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流程手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血生化、傳染病、凝血功能。
(2)特殊檢查:膝關節正位、側位X片;膝關節MRI片。必要時照膝關節內翻應力下、外翻應力下、前抽屜應力下、後抽屜應力下X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傅捷(3)常見內科情況檢查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長期用藥登記。
(4)慢性損傷患者手術前膝關節功能評分。
(5)患者宣教。移植材料選擇:髕韌帶、國繩肌腱、異體肌腱、人工韌帶;固定材料選擇:可吸收橫穿釘及擠壓螺釘、金屬界面螺釘、其它。
(6)患膝特點判斷:常規前交叉韌帶重建,多韌帶重建或修復(內側副韌帶、外側韌帶複合體、後交叉韌帶),翻修,伴隨半月板損傷需要修復。
術後處理
(1)負壓引流留置3天左右,待24小時引流量小於25毫升時予以拔除。
(2)0-1天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1天后CPM鍛鍊。
(3)進一步康復訓練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康復指導》。
(B)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患者康復指導
1、術前期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
2、術後0―1天(以休息、止痛為主)抬高患肢,主動或被動活動踝關節(每小時屈伸活動10次),使用特殊設備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見後)
3、術後2―21天(以恢復關節活動範圍為主,其次恢復肌肉力量)根據身體耐受情況扶拐下地,患肢負重50-75%,逐漸增加活動範圍。
主動及被動屈膝鍛鍊。(見後)被動伸膝鍛鍊。(見後)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睡覺時支具固定於伸直位置。
推髕骨練習。
4、術後3―6周(以增強肌肉力量為主)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有條件者,可蹬車練習。
間斷拄拐,行走跛行不明顯時可以棄拐。
單腿站立練習。
正常步態練習。
下蹲練習。
上下臺階練習。
5、術後6周―6月繼續加強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及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見後)加強單腿站立練習、正常步態練習、下蹲練習及上下臺階練習。
逐漸增加步幅及速度。
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的適應性練習。
6、術後6月―12月恢復性、非對抗性體育活動。
慢跑,折返跑。
7、術後12月以後開始對抗性體育活動。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坐位膝關節屈曲,或仰臥位將膝關節墊高。將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膝關節用力伸直,並保持用力伸直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自行屈曲,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腳踝處捆一1--2斤重的沙袋。
國繩肌(大腿後側肌肉)力量鍛鍊方法:
開始時,俯臥位將膝關節伸直。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1次;然後再次將膝關節用力彎曲,並保持用力彎曲狀態5秒鐘後放松,讓膝關節伸直,心中默數第2次;……直到鍛鍊10次後休息。每天的鍛鍊總次數根據個人情況而不同,一般情況下為250-300次。當覺此鍛鍊較為輕鬆時,可在床腳固定一皮筋,用腳踝勾住皮筋並鍛鍊屈曲膝關節。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鍛鍊方法:
“下肢肌肉等長收縮”就是令下肢所有肌肉繃緊,但下肢各關節不因肌肉收縮而伸屈活動。此鍛鍊方法一般用在手術後早期,一般不會導致疼痛及出血加重。
被動伸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腳跟墊高,令下肢放鬆,使膝關節儘量完全伸直。
俯臥位,膝上部墊高,令下肢放鬆,自然下垂,使膝關節儘量完全伸直。
主動屈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盡力屈曲膝關節,使腳跟靠近臀部。
被動屈膝鍛鍊方法:
仰臥位,將大腿墊高,令下肢放鬆,使小腿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仰臥位,用繃帶牽拉腳踝,雙手用力向頭端拉起,使膝關節屈曲。
坐於床邊,大腿位於床緣,令下肢放鬆,使小腿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
站立,手扶床頭,逐漸下蹲,屈曲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