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傳統中醫治痛特效方法之一,至今臨床各科應用普遍。腰椎間盤突出症最主要的疾病特徵就是“疼痛”,患者尋求醫學治療的主要目的也是“疼痛”,臨床醫生治療該病的主要目標還是“疼痛”。因此,“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目前,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仍很普遍與實用:
1、雖然各醫家的認識、體會與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但多數情況下療效滿意。腰腿痛等臨床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無症狀腰椎間盤突出”
2、短期內經過非手術治療後疼痛消失而痊癒的患者(包括電針),其椎間盤突出的形態與椎管內空間佔位及其與相關受累組織之間的比鄰關係可能沒有太大的改變。
3、部分經過髓核摘除而疼痛症狀不除的患者臨床上也可見到(即所謂的“手術失敗綜合徵”)。另外,目前,我們對椎間盤突出物的形態與空間佔位的認識手段主要是CT或MRI等影像學手段,儘管他們都非常先進,但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陷,不能夠真實再現人體內部突出椎間盤及其與相鄰組織空間佔位的客觀情況。
經過臨床觀察與文獻研究,經非手術治療疼痛等臨床症狀消失後,椎間盤髓核突出物的預後與轉歸有以下幾種情況:
1、那些椎間盤纖維環已經破裂,尤其是脫出遊離的髓核突出物,在自身炎症與免疫反應的作用下,可以自我消化吸收,這已經得道相關動物實驗與臨床試驗研究的證實;
2、部分未破裂的膨出或突出型椎間盤突出物(大多未穿破後縱韌帶),尤其是突出小、病程短、纖維環彈性好、年青患者的椎間盤突出物,有些情況下是可以回縮或變小的。儘管學術界對此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但我們在臨床上確實是有典型病例支持可回縮的認識,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據臨床研究,此兩者的發生時間都明顯滯後於疼痛等臨床症狀的改善,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經非手術治療有效的作用機制理解成髓核突出物大小形態的改變。
3、那些不能回縮,又不會自我消化吸收的髓核突出物,在經過非手術治療後並且有效者,有可能是改變了突出物與受累神經根等相關組織之間的相對空間佔位,只要不直接接觸,不產生正面的衝突,椎間盤突出物可以不產生疼痛等危害,從而使突出物與相關神經和(或)血管的致痛組織處於“相安無事,和平相處”的“代償階段”。儘管如此,目前對電針等非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症臨床有效機制的共同認識,主要還在於活血、消炎、改善椎間盤突出物與受累神經根等相關組織局部的化學環境等。
總而言之,電針等非手術治療的目標與有效機制就是儘量促使迴歸到雖有突出而無症狀的“病理代償階段”,而從目前統一的臨床療效判斷標準而言,只要“疼痛消除,功能恢復,能夠正常生活與工作”就算是“痊癒”,患者就可以確認是自由的健康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電針等非手術方法治療目標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非“腰椎間盤突出”,強調的是“對症治療”,能夠做到的當然也是“改善或消除症狀”。這其中主要的含義在於:椎間盤突出多數情況下是跟年齡、遺傳、職業等諸多因素有關的人體自然退變,只有突出的椎間盤導致了疼痛等臨床症狀,即產生了危害才須要治療,否則無症狀的椎間盤突出物是無須干預的!這其中當然包括雖有疼痛等臨床症狀,但經過積極轉歸的非手術治療而獲愈的患者。當然,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經非手術治療有效的患者,首先是疼痛等臨床症狀的消失或減輕,而椎間盤突出物的自身改變卻相對滯後,由此推測,椎間盤突出物在某種程度上,或某段時期內,就如同人體關節的骨刺、皮膚上的瘢痕、體內的細菌,是“無害的”,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做到與其主人“相安無事”的,並非一定要去除而後快!