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5 22:26

  一、初期(術後0-2周)

  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程飈

  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

  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

  術後第一天:術後24小時可扶雙柺腳不著地行走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對於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N繩肌等長練習,患腿放於枕頭上,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每日。

  (4)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襬放於舒適體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

  (6)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如髕腱切口處的疼痛較明顯,可2-3日再行上述練習,且次數減半。

  術後第2天視情況拔除引流管。

  (1)繼續以上練習。

  (2)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後進行可有效防止腫脹。

  (3)開始側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開始後抬腿練習,俯臥(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釐米為1次,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術後第3天: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繼續以上練習。

  (2)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左右分開,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3)開始屈曲練習(微痛範圍內,早期練習尚有一定危險性。)

  (4)屈曲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

  (5)伸展練習:去除夾板,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與屈曲練習間隔時間儘可能遠。

  術後第4天:

  (1)繼續以上練習。

  (2)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

  (3)屈曲練習至0°―60°範圍。

  術後第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屈曲練習至70°―8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開始5次後,逐漸增加至10-20次,訓練後冰敷。

  術後1―2周:

  (1)主動屈曲達90°。

  (2)根據膝關節穩定程度,調節支具至30°―50°範圍內活動。

  (3)髕腱(骨-腱-)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俯臥位“勾腿練習”,10次/組,2―4組/日。以沙袋為負荷,在夾板的活動範圍內進行,練習後即刻冰敷。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術後4-6周開始立位“勾腿”練習。

  二、早期:(術後2―4周)

  目的: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逐步改善步態。

  1、術後2周:

  (1)被動屈曲至90-100°

  (2)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在大腿一側加重物為負荷。)

  (3)如可單足站立1分鐘,即可用單拐行走,並於室內可脫拐行走。

  (4)伸展可達與健側基本相同。

  (5)開始指導下自行練習屈曲。

  (6)逐漸調整支具至0°―70°範圍屈伸,並每3―5天加大角度,術後滿4周調節至110°。如調整後行走及負重時關節不穩明顯,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

  2、術後3周:

  (1)被動屈曲至100-110°。

  (2)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開始嘗試脫拐行走。

  (4)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立位“勾腿”練習。應靜力練習,屈膝至無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組,4組/日。

  3、術後4周:

  (1)睡眠時可不帶支具。

  (2)被動屈曲達110-120°。

  (3)調整支具至可在0°―110°範圍屈伸。

  (4)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前跨步練習:患腿向前跨出,再向前轉移重心後、側向跨步練習方法相似,30次/組,4組/日。

  (5)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6)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三、中期:(術後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訓練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訓練,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1、術後5周:

  (1)被動屈曲達120-130°。

  (2)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0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3)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8―10周:

  (1)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2)“坐位抱膝”與健腿完全相同後,開始逐漸保護下全蹲。

  (3)強化肌力,使用皮筋進行股四頭肌、N繩肌等肌力訓練。

  3、術後10周―3個月:

  (1)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每日俯臥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後,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

  (5)術後3個月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

  四、後期:(術後4個月―6個月)

  1、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訓練。逐漸恢復運動。

  2、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70%1RM(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開始膝繞環練習。

  (2)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在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戴護膝保護。

  五、恢復運動期:(術後7個月―1年)

  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流程相關文章
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斷裂是最常見的韌帶損傷之一,很多年輕人喜歡的足球、籃球運動,都有很多膝關節扭轉的動作,易發生前交叉韌帶的損傷。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都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但是術前術後的康復訓練都相對薄弱,這也是影響患者術後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經過重建手術,恢復韌帶的解剖結構,那麼以後韌帶及膝關節的功能如何,要靠科學的訓練才能恢復。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一般都是選擇擇期手術,待關
發布於 2023-02-17 03:01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撕裂、斷裂是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體育項目中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當前交叉韌帶嚴重撕裂或斷裂時,會嚴重影響到人的運動能力,甚至正常的走路,此時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顯得非常必要,而且必須要做,才能恢復正常的運動功能。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後的功能恢復程度取主要決於兩個方面:外科醫生手術的完美程度和康復治療師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一旦外科手術完成,接下來功能的恢復程度就完全由康復水平來決定了。術
發布於 2023-01-16 18:56
0評論
一位小夥子,因為前交叉韌帶損傷進行了韌帶雙束重建。術後3個月複查時,在核磁共振上韌帶信號非常好,無論纖維量和韌帶張力都非常滿意;關節穩定性也非常好。但是術後6個月複查時卻發現韌帶纖維大部分吸收了,殘留的小部分纖維也明顯鬆弛;關節的穩定性檢查明顯異常。小夥子很納悶,為甚麼術後3個月時很好的韌帶術後6個月變得這麼差呢?回顧小夥子過去3個月的康復訓練發現,該小夥兒為了儘早康復,跑步時間超出規定時間的3
發布於 2023-01-28 21:27
0評論
(A)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流程手術前準備    (1)常規術前檢查: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血生化、傳染病、凝血功能。(2)特殊檢查:膝關節正位、側位X片;膝關節MRI片。必要時照膝關節內翻應力下、外翻應力下、前抽屜應力下、後抽屜應力下X片。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骨科傅捷(3)常見內科情況檢查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血栓性疾病;長期用藥登記。(4)慢性損傷患者手術前膝關節功能評分。
發布於 2022-10-02 23:18
0評論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流程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
發布於 2023-03-23 10:31
0評論
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脛骨相對股骨向後移位的主要結構,後交叉韌帶損傷比前交叉韌帶少見。單純損傷時表現為脛骨後沉,如摩托車禍中擋泥板直接撞擊小腿近端前方。臨床症狀輕,容易漏診。目前認為,單純的後交叉韌帶II°損傷(後向不穩定小於10mm)推薦保守治療,而III°損傷,即後向不穩定超過10mm,應行後交叉韌帶重建術。II°損傷如果股四頭肌發達有力,通常能彌補後交叉韌帶的功能,運動員能繼續從事體育運動。經過
發布於 2023-03-07 21:0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前交叉韌帶損傷常見於運動創傷和交通事故,斷裂後可以產生明顯的膝關節不穩,嚴重影響膝關節功能,需要及時手術治療及進行術後適當的康復訓練,以恢復關節穩定性,增強關節本體感覺功能,最終恢復正常運動水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對維持膝關節的穩定起著重
發布於 2022-11-23 23:3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前交叉韌帶損傷常見於運動創傷和交通事故,斷裂後可以產生明顯的膝關節不穩,嚴重影響膝關節功能,需要及時手術治療及進行術後適當的康復訓練,以恢復關節穩定性,增強關節本體感覺功能,最終恢復正常運動水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對維持膝關節的穩定起著重
發布於 2022-12-16 01:08
0評論
AclN繩肌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方案本康復治療方案是針對重建acl的手術患者制定的,但具體的訓練方案還是要根據患者手術後的具體查體情況,恢復快慢,或是否存在合併膝關節其他損傷而言的,具體的方案的最終確定都要手術醫生和康復醫生決定。術前康復指導:介紹自己並教育患者術前及術後康復的必要性指導患者體位轉移,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指導患者術後膝關節訓練動作,簡述住院期間訓練進度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柺杖,學會
發布於 2023-02-17 00:06
0評論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前交叉韌帶(acl)損傷術後尋求康復無門的患者。雖然這篇日誌會使我們有“王婆”之嫌,但我還是決定讓它成文。撰寫這樣一篇日誌的想法由來已久。在日常的門診工作中常常遇見一些年青的acl損傷患者,他們在上海的其他醫院接受了關節鏡手術,遺憾的是,他們常常找不到地方康復。有位年輕的白領已經術後半年了,他通過訪問國外網站得知在國外acl術後可以進行一種叫做isokinetic等速訓練。然而他
發布於 2023-02-16 23: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