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3 10:31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流程

  一、初期(術後0-2周)

  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

  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

  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1、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

  2、術後第一天:術後24小時可扶雙柺腳不著地行走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對於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 股四頭肌等長練習,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 N繩肌等長練習,患腿放於枕頭上,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每日。

  (4)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襬放於舒適體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M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

  (6)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如髕腱切口處的疼痛較明顯,可2-3日再行上述練習,且次數減半。

  3、術後第2天:視情況拔除引流管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後進行可有效防止腫脹。

  (3) 開始側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開始後抬腿練習,俯臥(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釐米為1次,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術後第3天: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繼續以上練習。

  (2)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左右分開,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3) 開始屈曲練習(微痛範圍內,早期練習尚有一定危險性。)

  (4) 屈曲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

  (5)伸展練習:去除夾板,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與屈曲練習間隔時間儘可能遠。

  5、 術後第4天:

  (1) 繼續以上練習。

  (2) 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

  (3)屈曲練習至0°―60°範圍。

  6、 術後第5天:

  (1)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屈曲練習至70°―8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開始5次後,逐漸增加至10-20次,訓練後冰敷。

  7、 術後1―2周:

  (1) 主動屈曲達90°。

  (2) 根據膝關節穩定程度,調節支具至30°―50°範圍內活動。

  (3)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俯臥位“勾腿練習”,10次/組,2―4組/日。以沙袋為負荷,在夾板的活動範圍內進行,練習後即刻冰敷。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術後4-6周開始立位“勾腿”練習。

  二、早期:(術後2―4周)

  目的:加強關節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逐步改善步態。

  1、術後2周:

  (1) 被動屈曲至90-100°、

  (2) 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在大腿一側加重物為負荷。)

  (3) 如可單足站立1分鐘,即可用單拐行走,並於室內可脫拐行走。

  (4) 伸展可達與健側基本相同。

  (5)開始指導下自行練習屈曲。

  (6)逐漸調整支具至0°― 70°範圍屈伸,並每3―5天加大角度,術後滿4周調節至110°。如調整後行走及負重時關節不穩明顯,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

  2、術後3周:

  (1) 被動屈曲至100-110°。

  (2) 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 開始嘗試脫拐行走。

  (4) 髕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立位“勾腿”練習。應靜力練習,屈膝至無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組,4組/日。

  3、 術後4周:

  (1) 睡眠時可不帶支具。

  (2) 被動屈曲達110-120°。

  (3) 調整支具至可在0°―110°範圍屈伸。

  (4) 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前跨步練習:患腿向前跨出,再向前轉移重心後、側向跨步練習方法相似,30次/組,4組/日。

  (5)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6)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三、中期:(術後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訓練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訓練,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1、術後5周:

  (1)被動屈曲達120-130°。

  (2)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0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2、術後8―10周:

  (1)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2)“坐位抱膝”與健腿完全相同後,開始逐漸保護下全蹲。

  (3)強化肌力,使用皮筋進行股四頭肌、N繩肌等肌力訓練。

  3、術後10周―3個月:

  (1)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每日俯臥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後,開始跪坐練習。

  (4)開始蹬踏練習。

  (5)術後3個月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

  四、後期:(術後4個月―6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訓練。 逐漸恢復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70%1RM(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繞環練習。

  (2) 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 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 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5) 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

  在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戴護膝保護。

  五、恢復運動期:(術後7個月― 1年)

  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怎麼康復?相關文章
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上海第十人民醫院骨科程飈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
發布於 2023-03-25 22:26
0評論
1、本計劃應在骨科醫生的指導下執行。這裡提供一套常規治療方案。由於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具體執行時要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2、前交叉韌帶術後的康復目的主要是針對:本體感覺、關節穩定性。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醫院關節鏡及運動醫學科劉勁松3、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支具穿戴6周,除膝關節康復訓練外,相鄰關節的主動活動應儘早開始。4、康復鍛鍊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
發布於 2022-09-25 00:0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撕裂、斷裂是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體育項目中經常發生的運動損傷,當前交叉韌帶嚴重撕裂或斷裂時,會嚴重影響到人的運動能力,甚至正常的走路,此時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顯得非常必要,而且必須要做,才能恢復正常的運動功能。前交叉韌帶損傷術後的功能恢復程度取主要決於兩個方面:外科醫生手術的完美程度和康復治療師康復訓練水平的高低。一旦外科手術完成,接下來功能的恢復程度就完全由康復水平來決定了。術
發布於 2023-01-16 18:56
0評論
AclN繩肌重建術後康復訓練方案本康復治療方案是針對重建acl的手術患者制定的,但具體的訓練方案還是要根據患者手術後的具體查體情況,恢復快慢,或是否存在合併膝關節其他損傷而言的,具體的方案的最終確定都要手術醫生和康復醫生決定。術前康復指導:介紹自己並教育患者術前及術後康復的必要性指導患者體位轉移,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位指導患者術後膝關節訓練動作,簡述住院期間訓練進度指導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柺杖,學會
發布於 2023-02-17 00:06
0評論
前交叉韌帶損傷或斷裂是最常見的韌帶損傷之一,很多年輕人喜歡的足球、籃球運動,都有很多膝關節扭轉的動作,易發生前交叉韌帶的損傷。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都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了,但是術前術後的康復訓練都相對薄弱,這也是影響患者術後功能恢復的重要因素。經過重建手術,恢復韌帶的解剖結構,那麼以後韌帶及膝關節的功能如何,要靠科學的訓練才能恢復。前交叉韌帶損傷後,一般都是選擇擇期手術,待關
發布於 2023-02-17 03:01
0評論
階段一(術後0-2周)目標:減輕疼痛和消除腫脹術後1-3天1、踝泵動作:踝關節背屈(即腳尖往上翹),保持5秒,放鬆,踝關節蹠屈(腳尖向下)作用:促進下肢循環,消除腫脹,防止下肢靜脈血栓。         2、主動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動作:股四頭肌收緊,把髕骨往頭側提至最大程度,保持5秒,放鬆。作用:促進下肢循環,防止肌肉萎縮。        3、膝關節伸展位放置,抬高整個下肢作用:促進下肢循環,消
發布於 2023-01-16 18:01
0評論
一、初期(術後0-2周)目的:減輕疼痛及關節腫脹;早期進行肌力練習及關節活動度練習,以防治粘連及肌肉萎縮。練習的初期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1、
發布於 2022-12-21 19:10
0評論
一位小夥子,因為前交叉韌帶損傷進行了韌帶雙束重建。術後3個月複查時,在核磁共振上韌帶信號非常好,無論纖維量和韌帶張力都非常滿意;關節穩定性也非常好。但是術後6個月複查時卻發現韌帶纖維大部分吸收了,殘留的小部分纖維也明顯鬆弛;關節的穩定性檢查明顯異常。小夥子很納悶,為甚麼術後3個月時很好的韌帶術後6個月變得這麼差呢?回顧小夥子過去3個月的康復訓練發現,該小夥兒為了儘早康復,跑步時間超出規定時間的3
發布於 2023-01-28 21:27
0評論
1、術後即刻-術後第2周:(1)超短波治療消腫;(2)使用直膝支具12周;(3)持雙柺30%負重到術後第6周;(4)被動伸膝練習;(5)被動屈膝練習(CPM):術後第3天開始,術後2周被動屈膝達100-110°。當患者能獲得屈膝80-90°時,開始牆壁滑行練習;(7)活動髕骨;(8)術後第1天開始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和N繩肌肌力練習;2、術後第3-6周康復:(1)繼續保持膝關節伸展和肌力的練習;
發布於 2022-11-26 08:41
0評論
 注意:任何術後康復計劃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階段一:術後4w內康復目標1、保護移植體,除鍛鍊外的患肢支具固定;2、控制炎症和水腫;3、減輕疼痛;4、膝關節完全伸直;5、為了保護移植體的固定,屈膝<90°;6、在一定水平上恢復正常步態。康復計劃1、加壓冷療、Tens、NMES、CPM2、功能訓練:1w內主動輔助屈小腿;1w後主動屈小腿,延遲力量練習到12w;腳後跟向後滑動(&lt
發布於 2023-01-03 2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