功能訓練:1w內主動輔助屈小腿;1w後主動屈小腿,延遲力量練習到12w;腳後跟向後滑動(&lt
發布於 2023-01-03 23:21
0評論
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1、
發布於 2022-12-21 19:10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撕裂、斷裂是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體育項目中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當前交叉韌帶嚴重撕裂或斷裂時,會嚴重影響到人的運動能力,甚至正常的走路,此時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顯得非常必要,而且必須要做,才能恢復正常的運動功能。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後的功能恢復程度取主要決於兩個方面:外科醫生手術的完美程度和康復治療師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一旦外科手術完成,接下來功能的恢復程度就完全由康復水平來決定了。術
發布於 2023-01-16 18:5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流程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
發布於 2023-03-23 10: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